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氮氧化合物的产生及转化(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的措施
3、讨论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教材内容展现]
[教学建议]
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氮气的性质
[学案设计]
一、自然界的氮循环
请观察录像放电一段时间后空气颜色变化说明什么?加水后气体颜色消失,测定pH呈酸性,你猜想生成的酸是什么?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天发庄稼”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启发等,请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之。
[学生归纳]:氮气和氮氧化合物的性质
1、氮气的性质:
2、NO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3、NO2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三、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交流与讨论]
1、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2、氮的氧化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3、氮的固定:
4、氮的循环:
[知识小结] 氮气的性质
1、氮的固定;把游离态的氮(氮气)变成化合态的氮(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2、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得出,氮气中氮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氧化性
N2+3H2 2NH3 N2+3Mg Mg3N2
N2+ O2 2NO
3、氮的循环
[课后练习]:
1.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A、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C、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B、NO和O2反应生成NO2 D、由NH3制碳铵和硫铵
2.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N4是N2的同分异构体
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N4的摩尔质量是56g
3、下列大气污染物中,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
A、SO2      B、CO2         C、NO          D、CO
4、上世纪80年共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于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分子中有极性共价键B、NO是造成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
C、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D、NO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偶数
5、某集气瓶中的气体呈红棕色,加上足量的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橙色溶液,气体颜色消失,若再打开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该气体可能是下列混合气体的
A、N2、NO、Br2 B、NO2、NO、N2 C、NO2、O2、NO D、N2、O2、Br2
6、在烧瓶中充入1/4体积的N2,1/4体积的Cl2,1/2体积的H2,此混合气体光照一段时间
后倒立在水中,进入水的体积最多占烧瓶体积的
7、a、b、c、d、e五种物质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在一
定条件下可发生下图所示转化,其中a是单质;b在通常
状况下是气体;c、d都是氧化物;e是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且是一种强电解质;则a可能是A.Cl2 B.N2 C.S D.C
9、用仪器A、B和胶管组成装置收集NO气体(① 仪器A已经气密性检查;② 除水外不能选用其他试剂)。
操作:
氨和铵盐(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的措施
3、讨论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教材内容展现]
1、通过实验学习氨的性质
2、通过实验学习铵盐的性质
①铵盐的不稳定性[化学实验1]
②
②铵根离子的检验[化学实验2]
③从离子反应的角度认识铵盐与碱液的反应
[教学建议]
1.氨的性质
补充氨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
2、铵盐的性质
①从离子反应的角度认识铵盐与碱液的反应
②铵盐的不稳定性
③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过程]
一、氨的性质:
[实验探究]
[实验1]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按图4-15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实验2]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氨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在玻璃棒上靠近管口,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
现象:
结论:
化学方程式:
[实验3]在一支烧杯中放两个棉花球,分别在两个棉花球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和浓盐酸,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化学方程式:
[学生归纳]
1、氨的物理性质:
2、氨的化学性质:
写出氨与盐酸,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思考]
①浓氨水和浓盐酸相遇的现象与浓氨水和浓硫酸和浓相遇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②在氨气中不断通入氧气并用红热的铂丝加热和作催化剂,发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并有少量白烟生成,试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氨的还原性:
二、铵盐:
1.铵盐的性质
[实验展示] 常见的铵盐硫铵,氯铵,碳铵,硝铵
[观察总结] 你认为铵盐有哪些物理性质?
(1)铵盐的物理性质:
(2) 铵盐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
[实验1]取少量氯化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2]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3]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再滴加适量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学生归纳]
①铵盐的 (受热易分解)
[练习] 写出碳酸氢铵,氯化铵加热分解的方程式
[问题思考] 铵态氮肥应当怎样合理的储存和施用?
②铵盐与 的反应:
[练习]写出硫铵,碳铵,硝铵与氢氧化钠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
[问题思考]实验室为什么采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备少量氨气?
原理:
装置图:
验满的方法:
[知识小结] 氨和铵盐的性质
一、氨的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
2、氨的化学性质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NH3↑+H2O
(2)氨与酸的反应: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