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我开放技术在心理辅导课中的应用

自我开放技术在心理辅导课中的应用

来源:九壹网


自我开放技术在心理辅导课中的应用

 

 

自我开放又称为自我揭示、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或自我披露等,这个概念最初是由杰拉德(Jourard)提出的。自我开放的意思是指把自己个人的有关信息讲出来,使别人知道这样一个过程http://www.3722.cn/。心理咨询过程中,最初只重视来访者的自我开放,认为这在咨询中是必须的,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后来人们也开始重视咨询者的自我开放,认为这与来访者的自我开放是同样重要的,许多文献认为这是一个咨访双方交互作用的过程。拉扎勒斯(Lazarus)指出,咨询者的言语性的自我开放具有开辟治疗的交流渠道的功效。

由此可见,自我开放具有双重含义:一重是指来访者对咨询者的自我开放,另外一重是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的自我开放。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在此只探讨咨询者对来访者的自我开放问题。因此,在这里自我开放可以定义为,心理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课上,根据当时的具体事件或问题,公开地暴露自己的某些人生经历、经验或感受,包括自己曾经有过的负向体验或经历,来与班级团体成员分享。

一、自我开放技术在心理辅导课中的意义。

1、自我开放有利于建立真诚、信任的团体氛围。

罗杰斯认为,只要创造出一种最优化的心理气氛,每个人就都有一种内在的自我理解和改变其对自己、对他人看法的可能性,并能表现出自我指导的行为方式。可见在心理辅导课上,心理辅导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一个真诚、信任的团体氛围。正如特级教师钟志农所言:心理辅导课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辅导教师的行为所建立起来的班级团体气氛,这一气氛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回应,并导致学生认知和行为的变化。所以,营造坦诚、信任的团体氛围,消除学生对自由沟通和交流的防卫心理,是辅导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最主要的任务、最高超的技能,也是心理辅导课最基本的环节。

而教师的自我开放,无疑为学生树立了一个真诚、坦率的榜样,有助于良好的团体氛围的形成。

2、自我开放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李咏吟(1995)的研究告诉我们,教师若能与学生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则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而言是吸引人的,是振奋与愉悦的,教师对学生在人格成长等方面的影响力也相对地提升。而心理辅导课上,更强调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咨询者的自我开放可以加强其对来访者的吸引力,尤其是咨询者自我开放提供的是有关咨询者自己的负性信息,来访者会感到更多的共情、温暖与信任。同理,心理辅导课上教师的自我开放也会令学生感到共情和温暖,在这种影响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逐渐形成。

3、自我开放有利于学生分享自己http://www.3722.cn/真实的感受。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观察到,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作出一定的自我开放时,常常引发另外一人做出相同水平的自我开放。随着这一过程的进行,双方的个人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如果一方的自我开放未能引起另一人的自我开放,前一方的自我开放趋于受抑制。阿尔特曼和泰勒(Altman and Taylor)称这一规律为自我开放的互报规则。显然这一发现对心理辅导有启发作用。

心理辅导课重视学生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一行为会在教师的自我开放下不断得到强化。

4、自我开放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根据周·哈里窗理论,人的内在可分为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和未知我四个部分。隐藏我部分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如果隐藏我太多,开放我就太少,如同筑起一座封闭的心灵城堡,无法与外界进行真实有效的交流与融合,既压抑了自我,也令周围的人感到压抑,容易导致误解和曲解,造成他评和自评的巨大反差,成为人际交往的迷雾与障碍,甚至错失机会。

自我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隐藏我部分,让自己在学生面前变得更加开放和阳光,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二、如何在心理辅导课中应用自我开放技术。

1、要慎选自我开放的时机。

心理辅导课上的自我开放一般用在团体工作阶段或结束阶段,即有了一定的团体氛围、团体成员也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之时。否则,教师的自我开放就显得做作和牵强。不但如此,教师过早的自我开放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某些心理暗示,违背价值中立的原则。比如,在一节题为《良好的青春期自我形象》课上,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教师让男女同学写出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异性的某些形象。在学生还没有写之前,教师就做了自我开放,表达自己喜欢何种男生和何种女生。结果学生在做分享时,很多人都顺着教师的喜好来表述。可见,由于自我开放时机不对,对课堂造成了负面影响。

2、自我开放的内容不能过多。心理辅导课上的自我开放最主要的意义就是,通过教师的自我开放引出学生的自我开放。因此,教师自我开放的内容应紧贴团体讨论的主题,陈述尽量简明http://www.3722.cn/扼要,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占用团体过多的时间。曾经听过一节题为《报得三春晖》的课,是讲亲子关系的,教师在自我开放时,向学生分享自己和祖母的故事。教师在讲述过程中情不自已,边讲边哭,边哭边讲,一直讲了40多分钟,结果40分钟一节的课,被她上成了70分钟,这节课的效果也可想而知。教师的自我开放是手段,学生的自我开放才是目的,因此,教师要把握自我开放的时间,不能本末倒置。

3、自我开放要以积极正向的内容为主。心理辅导课上的自我开放一般分为两个层次:较浅层次的是向学生表明自己对当时团体互动过程的现场感受,包括正向的和负向的;较深层次的是把自己过去的有关人生经历和情绪体验坦率地与学生分享。不管是浅层还是深层的自我开放,教师尽量多分享积极正向的内容,少分享消极负向的内容。比如一节心理辅导课上,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以前遇到的挫折,学生表现得比较被动,想分享的人寥寥无几。教师为了促使学生更好的分享,就用了浅层的自我开放。他说:我们班的同学为什么这么不积极,我感到很失望。,结果他讲了几遍以后,刚才想分享的人也不分享了。可见,教师积极正向的自我开放很重要,尤其是在做浅层的自我开放时更要注意这一问题,因为浅层的自我开放是关于现场感受的,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述不当,可能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破坏良好的团体气氛。

4、自我开放的程度不能太深。太深的自我开放首先会对教师自身造成伤害,前面已经提到,根据周·哈里窗理论,隐藏我部分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适度的内敛和自我隐藏,给自我保留一个私密的心灵空间,避去外界的干扰,是正常的心理需要。没有任何隐私的人,就象住在透明房间里,缺乏自在感与安全感。教师过多过度的自我开放,会使教师在学生面前成了透明人,毫无隐私可言,尊重也就无从谈起。

另外一方面,太深的自我开放也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因为教师的言行容易受到学生的模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讲出比较隐私的话题,极易造成课下受到其他同学嘲笑、侮辱的不良后果。

5、自我开放要以真诚为基础。教师在自我开放的时候一定要真诚、坦率,在分享自己过去的经历时,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或者缩小,更不能虚构。否则,自我开放的效果可能http://www.3722.cn/适得其反,影响心理辅导课的实效性。

总之,在心理辅导课上应用自我开放技术,如果应用得好,会让人感到眼前一亮,并且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应用不好,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辅导过程中,要多实践,勤思考,争取尽快地掌握这一技巧。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陈木金.班级经营[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215.

[2]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3]钟志农,刘鹏志,周波.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5]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刘晓明.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理论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中学 325014)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