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快乐的时光
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快乐时光,完成相应的习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什么时快乐的时光,并能与“痛苦”“悲惨”……的时光作一个比较。感爱到今天的快乐时光来之不易。
2、会用彩笔或泥土等工具来表现自己或是他人的快乐时光。注意到表现时要注意到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快乐。
教学重难点:如何在画面上去表现快乐,突出它的难忘。
教学准备:彩笔、撕纸、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谁能说说“快乐”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学习中你快乐吗?请你举几个例子来说说。
师:谁会给“快乐”找一个反意词。你是怎样来体验这个反意词的意思的?两都对比起来看有什么特点呢?
二、新授。
1、师:找快乐:什么时候是我们的快乐时光?当我们下了课,在操场上?或者在兴趣小组画画、歌唱?还是在节日的联欢、假日的郊游、在乡间、在游乐场、在海边的沙滩上?
2、师:快乐我们已经找到了,我们应该怎样来体现出快乐了?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呢?
3、学生先是互相讨论怎样来表现出快乐,然后再用小组汇报的形式来展示。
4、引导学生到书中去看一下同龄小朋友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你感受到了他们快乐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可以通过面部的表情、四肢的动作、画面的颜色其它背景的衬托……)
三、学画快乐。
学生在讨论完后在自己的本子上开始绘画自己的快乐时光
(注意:快乐时光也许有许多,但哪些是最有特点、最有画面感、最好表现、最使你难忘的,在表现人物时要注意到人物的前后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在表面人物时突出它们的肌理,表现人物时线条要自然、流畅。)
四、课后拓展。
快乐时光是美好的,我们怎样去珍惜这美好的快乐时光呢?你有什么打算呢?
课题二:黑 白 灰
教学内容:教材第十四课2-3页的黑、白、灰。及完成一幅“黑 白 灰”的作品。
教学目的:
1、通过对生活中的黑、白、灰的欣赏,体会黑、白、灰的独特美。
2、在欣赏理解的基础上利用黑、白、灰进行日常生活用品和建筑物的简单设计创作,画一幅黑、白、灰的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黑、白、灰三色都可以。收集力所能及的关于黑、白、灰的图片。
教师准备:黑、白、灰艺术图片。
教学过程:
一、感受。分别用黑、白两色画一画,说说对黑白色的感受和对白色的感觉;引导学生用两色调和,观察得到什么颜色?(灰)
二、讨论黑白灰色彩按不同的比例调和,可以获得不同深度的灰色。说说对不同深度的灰色的感受。
三、欣赏。学生(以图片)的形式观看一些生活中的黑白灰设计图片,如:鞋、建筑、手表、摩托车等以及自然界本身的造化出的具有黑白灰色彩的景象。
四、讨论。讨论黑白灰设计给人的感觉。
五、体验。体验记忆中的黑白灰,进行体验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我们用墨镜一带,来看世间万物,它们的色彩全都成了灰色,然后再把墨镜拿下来再看这些色彩又都成了五颜六色。
六、赏析:给出黑白灰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分析,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觉和看法。
六、构思讨论。用黑白灰可以设计出什么?
七.作业。运用所学的黑白灰的知识,设计生活用品或建筑物。
八、评价。以自我表现展示为主。
第三课时:我设计的卡通形象
教学内容:我设计的卡通形象
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了解卡通形象设计的造型和色彩特点,感受卡通形象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操作目标:学习卡通形象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工具和方法来表现自己心中的卡通形象。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卡通形画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卡通形象。
教学准备:卡通片段、生活中的卡通图片、不同工具和方法表现的卡通作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引导阶段。播放学生喜欢的《西游戏》卡通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交流:在卡通片中你最喜欢哪个卡通形象?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卡通形象的造型和色彩特点上来说。
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卡通形象你也特别喜欢?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平时喜欢的卡通形象。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引导学生说出卡通形象的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二、欣赏、评析阶段。欣赏生活中的卡通形象:商店里的卡通形象,公园里的卡通形象,世博会的吉祥物,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讨论评析:你喜欢哪些卡通形象,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卡通形象的特点。
师:你在哪里见过卡通形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卡通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不难发现,在他们的书包、文具、衣服上都有卡通的踪迹。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师:出示优秀的卡通作品……,鼓励学生大声的说出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名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卡通形象的特点:造型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
师:欣赏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设计的是什么?卡通形象的色彩是什么?造型如何?是用什么来表现卡通形象的?
三、练习和深入阶段。师:看了这么多的卡通形象,老师想借此机会向大家征集我们班级的标志物,大家来商量一下:用什么来作我们班集的象征物?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
四、巡回指导阶段。学生小组进行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提升阶段。学生自己介绍卡通形象设计作品,通过师生投票,评出最具有“创意的标志物”、“色彩最靓的标志物”“造型最独特的标志物”
六、拓展与延伸。将评选的标志物卡通形象运用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与环境布置中。
第四课时:吸引人的招贴画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的“吸引人的招贴画”
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引导分析,初步了解和掌握招贴画的绘制方法。
2、操作目标:运用多种绘制的表现方法,为电视节目、学校运动会、文艺汇演以及社区的各种活动绘制招贴画。
3、情感目标:欣赏不同国家风格各异的招贴画,感受招贴画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范作、一些常见的商品的招贴画等。学生收集一些见过的招贴画,彩色卡纸、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交流。师生共同分享各自带来的招贴画,仔细观察,谈谈有关招贴画的话题。1、什么是招贴画?2、本课的课题为什么要定为“吸引人的招贴画”
3、你认为招贴画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二、欣赏与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古今中外的有名的招贴画,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招贴画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分别用什么广泛来绘制招贴画的?
教师出示一些学生示范作品。和学生讨论一下:招贴画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招贴画上的文字具有什么作用?
1、你喜欢哪一幅设计作品?为什么呢?
2、你喜欢哪种表现形式,能否学着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提出表现作品?
3、如果你来画,你准备如何来表现?
三、实践与创作。学生谈谈自己准备为什么商品或什么学校活动设计招贴画,怎样设计?
学生设计绘制招贴画,老师巡视,让学生注意构图的完整和色彩的搭配。
四、展示与评价。
在黑板上布置一个“小小招贴画”展,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展示出来进行自评、互评,老师作适当的点评。
第五课时:世界地球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8-9页的“世界地球日”
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操作目标:用宣传画或漫画的方法来表达对地球生态环境的担忧和创造美好家园的设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增强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宣传画或是漫画,歌曲《热爱地球妈妈》等,收集环境污染的资料、图片,收集世界地球日的资源及图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对比,交流感受。师生共同欣赏两段录像:1、曾经的一条小河,河水清澈,鱼虾成群,小朋友们在河边用小竹篮捕捉鱼虾,尽情嬉戏,一群大白鹅在河水里悠闲散步。
2、如今的小河,河水污染,塑料袋、易拉罐随处可见,人们走过时总是捂着鼻子,再也见不到鱼虾了,到了夏天,成了蚊子和苍蝇的根据地。
师:这两段录像给你什么启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你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揭示课题,展示资料。师:4月22日是什么日子?板书课题:世界地球日
生:介绍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世界地球日的资料和图片,并小组交流。
三、小组讨论,激发热情。老师引导:地球是惟一的,为了我们的这个家园,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小组讨论为了一球妈妈我们能做些什么?
四、欣赏范图,认知归纳。教师引导欣赏宣传画或漫画。学生谈谈它们与普通绘画的不同点,教师详细分析这种绘画形式的表现角度及方法。师生共同欣赏一些环保宣传画或漫画作品。
五、组织活动,练习创新。
师:为环保宣传周绘制环保作品。
学生自愿选择绘画工具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担忧或建议。教师播放歌曲〈热爱地球妈妈〉
六、交流评价,总结拓展。张贴学生作品,学生互评,师生共同评优,老师最后小结与布置:环保活动应该是全人类共同参与的活动,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继而带动大家。试着做一枚环保书签送给你的好朋友。
第六课时: 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的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室外或室内环境)思考与分析环境污染的因素以及整治措施。
2、操作目标: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居住环境。
3、情感目标:通过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的理想环境的身往追求,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可以是老师的作品,也可以是学生的作品。学生准备:课前考虑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的?并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与作业相关的美术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师:联系上节课《世界地球日》出示优美的人居环境图(室外或室内效果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多媒体配上音乐出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发展阶段。
带领学生欣赏讨论作品,提出问题:1、你喜欢这样的居住环境吗?
2、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去表现的?3、你的家居环境美吗?为什么?如果改善它?
三、深入阶段。欣赏课范画,引领学生讨论交流:1、这些作品中的同龄人的,也有大师的,有绘画的,也有手工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品或哪几幅?为什么?着重让学生说说作品美在哪里?
2、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你今天准备怎样设计你心中的理想环境?
4、你还有什么要解决的地方?
四、作业阶段。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阶梯式的作业:有条件的可以用电脑软件制作成效果图。
2、用图片或照片拼贴组合画面。
3、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工具描绘。
4、用手工材料以及废旧材料,同学之间合作完成。
五、评赏阶段。
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数码相机把作品拍成的数码照片,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展示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采用自评、互评等。
第七课时:柱状雕刻
教学内容:课本第12-13页的柱状雕刻。
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欣赏不同的地域和民族的柱状雕刻,了解柱状雕刻的不同表现形式和风格特征。
2、操作目标:学习泥柱雕刻的知识,用黏土做成空心或实心的泥柱,在柱上雕刻、粘贴花纹和其它图形。
3、情感目标:从多角度欣赏柱状雕刻,大胆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认识尊重多元文化,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电教教具,投影片,欣赏范图多幅。
教学过程:
一、话说柱雕。说一说生活中的柱雕,公园里的卡通柱,校园里的柱雕,展览馆里的柱雕等。组织小组讨论,小结:柱雕是一门装饰艺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这门艺术点缀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
二、欣赏名作。
从原始人的图腾柱开始,柱形雕刻就是各民族常见的装饰艺术,一起来欣赏书本上的图片,观察柱雕的形状,纹样特点。
装饰大门的浮雕柱,中国现代装饰柱,古罗马石雕柱饰等图腾柱上,柱状的雕刻台,战国时代的青铜柱饰。
三、感悟精彩。
世界各民族的雕刻作品内容丰富,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风格独特,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和借鉴:
四、大胆表现。
1、设计外形。欣赏其它小朋友各种外形的作品,说一说在构图、疏密和形象处理上的不同。讨论回答可以设计哪些外形?说一说自己的构图 和创意。
师:圆柱、三角柱、方柱或一些不规则的柱形都可以设计。学生练习,用黏土做成空心或实心的泥柱。
2、装饰柱体。欣赏在柱的底部,顶部进行装饰的柱雕。师:先在柱的底部、顶部进行装饰,这样可以使柱的装饰外形更美。欣赏在柱身进行装饰的柱雕。说说两幅作品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师:可以以刻为主,也可以以贴为主,还可以以两种相结合起来进行装饰。
师:可以表现哪些题材。
师:大自然的各种美的景物或由一些点、线、面构成的画面都可以用来装饰,装饰时注意夸张变形。
五、展评。
作品展览:分类展示泥柱作品,相互欣赏。
综合评价:小组评价,教师点评。
第八课时:画脸(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的画脸,在脸的形式上要有所创新,让图形或图案富有想像力和美感。
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中国的画脸艺术,感受其外的图案美和内在的思想性,了解美术与戏剧、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社会的联系。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法画脸,了解基本的画脸常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讨论、绘制、表演的活动中体验画脸的乐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多种绘制材料、纸张等,学具:自己喜欢的绘制材料,如:彩色线、纸、白色或黑色棉布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出画脸。世界杯激战正酣,吸引人们的除了绿茵场上的激烈争夺以外,看球台上的球迷五花八门的扮相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播放课件:学生欣赏球迷的风采)师:1、球迷们的脸上画了哪些图案?2、了解图案代表什么意思吗?
师:球迷们通过画脸等方式来展示自己对足球的狂热劲儿。(板书课题:画脸)
二、赏析戏剧脸谱的艺术(课件展示)
1、你知道吗?画脸还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学生欣赏戏剧脸谱艺术,了解戏剧脸谱的造型特点。
2、学生通过比较关羽、包拯与曹操的脸谱,了解中国戏剧中,脸谱色彩图案与角色的性格、品质关系。
3、教师小结:中国的早期的戏剧以露天演出为主,为适应露天演出,所以脸谱一般只用黑白红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后来经过创新改造,图案和色彩越来越多,各种不同的确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加鲜明,并创造出许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如红色表示忠诚,黄色表示干练,白色表示阴险,黑色表示憨直,绿色表示凶狠等等。
三、探讨脸谱的表现方法。出示教师制胜的乒乓球做成的脸谱,请同学们欣赏并说说:1、老师将脸谱画在什么上面的?我们还可以在哪些物品上绘制脸谱?
2、这些作品上的图案有什么特别?你能想出更加新颖的图形吗?
四、学生体验创作过程的乐趣。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脸谱。老师提示作业要求:1、先画出人物的五官,再围绕五官进行装饰。
2、设计大胆创新,图案富有美感。
3、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五、评价与拓展。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交流互评,评出最佳创意奖,制作精细奖等。
第九课时:画脸(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16-17页的画脸。了解画脸艺术的特征,掌握画脸的步骤以及表现方法。
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画脸特色,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表现力。
2、操作目标:尝试用化妆油彩或水粉色在脸上画出各种漂亮的图案。
3、情感目标:通过化妆油彩或水粉色画脸,感受画脸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和的情趣。
教学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绘制材料等。学具:水粉色可油彩等绘制工具。
教学过程:
一、交流、讨论。今天许多同学带来了有关画脸的确资料,能否给其他同学介绍?(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关于画脸的图片和文字,师生共同欣赏、评论、交流)启发学生想像:1、你看到这些作品想到了什么?2、如果是你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在脸上画些什么?3、小结:画脸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表现方法和手段,这与当时当地的环境、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我们发现画脸通常都是围绕着五官设计出对称的造型。
二、示范画脸。前一节课我们尝试在一些物品上绘制脸谱,同学们想不想学学我国的戏剧大师在脸上画出美的图案呢?想我们可以选用水粉色在脸上画,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用油彩。老师请一名学生配合示范画,边画边介绍:1、第一步构思,即想好了画什么?可以先在纸上设计草稿图。(图案和图形要和脸型、五官巧妙搭配,要有创意)老师出示自己课前绘制好的设计稿。
第二步绘制,老师建议从脸的上部分画起,可以先勾好外轮廓再局部上色,老师用水粉颜料示范画。
注意点:不要将颜料弄到头发上、眼睛上或是嘴里。先画浅色,再画深色。在水粉颜料中调一些肥皂水这样容易画到脸上去。
三、尝试画脸。我们来举行一个脸谱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画脸最美?最有特色?(小组内讨论绘制的主题,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两人一组相互合作)作业要求:图案要有创意,体现个性。
四、作品展示:展示各自的画脸作品,同学们可以相互评论。评出最突出的几幅。
教师小结: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画得很认真,我们尝试根据这些选出的画脸作品编写一个剧本或儿歌?看看谁写的最吸引人?
五、学生表演。请同学们分别朗诵自己写的小剧本或儿歌,推行一个典型的剧本尝试简单有趣的表演。
六、拓展延伸。画脸艺术常常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同学们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将画脸艺术运用到生活中。
第十课时:看戏
教学内容:课本第18-19页的看戏,通过看戏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用画笔表达自己对戏曲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提高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形成审美情趣。
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熟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戏曲,了解戏曲的特点。
2、操作目标:选用多种绘画形式自己表现看过的戏,可以表现戏中的人物、情节,也可以是看戏的情景。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文化艺术遗产,传达文化艺术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图片,戏曲录像片段,学生作品数张。学生准备:收集戏曲的相关资料,各种绘画工具及材料。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观看戏曲《霸王别姬》录像片段,留意人物动态、打扮、唱腔等,边看教师边对戏曲作适当介绍。
二、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以前看戏的经历,是在戏院里看的还是电视上看的,说说当时的热闹场景。
三、欣赏:多媒体展示图片,观看戏曲中唱戏的人的服饰、脸部的装扮以及戏中人物使用的道具,加深学生对戏曲中人物的了解,并组织小组讨论:戏曲中的人物的打扮与现代人的打扮有什么区别?
四、设计:让学生将看戏的经历简单的设计一份草稿。
五、比较:出示学生作品观赏,想想可以尝试怎样的绘画方法来表现?可以是墨水、可以是线描、可以是剪贴,还可以做泥塑等。
六、画一画: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描绘看戏的经历。
七、评一评:让学生相互讲述自己的作品,可以从人物形态、表情、衣服等方面来讲解。教师作适当评价。
八、激发情感:鼓励学生以后常看戏,多关注中国的民族文化,传扬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第十一课时:海洋生物
教学内容:课本第20-21的海洋生物。欣赏海洋生物,表现海洋生物,感受海底生物世界的美妙。
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奇异的海洋生物,初步认识海洋生物的形状、花纹和色彩等。
2、操作目标: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来表现海洋生物,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人类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教师:将美术教室布置成“海底世界”,《海底总动员》的片子,与大海有关的音乐等。学生:油画棒、水彩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交流。老师播放《海底总动员》的片子,让学生欣赏。然后再交流。
1、谈谈你对海底世界的感受和海底生物的特点的认识。
2、你最喜欢哪种海洋生物,为什么?
3、你还见过哪些更神奇的海洋生物?
二、课堂讨论。
讨论:你觉得海洋生物的哪些特征最适合表现?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出?(适时让学生欣赏一些作品,鼓励学生构思与众不同的作品)
三、创作练习。
确定对象后,与小组的同学就表现手法及对象的大小,表现的重点(花纹、开关、色彩、形态等)进行讨论,可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播放与大海有关的音乐。
四、展示与评价。
在班级中办一个小小展览,展出学生作品,并各自说说构思,设计意图。其他学生进行品评,对说得好、做得好的同学授予“小海星”的贴纸。
五、拓展延伸。
师:海底世界美丽富饶,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的美丽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他,那怎么去保护呢?提出问题让学生一起讨论思考。
第十二课时:鱼的纹样
教学内容:课本第22-23页的鱼的纹样。通过欣赏、观察各种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及有相关的鱼形象的艺术品,引导学生掌握表现方法。
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初步理解“装饰”概念以及鱼纹样的表现特征,欣赏并发现纹样以及色彩的组合美、图案美。
2、操作目标:懂得运用点、线、面以及色彩等元素装饰鱼、表现鱼。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投影仪、鱼的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海底的景色背景。
师:这海底世界太冷清了,缺少了些什么?鱼儿可以说是海洋里最为庞大的族群了,今天我们看看他们。
二、探索交流。播放课件:游来各种各样的鱼。
1、它们漂亮吗?说一说它们的什么地方漂亮?引导学生从鱼的花纹、外形、色彩等方面谈一谈。
2、同学们课前也找了有关鱼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3、这些鱼儿外形漂亮、花纹美丽、色彩鲜艳,真是漂亮极了!其实,自古以来“鱼”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吉祥如意的象征,如我们学过的一些成语。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装饰图案或装饰品有鱼有图案。
播放课件:出示装饰鱼作品和真鱼片。通过比较学习图案装饰的一般方法。
讨论:仔细观察装饰鱼和真实的鱼有什么不同?
学生:纹样和色彩的种类、搭配更加丰富,外形更为简单,纹样有繁有简,更具美感。
小结:概括、简化、夸张、添加、变形,它们都是常用的装饰方法。
(3)、实践操作。画一条装饰鱼或做一个鱼的装饰品,课件播放背景音乐,老师巡回辅导,创作过程出现问题及时指导。
(4)、展示评价。在教室前布置“海底世界”展示学生的作品。
交流:哪条鱼给你的感受最深?为什么?它哪儿最打动你?
同学们进行自评和互评,以及老师进行点评,使学生对鱼的纹样的理解更深入。
(5)、拓展延伸。
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都有着美丽的纹样,起到美化生活的作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一找。
第十三课时:我画的海洋怪兽
教学内容:通过欣赏、观察、描述、感受、模仿等方式,了解海洋怪兽的形象特点,创作出想像中的海洋怪兽。
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观察、描述、感受、模仿等方式,了解海洋怪兽的形象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表现出自己想像中的海洋怪兽。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保护海洋怪兽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阶段。
播放有关海洋怪兽的录像,引导、启发学生思考: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2、你曾经见过它们吗?知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3、那么我们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师:揭示课题:我们把长得这么怪,又生活中海洋里中,我们就叫它“海洋怪兽”吧,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海洋怪兽”吧!
二、欣赏、评析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在网上的商店里看到许多特别的海洋怪兽,大家跟随我一起看看吧!观察这些怪兽,说一说这些怪兽的外形、色彩、特点的与众一不同之处。
三、练习、深入阶段。
启发思维:海洋世界真是无其不有,你想还会有怎样的海洋怪兽呢?
师生互动:游戏。请学生几个人一组表演,有的表演海洋怪兽,有的表演其他生物。表演后请学生回答:
1、你演的是一只什么样的怪兽?2、说说它们有什么特征,和特别的本领?
师生交流:1、你觉得它们有趣吗?2、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吗?3、可以通过什么表现来它的外形等。
学生联系: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工具与材料创造形状奇特的海洋怪兽。
要求:构图完整,在画面中充分表现出海洋怪兽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表情、动作、画面色彩来表现,可以夸张一点;线条流畅,颜色鲜艳,画面生动有趣。
四、巡回指导阶段。
学生小组合作或单独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评价,提升阶段。
作品展示: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贴在自己喜欢的位置上让其它学生一起观看,一起评价。
作品评价:可以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画面编一个故事,向大家作介绍。接着同学之间无师自通互评,指出最好的确一幅是什么?好在哪里?最后再由教师一起点评。
六、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要提醒学生收拾绘画工具和材料。
第十四课时:我做的海洋生物
教学内容:课本第26-27页的我做的海洋生物。欣赏海洋生物,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法表现奇异瑰丽的海洋生物。能抓住海洋生物的特征,巧妙联想并进行有个性的创作。
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结构特征和形体变化,阐述自己对海洋生物,海洋环保的独特见解。
操作目标:展开想像的翅膀,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海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海洋世界的美,增强海洋环保的意识,在创作过程中体验乐趣,激发学生艺术的创造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废旧的材料,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播放《神秘的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辽阔的海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植物世界。欣赏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生物中不同形态,不同色彩的生物,开阔视野,激发兴趣。
二、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看到的生物有何特征,以及它们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还可以讲讲这些海洋生物的逸闻趣事。
三、启发思维。出示手工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制作及制作方法,启发思维,欣赏课本中的图片,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发展思维。
小结一些基本的制作方法:组合拼接、粘、卷、切、挖等。
学生作业练习: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所带来的工具材料,通过剪、粘、揉、卷等方法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完成,鼓励大胆地想像。
四、展示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自主的评价为主,老师评价为辅,学生间的交流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思维,提高审美能力。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