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义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打好身体基础,将会使学生一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受益。
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国家和各级部门历来非常重视,并形成了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和相关法律法规。
教育部1990年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199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2007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两课时”,“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等等。
然而,目前许多学校在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重“文”轻“体”的现象,体育工作状况堪忧。具体表现在:体育课没有按照课程要求正常开展,课堂效益差;体育教师素质不够,专业的体育教师少;体育活动没有形成制度,随机性大,往往是时有时无;一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在很多学校根本不能够保证,不少学校把中午或者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拿来充数;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不能够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这些情况直接导致了学生体质下降,以至于参加集会或者军训时,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晕倒、呕吐的现象。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有关学校体育的法律法规和指导意见的落实上,还没有完全到位。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必须坚持依法治教并落到实处。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使学校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应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奖惩,对学校体育课和开展体育活动像抓文化课那样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与激励机制。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配置,制定合理的学校体育设施标准,明确投入责任和完善进度,力争在一定时期内使学校体育设施硬件全部达标。此外,还应认真落实体育教师的业务、经济等待遇,对体育教师在津贴标准、评优选先、晋升职称等方面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提高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要按照有关文件的精神,大力加强体育工作。体育教学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和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设置体育项目,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按照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设置方案的要求,保证开齐开足体育课课时,并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尤其在初三体育中考和高三体育会考结束之后,学校仍要上好体育课和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要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排入课表,形成作息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挤用。
增强青少年体质,有赖于各方携手,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新闻单位要加强宣传,努力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环境,促进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健康”概念重新认识,引导、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
中国教育报2007-7-30
“3年前,和外校仅有的交流靠的都是‘人情’,说白了就是求人帮忙,请关系好的骨干教师来学校上示范课,请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带年轻教师,但那种‘带’是比较松散的,没有制度规范,纯粹是打感情牌!”
校际师资交流的“历史”,让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小学校长李毓彤,在一年前第一次面对前来跨校交流的灯市口小学教学主任韩建荣时,没敢抱太大希望。一年后的今天,语文学科曾在全区坐最后一名“红椅子”的雍和宫小学,奇迹般地达到全区平均水平!东城区学区化建设带来的资源有效流动让他露出了笑脸。
从硬件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到人力资源共享,学区化实践3年来,东城区学区资源共享走出了一条由表及里的发展路径。
“开门迎客”的不仅是体育馆、计算机房这些冷冰冰的“大家伙”
“在‘十一’前的一天,我们班到隔壁的中学上了一节乒乓球课,同学们都特别激动,也很好奇,因为我们从来都没有在乒乓球馆里上过乒乓球课。乒乓球馆里设备十分齐全,下课了我们都不想走,都期待着下周的体育课还到这里来!”2005年9月,和平里四小六年级(2)班的学生第一次走进了171中学的乒乓球馆,课后,马淑亚“郑重其事”地把这堂课带给她的快乐写进了日记。
有1500多名在校生的和平里四小,四到六年级都开设了乒乓球课,而学区化之前,上课场地一直是一大难题。该校教学主任刘力军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那时候,一下课,学生们把几张课桌一拼就成了乒乓球台,几个铅笔盒一架就成了球网,教室桌椅东倒西歪不说,也有安全隐患。”一方面,学生们对国球的热爱让学校欣喜,另一方面,建设专门乒乓球馆的想法又在资金面前停下了脚步。
刘力军没想到,“学区化”这简简单单的3个字,就让困扰学校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让从前紧闭的校门向更多有需求的学生开启。
“十五”中期,东城区一些高标准配置的设备设施主要集中在少数“重点校”。近年来,东城区一方面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实现相对集中的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学区化便是个难得的契机。
拥有15万余册藏书的图书馆、340种各类期刊的阅览室,15个实验室,再加上小球馆、篮球馆、综合训练馆和游泳馆,良好的设施设备条件,让和平里学区首届轮值校171中学,在学区化管理中更多地扮演了资源输出校的角色。目前,该校将体育馆、实验室、图书馆、信息中心等资源,都编排了详细的开放方案,向学区公布,接受共享。
“以学区为界,建立一个中心,以硬件资源共享来带动人力、课程资源的共享。”该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熊劲对学区资源共享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学区化的系统中,“开门迎客”的不仅仅是体育馆、计算机房这些冷冰冰的“大家伙”,与硬件资源共享同步的,是高附加值的课程资源共享。如和平里四小便将本学期开设的72节“菜单课”,全部在校园网上面向学区公布出来,打破学科、年级的界限,外校教师可以直接进课堂听课。
“课件、单项检测题、单元测试题、综合练习题……”即将结束在北新桥小学一年挂职工作的西中街小学教导主任、数学市级骨干教师田京旗一口气就说出了好几个课程资源共享的内容。西中街小学向北新桥小学输出的这些课程资源,几乎都是主动送上门的,只要对方有需求,他们就会尽其所能提供。
“北新桥小学学生比较少,开发试题资源有一定困难,把我们现成的资源拿过去,就可以解决他们的难题,对我们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是一种检验。”田京旗说,课程资源共享从表面上看是输出方在作贡献,实际上是对资源的二次增值和有效修正的过程。
“通过跨校挂职、师徒结对等进行人力资源流动,是个双赢的选择”
“现在,学校间的屏障都打通了,每所学校都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北京宏志中学校长郭泓坦承,宏志中学所在的和平里学区有5所中学,在学区化建设之前,5所中学几乎没有联系,教师想跨校听课,要经过校长、年级主任等多道程序,“现在只要事先打个电话,要张课程表就可以去听了!”
雍和宫小学在编教师41人,但由于各种原因,只有37名教师在岗。而只有4名校级骨干教师,没有市区级骨干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现状。李毓彤明白,若让学校一直“瘸腿”的语文教学面貌有根本改观,就要培养出合格的语文教师队伍带头人。精干、勤奋,再加上十余年的教龄,让语文教师李美玲成为不二人选,但她教学管理经验的匮乏又让李毓彤犯了难。怎么办?这时恰巧赶上东城区第二期跨校挂职交流全面铺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李毓彤在“输入校需求”一栏中填上了“语文教学管理人员”,也成就了韩建荣、李美玲这对“师徒”。
在不以行政命令调拨学校资源的前提下,打破部门、学校原有的壁垒,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利用、深度整合、相互融通,是东城区学区化管理模式的一大亮点。
位于和平里学区西北角的177中学,是一所只有500多名在校生的完全中学,校长石蓝芳亲眼见证了学区化3年来,从硬件资源共享向软件资源共享延伸的内涵式发展。“现在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差距大,从教师的角度提高,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在石蓝芳的案头,记者看到了一份《和平里学区跨校师徒结对协议书》,对师徒间互相听课、讨论教案、写论文等的次数都有详尽的规定。“虽然协议里规定,师傅每周听徒弟一节课就‘达标’了,但边老师每周都要骑车到学校听我的课,风雨无阻。”177中学历史教师骆晶晶口中的“师傅”边老师,是同属和平里学区的54中历史高级教师边淼。2006年年底的一次“拜师”,让骆晶晶欣喜地找到了一条快速成长、积累经验的捷径:听师傅的课,看师傅的教案,从模仿教案、自行设计到和师傅共同探讨制定教案。“这次师徒结对虽说是一学年,但我之后遇到问题还是习惯性地拿起电话,拨出那个熟悉的号码。”骆晶晶似乎已经离不开师傅了。
“这样,强弱校结合就变成了‘四手联弹’,把教师流动做实了。”东城区教委主任蔡福全坦言,各校的差异无疑会阻碍教师流动,通过跨校挂职、师徒结对等方式开展有实效的人力资源流动,是个双赢的选择。
以人为核心的资源共享,打通了不同规模学校间思想观念的阻隔
采访中,在校长和教师口中很少听到“强校”、“薄弱校”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大校”、“小校”的概念,在这个层面,学校规模的差异取代了办学水平的差距,也让均衡化的资源观、教育观得以延展开来。
“如果这样比的话,又把我们北新桥这样的‘小校’比下去了!是不是应该改改这种方式?”东城区教研室组织的一项“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组长会上,就课题展示课的选拔方式征求意见时,田京旗忍不住放了一炮。
将区内学校划片,片内学校间展示课比赛的胜者再到区里进行展示,是多年的惯例。田京旗那次“斗争”的结果是,公开课展示改为分学期、逐所学校进行,让每所学校都有到区里展示的机会。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进一家门,不是一家人”,和硬件资源、课程资源共享一样,人力资源共享只是东城区学区化管理的一个方面。但以人为核心的这种资源共享,却有力地打通了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学校间思想观念的阻隔,通过跨校交流、师徒结对等方式,以人力流动带动思想观念的变革,让教育观念变得平和而有实效。
100比1000,是相隔不到5分钟自行车路程的北新桥小学和西中街小学的在校生比。
田京旗认为,学校规模和师资水平的差距不应成为享用教育资源机会不均等的理由,“就像我是骨干教师,但我不仅属于西中街小学一所学校一样”。
如今在东城区,主动、积极地输出优质资源日渐成为一种潮流。“优质教育资源不是一所学校独有的,应树立大教育观,让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据西中街小学校长马丁一介绍,以前学校间都在比资源,人家有的,自己要有,人家没有的,自己也要有;而现在,学校间都在比着输出资源、享用资源。
“学区资源共享的推进要有机制保障,也要用大的资源观、教育观引导教师建立学区观、学区意识。”熊劲说,171中学将“参与学区、社区共建,促进资源共享”明确写进了《教师岗位职责》,在学校的奖励机制中还专门设立了“学区建设贡献奖”,目的就是逐步通过机制推进学区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使“学校人”真正变成“学区人”。
中国教育报2007-7-31
第一条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执行从业行政处分,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宽严相济的原则、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本《办法》行政处分种类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解聘)、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第四条 中小学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处分:
(一)经常用不文明语言讽刺、辱骂学生的;
(二)歧视学生,不平等对待学生的;
(三)在上课时间使用通讯工具,在课堂上抽烟或酒后上课的;
(四)按成绩给学生排座次的;
(五)利用教师之职示意学生及家长宴请、接受学生及家长财物的;
(六)无教案(教学设计)、不备课、未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
(七)散布有损学生及家长、同事、领导及学校名誉的虚假言论,并造成不良影响的;
(八)经常迟到、早退的。
第五条 中小学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一)在工作日及工作场所玩麻将、扑克等游戏的;
(二)未经所在单位允许,私自在外带课,搞有偿家教的;
(三)侮辱学生人格、剥夺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参加活动权利的;
(四)向学生或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的;
(五)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
(六)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批准,违规或擅自办班补课的;
(七)私自向学生、家长推销书籍、刊物或其它商品,在学校内搞营利性经营的;
(八)在各种评比、考核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欺骗组织、学校和群众的;
(九)接受招生学校财物或按照招生学校意图强迫学生填报升学志愿、高中学校教师强迫学生分文理科的;
(十)严重违反禁酒令、甚至酗酒,对正常教学造成影响的;
第六条 中小学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行政记大过或降级或降职处分:
(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后果,情节较轻、未达到法律追究程度的;
(二)向学生或家长索要财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私自牵头组织办班补课,严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
(四)拒不服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安排或工作调动,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经教育批评不改的;
(五)无故旷工、擅自离岗,经批评教育不改的;
(六)聚众,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或因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七条 中小学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撤职(解聘)或开除留用察看处分:
(一)公开抵毁党和国家的方针,反对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
(二)公开散布、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论,宣传、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
(三)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情节严重,产生恶劣影响的;
(四)在社会上私自牵头组织办班补课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仍不改正的;
(五)在各级中,徇私舞弊,纵容他人作弊或替他人作弊的;
(六)造成学生伤亡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七)长期无故旷工、擅自离岗,经处分后仍不改正的;
第 中小学教师违反有关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开除公职,同时撤销其教师资格证。
第九条 一人有本规定中的两种以上应当受处分的违纪行为,应当合并处理,按其数种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给予处分;其中一种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开除处分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条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违纪的,对为首者,从重处分;对其他成员,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付的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第十一条 本《办法》没有列举的违规违纪行为,可视具体情节,参照本《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二条 中小学教师违反上述规定,按有关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作出行政处分决定。
第十三条 上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撤销或变更下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教育机构作出的行政处分规定。
第十四条 在违规违纪处理中,被处分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分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行政处分部门的同级或上级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复查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十五条 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可按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控告。
第十六条 本《办法》中的中小学教师包括:市内各级举办的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少年宫、电化教育等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各级教师进修学校和各级教学研究机构的教师;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的教师。上述单位中的其他工作人员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除法律法规等有明确规定的外,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上级如有新的规定,以新的规定为准。
第十:本《办法》由市教育局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六安市教育局2007-7-31
睢宁县魏集镇魏集小学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上,采取四项温情举措,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摸底排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魏集小学现有留守儿童334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成长记录袋。有的孩子把奖状装进袋子里珍藏,有的孩子把老师对他的评语放进袋子里作为纪念,成长记录袋客观地反映了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学习的轨迹。学校的档案则包括留守学生登记表、汇总表,综合素质评价表等。一系列档案的建立,提高了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导师伙伴制,营造爱心家园。魏集小学每学期都要选拔德才兼备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留守儿童的导师和成长伙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导师不仅要辅导学生的功课,还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情感、心理等多个方面。成长伙伴是让留守儿童与品学兼优的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共同快乐成长。
代理家长制,献出亲情温暖。留守儿童中有的无人监护,学校领导和教师充当起他们的代理家长,关心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为让他们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学校每月为在当月出生的留守儿童集体过一次生日,学校领导为他们买蛋糕、点蜡烛、切蛋糕,师生为他们唱生日歌。
心理咨询制,为心灵播撒阳光。魏集小学定期开设心理咨询讲座,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为了让留守儿童消除胆怯和闭塞,学校每月举行一次留守儿童才艺展演,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培养自信心和自豪感。留守儿童王子强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有同学不小心碰撞他时,他会拼命打架。经过一学期的心理疏导,在集体过生日那天,教室里充满了王子强的欢声笑语。
徐州日报2007-7-31
最近一段时间,旨在让学生亲近好书、喜爱读书、学会读书的梅江区 龙坪小学首届“书香飘满校园”读书节活动积极开展。该校各班以“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为主题开展班会,出版黑板报,制作格言、名人名言牌,通过“红领巾乐园”、“红领巾广播站”等多种渠道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营造读书氛围。
在读书节活动中,该校创建了“青苹果”读书吧,各班加强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成立图书管理小组,开展借阅书籍、好书交换活动,在同学们之间形成了好书先读为快,尽情遨游书海的读书气氛。语文教师定期与学生“相约好书,牵手美文”,讨论和交流读书心得和体会,激励和指导学生快乐读书,共享其中的乐趣。同时,积极鼓励父母参与读书节活动,邀请父母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建立家庭“小书架”,共同制作“读书信息卡”,记录下书名、作者、阅读时间等基本信息以及读书语录、感言、心得。为确保“首届读书节”活动有成效,该校还积极开展“书香班级”、“读书小明星”、“好书伴我成长”板报以及征文评比,对“读书之星”的事迹进行宣传。共评选出24名“读书之星”、6个书香班级和18个活动优秀组织奖。
梅州日报2007-7-31
一、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1、 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另外,“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的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听取,以便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依法行使审议建设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凡是学校内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方案,规章制度,教职工奖惩办法等,都经教代会审议并通过。发扬民主,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
2、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一是名师出高徒。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特别对一些持续发展有望的青年骨干教师推行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