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最后冲刺专题六:金属元素的梳理和综合
[命题趋向]
1.《考试大纲》中对金属元素及化合物这块内容可分成二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是钠、镁等典型的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第二部分是其他金属(如铁和铝)元素的化合物。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往往都要考查到典型金属。
2.《考试大纲》中有多条类似于“以××为例,了解(或理解、掌握)××××”的内容叙述,如:以过氧化钠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对这些内容的要注意理解实质,达到“举一反三”的要求。在这些内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3.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跟化学实验的综合。近几年的实验试题中比较多地出现了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落点的实验试题和元素推断题,请大家加以重视。
4.(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海南卷)) 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⑴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⑵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⑶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1.金属的通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显示还原性,这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列于下表:
金属活动性 顺序 | K Ca Na Mg Al Mn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 ||||
金属原子 失电子能力 | 依次减小,还原性减弱 | ||||
空气中跟氧气的反应 | 易被氧化 | 常温时能被氧化 |
| 加热时能被氧化 | 不能被氧化 |
跟水的反应 | 常温可置换出水中的氢 | 加热或与水蒸气反应时能置换出水中的氢 |
| 不与水反应 | |
跟酸的反应 | 能置换出稀酸(如HCl、H2SO4)中的氢 |
| 不能置换出稀酸中的氢 | ||
反应剧烈 | 反应程度依次减弱 |
| 能跟浓硫酸、反应 | 能跟王水反应 | |
跟盐的反应 | 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
跟碱的反应 | Al、Zn等具有两性的金属可以与碱反应 | ||||
2.碱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联系脉络
3.Fe(Ⅱ)和Fe(Ⅲ)的转化
[典型题析]
[例1]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合成一维纳米氮化镓。已知镓是第ⅢA族元素,则氮化镓的化学式可能是( )
(A)Ga3N2 (B)Ga2N3 (C)GaN (D)Ga3N
[解析]镓是第ⅢA族元素,与铝元素相似可表现+3价,氮元素跟镓结合氮元素应表现-3价,所以氮化镓的化学式应该是GaN。答案选C。
[例2]在铁与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g,则m1与m2之间的关系是( )
(A)m1一定大于m2 (B)m1可能m2
(C)m1一定等于m2 (D)m1可能大于m2
[解析]铁和铜的混合物与一定量的反应,当金属剩余时,耗尽,但生成物中有亚铁或铜或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若再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则继续发生如下反应:
3Cu+8H++2NO3- = 3Cu2++2NO↑+4H2O
或:3Fe +8H++2NO3- = 3Fe2++2NO↑+4H2O
Fe +4H++NO3- = Fe2++NO↑+2H2O
使金属质量减少。所以m1一定大于m2。所以答案为A。
[例3]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反应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物质。例如:
(1)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________,需用氧化剂的是_______(填编号)。
(2)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完成并配平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Na2Cr2O7+()KI+()HCl → ()CrCl3+()NaCl+()KCl+()I2+()______
[解析]观察题中有关铬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可发现CrCl3经反应②可转化成Cr(OH)3,Cr(OH)3经反应③又可转化成NaCrO2,发现与“氯化铝跟氢氧化钠反应可先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跟氢氧化钠反应又可生成偏铝酸钠”类似,所以可确定Cr(OH)3与氢氧化铝一样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再分析转化图中各种含铬化合物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就可知反应①应加还原剂,反应④应加氧化剂,NaCrO2 转化成Na2CrO4也需要加氧化剂。用化合价升降法可配平(3)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所以答案为:(1)①,④。(2)Cr(OH)3。
(3)Na2Cr2O7+6KI+14HCl = 2CrCl3+2NaCl+6KCl+3I2+7H2O。
[考题预测与专题训练]
1.NaH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时生成烧碱和氢气,它也能与乙醇,液氨等反应产生氢气。下列有关NaH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跟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
(B)NaH中阳离子半径大于阴离子半径
(C)跟液氨反应时,生成氢气外,还生成铵盐
(D)与乙醇反应时,放出氢气的速率比与水反应时更快
2.为充分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利用现有的浓度为70%的硫酸3.5t和纯度为80%的烧碱2.5t,用足量的废铝与该酸、碱作用,最多可生成氢氧化铝为(杂质不发生反应)( )
(A)1.3t (B)2.5t (C)3.5t (D)5.2t
3.用足量的一氧化碳还原14.5g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25g,则该混合物的组合不可能是( )
A.Fe2O3、Fe3O4、FeO B.FeO、Fe3O4 C.Fe3O4、Fe2O3 D.FeO、Fe2O3
4.往100 mL FeCl3溶液中,通入0.672L标准状况下的硫化氢气体,设气体完全被吸收,再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测得溶液中含有0.12mol金属阳离子,则原氯化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 C. D.
5.将洁净的金属片A、B、C、D分别放置在浸有某种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图所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
金属 | 电子流动方向 | 电压/V |
A | ACu | +0.78 |
B | CuB | -0.15 |
C | CCu | +1.35 |
D | DCu | +0.30 |
请依据记录数据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四种金属中C的还原性最强
B.金属B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A、D若形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
D.A、B形成合金时,将该合金露置在空气中,A先被腐蚀
6.氯化铁是工业上常用的净水剂之一。
(1)请写出氯化铁净水的原理。
(2)为尽可能地降低净水生产费用,应该用廉价的原料来制备氯化铁,最好是三废的综合利用。请提出一些用廉价原料制取氯化铁的方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对所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加以评述。
7.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
(2)苯酚钠溶液中通入气体:
(3)氢氧化亚铁溶于稀:
(4)已知H+比Ag+更易与NH3结合,要使[Ag(NH3)2]+转化为Ag+,应加入的有效试剂是 ,实现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① 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次氯酸钠溶液,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 。
② 在碘和淀粉形成的蓝色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发现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 。
③ 对比①和②所得的实验结果,将I2、ClO-、SO42-按氧化性强弱顺序排列为:
。
8.铜与浓反应和铜与稀反应,产物不同,实验现象也不同。
(1)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反应的产物为NO,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选择下列药品,完成该实验,并叙述实验步骤。
药品:稀、稀盐酸、Zn粒、CaCO3固体。
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钙固体;
③
④
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
⑥用注射器向广口瓶内推入氧气(或空气)。
(2)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 。
(3)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稀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浓度差异的结果,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另一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是Cu2+与NO2混合的结果,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简述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 。
9.“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中预料之外现象的研究
化学实验中预料之外的现象往往包含我们还没有认识的事物规律。下面是某同学进行“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时观察到的预料之外的现象:
①铝丝表面附上的铜没有紧密吸附在铝丝的表面而是呈蓬松的海绵状;②反应一段时间后有大量气泡逸出,且在一段时间内气泡越来越快,经点燃能发出爆鸣声,证明是氢气。
“科学研究还离不开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该同学先从理论上猜想铝丝表面产生氢气的多种可能原因,再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操作及现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