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金龙
红尾金龙的基本资料
  学名:Scleropages formosus 
  科种:骨咽鱼科
  产地:印尼和马来西亚
  远在三百五十万年以前的太古石炭纪,隶属Osteoglossidae科的龙鱼便已经开始存在了。后来,地球地壳的移动逐渐地把它们分布到世界各去,如今日的澳洲、南美洲和亚洲等地。
  红尾金龙的形态特征 
  头背部平直。背鳍与臀鳍形状宽短,臀鳍基长于背鳍基,均后位。尾柄短,尾鳍似圆扇形,大于银龙鱼尾鳍。胸鳍尖形粗壮。鳞片也很大。金龙鱼的鳞片边缘双尾鳍、背鳍和臀鳍呈金黄色。 其背部为墨绿色鳞框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腮盖和红龙不同,没有红色而是亮丽的金黄色。寿命50-100年。
  红尾金龙的饲养方法 
  龙鱼的生存需要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质,硬度要求软水。PH值6.5-7.5之间,DH值3-12。水温24-28℃都可以。亚盐含量以及氯含量最好为零。 
  新鱼入缸:新鱼刚刚买回时,鱼缸里的空气泵要经过至少24个小时运行,以彻底根除水中的氯气。如果一直使用生物过滤器那么最好让水达到PH值6-7,水温为25℃。在鱼缸中加入小食盐(近似1或2茶匙加在每5加伦或20公升的水中)以减少真菌攻击的危险并且使鱼健康而且提升它的胃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在新鱼的原缸里取水回自己的鱼缸(如果原缸的水没有问题的话),已取回1/3为最好,以利于新鱼对环境突变的不良反应。建议龙鱼从小养起。 
  日常管理:每周至少换水20%-30%,氨含量不要超过0.1百万分率(mg/1)。不要使温度、PH值突然变化,如变化突然会导致龙鱼的突然死亡。每周测试PH值和其它有毒物质的含量以遭遇不策。换水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要避免龙鱼受惊。而且饲养龙鱼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完全的换成新水,否则会对鱼造成伤害。如果你见到龙鱼的鳍和鳞片脱落的话,就是换水过多造成的你可以暂停换水它们就会自然的复原;但换水量也不可太少,太少会使鱼鳍变得不透明、眼球浑浊严重的会造成腮盖翻转。
  鱼缸尺寸:由于龙鱼属于大型鱼类,鱼缸至少长1.5米,宽0.5米,高0.7米。鱼缸一定要加盖,龙鱼属于上层游动的鱼,喜欢跳跃,以避免无人时跃缸而出窒息而死。 
  光照:红龙鱼需要光很多,每天光照最好达到4个小时。其它龙鱼也最好能达到8个小时的光照。有些养鱼爱好者,比如养红鱼,喜欢用红色的光来照红龙鱼,这样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龙鱼最好的光照是白天的日光,长期使用灯光会遮暗龙鱼的背部。
  过滤: 龙鱼幼鱼体形过大所以不太合适养在水草箱里。鱼缸大那么过滤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了。适用于龙鱼养殖的过滤系统主要有上部过滤器、外置式过滤器、上部+抽水沙层式过滤器、溢流式过滤器几种。但要注意的是在布置龙鱼箱的时候你应该考虑布置一个扬水马达(冲浪泵)这样做的好处极大:一、可以形成强力的水流、二、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三、更加重要的是可以使龙鱼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以维持鱼体的优美体形、四、也很重要的是,可以避免龙鱼翻腮,发生翻腮时可以对翻腮进行修剪,在复原期使用扬水马达可以促使生长中的腮翼平顺。 
  龙鱼的喂食:龙鱼在吃食时用力过猛会撞到缸里的某一个角度以导致受伤,喂食时最好在鱼缸的中间来投食。龙鱼属于肉型性动物,大部分龙鱼的食谱为,青蛙、泥鳅、板球、金鱼、蚂蚱、小虾等等。在喂食有一个加色的问题,比如说红龙,喂食红箭或小虾就对红龙的增色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红箭和小虾体中含有红色素。12厘米以下的幼鱼刚刚开始吃生饵,这时你可以投喂刚刚脱壳的白色面包虫、小虾(一定要去掉头尾,最好是剥成虾球投喂以免硬壳伤其肠胃)、血虫等较适口的饵料。要少吃多餐一天投喂四次。 15厘米左右的小龙鱼可喂食正常的面包虫和小虾(小虾最好去掉虾剑)、也可以投喂1.5厘米的小鱼。此时的龙鱼生长迅速,食量惊人。可适当增加投饵次数和投饵量。 20厘米以上的龙鱼可以投喂较大型的鱼、虾、泥鳅、肉块等饵料。还可以投喂各种昆虫等活饵,这些都是龙鱼喜欢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要让这些饵料受到污染。 另外,内脏,尤其是肝脏是不合适喂养龙鱼的,其较多的脂肪会造成龙鱼的疾病。活饵中金鱼并不是一种好的饵料,研究显示专吃金鱼的龙鱼饲养在狭小的水族箱里所染上的传染病或寄生虫几乎全是金鱼传染的。 人工饵料最好是使用脂肪含量较少的牛肉,当然你有条件的话,可以买成品的龙鱼专用饵料。不过刚开始投喂人工饲料的时候龙鱼会很不习惯,需要人工驯饵。
  养殖密度:若养殖体长20厘米的龙鱼,在5平方米的水族箱里可以放养15尾、15平方米30尾、40平方米40尾、200平方米120尾。可见密度一样要尽量的减少。
  红尾金龙的繁殖 
  龙鱼可以存活18年左右,它们的生长期和成熟所用的发育期很长,一般雌鱼须6-12年,雄鱼须5-16年才可繁殖(这要看你的养殖水准了)。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龙鱼都能在水族箱里繁殖,象金龙鱼就不行。现在主要在水族箱中繁殖的龙鱼有银龙、红龙、青龙、澳洲龙鱼等几个品种。 龙鱼和慈鲷鱼一样属口孵鱼类,而且也是自然配对的鱼。自然界中的龙鱼繁殖时会将鱼卵含在口中孵化,孵化后雄鱼会在仔鱼附近看管,遇到敌害来袭或惊吓时,亲鱼会将仔鱼含在嘴里直至危险过去。这样子会一直维持到仔鱼能自行觅食为止。 1966年日本的宫田先生和田上四郎利用温泉水和自己设计的钢精混凝土水槽完成了银龙鱼的首次水族箱繁殖。至今他们设与阿苏温泉地区的繁殖场的繁殖数目都相当可观。 那么怎么样进行龙鱼的水族箱繁殖呢? 首先龙鱼繁殖的水体要宽,比较好的繁殖箱最好在2米以上200×90×60或者250×100×60的水槽都可以。 亲鱼的准备:由于龙鱼有自己配对的习惯,不喜欢有人为的给它们伴侣。所以可以自小将数尾稚鱼一同饲养(5-7年),由其自由配对。也可以在大水槽中将已经成熟的鱼一雌一雄放置于水槽两侧,用隔板隔开,隔板上一定要打上洞,以利于两侧的水循环。鱼会适应这里的情况,当你发现龙鱼有发情的现象时就抽开隔板,这时它们会作出特殊的追尾动作,接着会互相撕咬鱼鳍,特别是臀鳍到尾鳍这一段。龙鱼会受到惊吓而跳跃,或者冲撞,甚至会造成龙须断落和出血。这样的伤害短时间内不会对龙鱼的生命构成威胁,所以大家要忍耐。几天后,如果两条龙鱼开始平静下来,并且开始缓慢的游动有了亲密的靠在一起的表现就说明配对成功了。如果依然打斗得厉害就说明配对不成功,你就该检查所配对的鱼是否还未成熟?是否水中有什么不应该有的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开饲养,重新配对。 成熟雌雄鱼的辨别:雄鱼一般喜欢在雌鱼面前炫耀自己一番,最主要的是雄鱼的体形修长,胸鳍也较长,呈深红色。雌鱼的腹部由于卵的原故显得饱满胀大。产卵期时雌鱼的输卵管突出。雄鱼的输精管则凹出。这都是区别。 水质管理:配对中的龙鱼都会有受伤现象,所以水质的管理在繁殖当中极为重要。 
  1、要注意饵料的投喂不要过量,并且必须及时的抽取残饵。 
  2、发现有患病的迹象时应立即进行药浴处理,并注意预防其它的鱼感染。由于龙鱼对药品极为敏感,所以投药量要比平常少很多,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龙鱼的疾病中提到。药浴期间要注意比平时多换水。 
  3、PH值保持在6.2-7.2以防止酸性过多症,水温在26-28℃。 当你做好这些,看到亲密的龙鱼夫妇靠在一起,停在水族箱的底部某处静止不动时,这里就是它们选好的产卵场所了。赶紧找东西遮遮光吧。这样可以使它更加安心,方便产卵。 当你看见雄鱼将卵含到嘴里时就可以耐心等待幼鱼的孵化了。雄鱼照顾鱼卵的时候雌鱼就会在一旁守护,大约经过60天左右,鱼苗就会在雄鱼的口中进进出出了。鱼爹会慢慢的将幼鱼放出来显得关爱备至。这样 一直要到90天左右。幼鱼会较少的进出鱼爸的嘴了。这时就可以悄悄的将幼鱼捞起来了,捞的时候要有耐心,因为其他的小家伙肯定会躲到鱼爸的嘴里久久不出,你就慢慢的等吧。雄鱼一般会含住40枚卵,但最后只会有十来条小鱼。可见龙鱼的繁殖实在是不容易。 从产卵开始前亲鱼就会停食,直至幼鱼离开雄鱼都不会进食,所以一次产卵繁殖对雄鱼的伤害是极大的。如果繁殖前的喂养不够好的话,雄鱼会因此一蹶不振甚至死亡所以要注意繁殖前的在÷饲养准备工作。对鱼卵进行人工孵化的试验到现在还未取得进展,所以雄鱼不得不一直的辛苦下去了。
| 本帖最后由 龍の鱗 于 2009-11-28 17:09 编辑 看了大家的几个帖子发现,现在的鱼友所养的红龙的评价标准与早些年的红龙评价标准有很大的出入,一方面可能是时代进步潮流所驱,另一方面对与红龙鱼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其实红龙只分2个品种(抛开橘红龙),一种是血红龙,一种是辣椒红龙.下面谈到的是对这2种红龙的一些特点,希望对大家有一点点的帮助. 传统意义的辣椒红龙是红龙系统中发色迅速的类型,发色的红度和速度都快过血红龙。往往可以一步到位达到深橘色的程度,再有,辣椒系统的鱼大部分都有鲜艳或清丽的鱼皮或底色配色,发色的主色也不容易深及鳞底而展现出美丽的色彩搭配,故名“辣椒”,“辣椒”是描述鱼鳞如同串串红辣椒一般红绿相间(鳞底与鳞框界线划分明显),艳丽动人。这些是辣椒的优点。而其最大的缺点是颜色层次比较单薄,且不够持久和稳定。在经年累积之后,大约在4岁发色达到颠峰,随后伴随衰老开始褪色,在往后的时间里,褪色和发色交替进行,但由于衰老,最终不可逆转地慢慢颜色趋于淡化。 传统意义的血红龙是发色相对较慢的类型,大体分为两种:一类是伴随生长一层层渐进式发色,经历漫长的由黄到橘黄到橘红最终到鲜红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很长,有的需要许多年的时间。在此途中,许多人会灰心放弃。另一类是所谓突然式的发色,也需要比较漫长的饲养,不同的是在此过程中并无明显的发色,而到了一定的年龄突然在很短的时间达到相当惊人的发色程度。传统血红龙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发色的周期太过漫长,其间的忍受时间也很长。但优点是发色的厚度比起辣椒红龙来说厚实很多,特别是一层层刷漆的感觉很棒很扎实,在饲养多年之后,没有明显褪色的现象,反而红色不断演进,最后达到羽化登仙的境界。血红的红色主色发色面积远比辣椒广大,许多血红龙呈现出一片式的整体发色,鳞底和鱼皮的色彩感觉没有辣椒明显,但红色最终着实可达可惊的地步。所以,这两种红龙系统用最简单的描述可以戏称为:辣椒-青春美;血红-老来俏。 以上是对两种红龙的特点的概述。那么也许问题来了,这样的说法,特别是有关发色速度的描述和很多资讯大相径庭,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恰恰是因为二者以上特点,所以在龙鱼饲养的初期,由于辣椒红龙更能迅速展现出美丽的一面,而血红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具有如同辣椒那样讨好的颜色,所以当时辣椒红龙的售价都高于血红龙一大截,辣椒被认为是最高水平红龙的代名词,翻翻当时的旧档可以轻易得到印证。于是,所有的红龙在商家口中都成了辣椒红龙,其中包括真货,也包括其他类型的低等级红龙,还包括混血红龙甚至斑加龙,总之,标上辣椒的字眼就可能带来效益,所以辣椒红龙成为了最大的贩售记号。但是,狐狸尾巴总会露出来,很快,各种不红的信息反馈造成一片质疑。于是,借口辣椒发色比较晚的怪论顺理成章地出笼,更将其和辣椒的鲷形体型以必然的方式锁定在一起,于是,辣椒红龙逐渐具有了“翘头,鲷形身,发色慢而淡”的印象定格。 在这里不得不说明一下,辣椒红龙也的确有很多发色相对比较慢的鱼,但这是相对的,说“慢”是和发色更快的更高级辣椒相比,如果和传统的血红龙相比,则无疑是算快(辣椒以月为单位,而血红以年为单位)。更重要的是发色的方式演进和血红是不一样的,没有那种反复一遍遍刷漆的厚重积累的感觉。发色“慢”的辣椒,只要是正版的鱼,往往是到了40公分以后迅速从无色到金属红再到深橘或接近红色。这种发色的方式是辣椒的典型,出现的时间可能会提前或者推后,但大体而言这种特征是很明显的。 另外辣椒红龙与血红龙在体态上也是有区分的,血红龙多为平头和圆头(炮弹头),成鱼的体型较修长,如果从基因角度来说,血红龙是不可能出现汤勺头型的。而辣椒红龙的头型大多都为平头,不同的是辣椒也存在圆头的个体,近年又被改良为汤勺头居多。成鱼的体型多为宽体,气势上较威武。 现在的市面上已经很难寻找到血红龙的身影了,无论是血红龙还是辣椒红龙都有极品的个体,还是要看大家喜欢哪种类型的鱼了。 | 
| 龙鱼-来自于同样古老而神秘的东南亚,由于世界第一种族~华人对龙的图腾崇拜,由于其濒临灭绝却又来自远古,另世界各国的观赏鱼迷们为之倾倒、趋之若骛。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