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课标2012年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8-5 第八单元 测试教案

新课标2012年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8-5 第八单元 测试教案

来源:九壹网


第八单元 工业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20题)

1.新航路的开辟,实现了美洲文明与世界其它地区文明的首次接触与碰撞。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欧洲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下图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下列说法与新航路开辟无关的是(    )

A.引起了价格             B.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衰落

C.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       D.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

 

 

 

 

 

 

 

3.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了探索新航路的旅程。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获取高额的商业利润            B.利用武力进行“圣战”

C.展现欧洲人的冒险精神          D.掠夺海外殖民地和市场

4.说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开始发现“世界”,这个“世界”较恰当的含义应是    (    )

   A. 地域辽阔的世界    B.连成一体的世界

   C.丰富多彩的世界    D. 生机勃勃的世界

5.工业后,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侵略,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其含义是(      )

    A.东方国家日益贫困,无力对抗西方  B.东方国家完全沦为殖民地

    C.东方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东方国家未取得民族

6.“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由此可见,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根本原因在于(    )

A.黑人奴隶的和战争        B.殖民地民族运动

C.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工业发展的客观必然

7.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

C.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D.殖民地国家应该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8.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①工业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④年轻人意识增强(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10.近代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历了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到大企业的演变。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      B.资产阶级     C.世界市场扩大    D.殖民扩张

11.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2.18年为纪念法国大100周年而修建的埃菲尔铁塔,主要反映了第二次工业成就。其依据是:(    )

 A钢铁和电的使用B蒸汽和石油的使用C电和石油的使用D电和蒸汽的使用

13.下列日常生活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  坐蒸汽机车牵引的火车旅行  ②  从欧洲往美洲发电报 ③  参与了轮船第一次横渡大西洋运动,获得了成功 ④ 坐飞机从巴黎到纽约(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14.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15.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洋务派的哪一活动符合上述思想(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成立三支海军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办福州船政局

16.“‘公和永’……怡和与公平洋行接踵而兴,各建一厂,每厂亦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三厂资本耗损殆尽。”这段材料表明“公和永”等三厂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17.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D.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18.晚清时期,有人把“断发易服”提高到强国的高度,上书皇帝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该人最有可能属于(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地主阶级顽固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派

19.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

      A. 自由的观念     B. 平等的观念      C. 博爱的观念      D. 互助的观念

20.“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并把新房装潢成欧美风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的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并经常观看胡蝶、阮玲玉等影星主演的国产影片

    C. 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坐有轨电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京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二、非选择题(共4题)

21、新航路开辟后,人类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二  《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东方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分析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这一事件对人类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4分)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示意图:

 

 

(2)上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说明促成这一局面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方式。(6分)

材料四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三所反映的这种世界经济现象。(4分)

22、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史》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图案,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1分)说明“黄金时代”产生的原因。(4分)

(3)那个时代“转瞬即逝&r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