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心理——
情 、爱、性
圣经章节
•“人单独不好”
•“天主造了男女”
•“为此,人要离开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两人成为一体。”
•“当时,男女二人都赤身露体,并不害羞。”“你们要生育繁殖。”
•“天主所结合的,人不能拆散。”
一、爱与人生
1、爱的内涵和本质
2、爱的形式
3、爱在人生中的作用
Love and Marriage
•Love is holding hands in the street
•Marriage is holding arguments in the street
•Love is dinner for 2 in your favorite restaurant
•Marriage is Chinese take-out
•Love is cuddling (拥抱)on a sofa
•Marriage is deciding on a sofa
•Love is talking about having children
•Marriage is talking about getting away from children
•Love is going to bed early
•Marriage is going to sleep early
•Love is a romantic drive
•Marriage is a tarmac (停机坪)drive
•Love is losing your appetite
•Marriage is losing your figure
•Love is sweet nothings in the ear
•Marriage is sweet nothing's in the bank
•Love is a flickering flame
•Marriage is a flickering television
•Love is 1 drink and 2 straws (麦杆,吸管)
•Marriage is "Don't you think you've had enough!"
二、爱情的演变之路
•1、没有个体的集体之爱
•2、古希腊的精神之爱
3、走向极端的罗马禁欲主义
•4、教的无性之爱
•5、庭院之爱(爱情的前奏)
•6、世俗之爱
•7、美国式爱情(两性关系新视野)
•8、浪漫文学式爱情
•对爱情质疑?(爱与道德、爱是否无私、爱是否要永远、爱是否要婚姻支持)
三、爱情及其人生意义
四、努力经营爱情
爱的内涵和本质
•爱的最根本特征:
对某一对象的靠近、关注、接纳,甚至想与它合二为一的情感体验。
•爱的本质:
爱是人和外在世界的相互联接、吸引、统一的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爱的特点
•嬉戏的爱 —爱情有其风趣、幽默、 调皮的一面。
•缠绵的爱 —男女坠入爱河,享受恋爱的浪漫缠绵。
•性的吸引—爱吕向往在爱中结合,享受对方。
爱的形式
•自爱
•亲人之爱
•恋人之爱
爱在人生中的作用
Ø爱为人生提供巨大的动力
Ø爱使人们的感情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爱情的组成内容
•性欲
•认知
•情爱
爱情的现实特性
•爱情的永恒性与可变性
•爱情的浪漫性与现实性
•爱情的自由性与责任性
•喜欢是容易改变的,聚散是缘,因缘合和
•有情未必作夫妻。有时遗憾会变成终生幸福,一时的幸福会变成终生遗憾。(拿破仑、林肯、托尔斯泰等)
•谈恋爱找的是自己最爱的人,结婚找的是最可靠的
人。
•人做出什么选择都不对,浪漫是错,忍受也是错。
•豪猪情结
•情欲是炼狱,越火热的爱越是痛苦的。
•爱情是有层级的,老化部分要更新,否则爱会枯萎。
•爱不会内疚,人是因为责任才内疚。
•(为什么中国人在爱情中常常忽略个人主义?这与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政治心理有关。见附1)
爱情应考虑的元素
•1、生物因素(P46)
• 年龄、外貌、健康因素
•2、经济因素
• 收入、创收开支方式、挣钱的潜力
•3、社会因素
• 家庭、父母婚姻状况、对方童年是否 幸福、受教育程度(生活经历是否门当户对)
•4、心理因素
• 自尊心、自主能力、同情心、性人格完整(讲义P42)
•5、哲学因素
中国人择偶的偏好
•1、中国男人喜欢在征婚启事上罗列“成就”
•中国男人的征婚启事,上面罗列的都是他们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无外乎他的经济状况、学位以及有几居室的房子等。
•中国男人也不是不需要思想沟通,但他们更愿意和同性朋友交流,而女人往往只有听他们胡侃的份儿。中国男人十分享受女人的崇拜,尤其不能容忍女人比自己强,。
•所以,事业有成的“男强人” 、备受女人青睐呢。
•2、中国男人很看重女性的漂亮的外表
•很多人的择偶标准,首要条件就是一定要漂亮。西方男人当然也不愿意娶个面貌丑陋的人回家,但相比之下,他们更看重心灵的撞击和思想的沟通。因此,在外国男人刊登的征婚启事中,他们往往会详细介绍自己的爱好兴趣,包括喜欢看什么书、平时都欣赏什么电视节目以及爱从事什么运动等。
•3、中国男人还特别在意女人的年龄
•除了外貌,中国男人择偶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年龄。翻开报纸、打开电视,你会发现,征婚者无一例外地要求女方的年纪比自己小,20—30岁的男人一般要求对方比他小1—5岁,30—40岁的男人则要求对方小5—15岁。过了40岁的男人,一般就只能在他女儿或孙女辈中找老婆了。外国男人当然也注意女人的年龄,否则沟通起来就有问题。但他们不特别要求女人一定要比自己小,大几岁也无妨。所以,他们在征婚启事中给出的年龄段通常是自己的年龄加上或减去5岁。
•一位34岁的女留学生认识了一个25岁的美国小伙子。当对方向她求婚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关于这种男小女大的恋情在中国又有了新说法,叫“姐弟恋”或“老少配”。这还是好听的呢,不好听的就说男的肯定有“恋母情结”,女的就是“老牛吃嫩草”。相比之下,老夫少妻在中国则往往被人们传为佳话。
•4、不少年轻女性把容貌作为婚姻的筹码
•中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年轻女性把自己的容貌当成和男人讨价还价的筹码,她们重视外表的程度远远超过西方女性。
•因为男性对女性的要求依次为人品、容貌、身高。所以女性的长相、身高、年龄则成了加重身价的砝码,由于这些优势因素“保鲜期”有限,所以,很多女性趁年轻充分利用这一筹码。
•男性一般要求对方“温柔”、“漂亮”、“善良”、“善解人意”、“能持家”
•女性一般要求对方“诚实”、“正派”、“有事业”、“帅气”、“开朗豁达”
我的几点看法:
1、婚姻也要计算成本 ——“嫁富”是很正常的现象
(婚姻有两种成分:即实用和内需)P22
2、有钱还要有保障 ——可靠的保障就是道德
品质和同情心
3、经济和外貌可以被有条件放弃
4、婚姻不是商业行为
5、对双方来说,人的本质好与坏最重要
6、婚姻更关注家常生活,但不能没有爱情
7、婚姻都有凑合的成分
8、有情未必要做夫妻——我爱的人不是与我结
婚人的现象很普遍
爱情原则
•1、诚实坦率(不要骗取爱情)
•2、两厢情愿
•3、要有足够时间检验自己真诚
•4、传递明确的信息(态度明确、分寸适度)
•5、善于领会和传递情感性信息(讲义P53)
对爱情的再认识
•(一)爱情的相关因素
•1、爱情与美
•美在爱情中必不可少:外表——内涵
•静态——动态
•2、爱情与缘分
•缘是偶然与必然相互作用的结果,信缘可催生爱情,可避免人的心境大起大落。
•3、爱情与诱惑
•情调:游戏、挑逗、坏话
•4、爱情与激情
•没有激情的爱情是有缺陷的,激情会不自觉地通过行为和言语来表示。
•5、爱情与安慰
•激情不会长久,最终会产生焦虑。而较为持久的是安慰,安慰最能体现爱情中的牺牲精神,是精神上的支持,而诱惑和激情却没有那么崇高的内心品质。
•6、爱情与亲情
•爱情发展到亲情是恒久的,所谓的相濡以沫,是多种情感的交织。
纠正爱情的误解
•1、爱情是我爱,不是我要
•2、爱情是专一,不是从一而终
•3、爱情是奉献,可以获得,不是占有
•4、爱情是自由的,但不是放纵的
•5、爱情是人,不是神
•6、爱情是短暂的,不是永恒的
•(婚姻与爱情;男人经营爱情,女人经营婚姻)
操作时代的爱情
•1、爱情不一定不可求,它可以操作
•2、新时代不需要考验爱情,而是要懂得享受爱情
•3、爱情是艺术,更是一种家常生活
•4、喜新厌旧的本质是怀旧
如何走出情感生活困境
•1、大学生恋爱的种种动机
•(1)情感寄托型
•(2)功利型
•(3)情投意合型
•(4)把握机遇型
•(5)追求感官型
•(6)从众型
大学生通过发展爱情来发展和
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匆忙在大学校园里弥补被中学阶段学业压力所剥夺和自我剥夺 的东西:
人际交往、友情、恋爱、审美、娱乐、 自主决策、自由支配……
大学校园——最积极最活跃的青年亚文化氛围。
克服自我同一性危机:
亲密VS孤独是青年期最主 要的人生课题
挣脱依赖性的旧我
从旧我中发展性的新我
稚嫩的自我混沌迷惘
确立社会关系,承担社会角色,
整合新旧自我社会角色,完成自我认同
人非生而会爱,人是学而会爱
•爱即爱的能力、爱的艺术
•爱创造爱:用自己的生命活力主动积极地给予爱,用自己的生命表现赢得爱
因为我爱,所以我被爱;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爱情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激情,更是一项意志抉择、一种价值判断、一个人生承诺
爱情到底需要什么?
•1、爱情需要自中心
• 自爱是爱情的基础,自尊者才会尊重他人。人类文明的每一进步,都是以自我中心为原动力。(P24)
•2、爱情需要智慧(P26)
•3、爱情需要发现自己,认识自我(P27)
•4、爱情需要达到心理可视(讲义P29)
•5、爱情需要性的完美(讲义P37)
现代爱情要素
亲密、尊重
理解、支持
关怀、责任
伴侣、分享
爱情的人生意义
•完成性价值观建构,发展
性自律,适度满足性饥渴
•爱情使人类的性需求得到升华
•爱情让爱和归属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爱情带来的伴侣关系可以满足多方面的生活需求
•爱情极大地促进了人的自我实现
爱情仅仅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之一
爱情必须附丽于创造劳动和事业人生——现代人不可能仅仅为爱情而生存
人生有多重发展任务:生理发育、智力发展、陶冶情操、锤炼意志……建功立业,爱情融合并于其中并促进人生的发展人格的完善
积极投入社会生产劳动之中,在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过程之中追求爱情
2、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
(1)急于求成(男女有别)
(2)自我评价失当(自视过高、自卑)
(3)将就心态(缺乏适当标准)
3、正确理解爱情内涵
•爱情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她是人类所特有的一一种情感。历史上关于爱情的内涵有三种观点。第一是柏拉图的纯粹精神的爱情理论;第二是弗洛伊德的纯粹肉体的爱情理论;第三是马克思主义的爱情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是建立在男女双方互相爱慕的基础上最真挚、专一和强烈的情感,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4、、友谊与爱情
•在大学生活中,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以及相互间的接触及相互帮助,本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同学关系,分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对同学之间的互相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友谊与爱情区别在于:第一,目的不同。第二,程度不同。第三,方式不同。第四,责任不同。
•友谊——爱情:
•平等——一体化;满足感——欠缺感
•理解——感情; 信赖——不安
5、遵守恋爱道德
•爱情的本质属性是它的社会属性,对此它所体现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密切的社会关系之一就是道德内容。所以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除了以一种理性态度来对待恋爱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之外,还应该遵守恋爱道德,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 但是,人类的道德体系是以各种形式的自我牺牲为代价的框架的,这是人类的悲剧之一。无私是美德,自私就是恶魔。(讲义P23)
6、爱情的属性
•自然性:性生理的成熟
性心理的发展
两性间的相互吸引
•社会性:社会关系
社会责任
社会义务
•爱情是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的统一
7、正确认识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趋势
•大学生恋爱的积极效应
•大学生恋爱的常见问题
•大学校园的“拣麦穗”理论与延迟满足
8、正确对待失恋
•失恋与单相思
•学会分手
•失恋不失态
•失恋不失德
•失恋不失志
夫妻心理
•一、什么样的关系是夫妻
•婚姻不是坟墓但也不是乐园
•(一)夫妻关系特点
•1、社会公认
•2、有性生活(它可缩短距离、加强信任)
•3、生活一体化(经济、地位)
•4、生儿育女
夫妻关系的类型
•1、从结合动机看
•(1)爱情型:分为肉体派、人格派
•(2)功利型:出身、金钱、事业
•2、从共同生活方式看
•(1)平等合作型
•(2)分工型
•(3)不平等型
3、从夫妻生活继续的方式看
•(1)建设型(2)惰性习惯型(3)失望型(4)一体型
•4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