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学习《弟子规》的感受与总结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教育蒙童的著作,它和《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并称为“蒙童四书”。在这四部著作中,《弟子规》形成的时间最晚(清朝康熙年间),它的作者也只不过是一位拥有秀才身份,名不见经传的李*,但它近年来却成为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一本读物,大到社会中的企业,小到学校,都用《弟子规》来教育员工和学生,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践行德育教育,提升综合素质,今年学校开设了《弟子规》这门课程。我通过一个学期给学生的讲解,也领会到了它的魅力所在。全书虽然只有360句,1080个字,但它却以《论语·学而》
一:百善孝为先。很多同学都说,通过《弟子规》的学习,他们懂得了孝敬父母,因为《弟子规》当中“入则孝”是第一部分,其中很多句子涉及到的故事均取自《孝经》,它通过大量宽容待人。在和朋友相处时,用宽容的胸怀来包容他们,这样益友就会越来越多,损友就会越来越少;同样在和朋友的相处当中,经常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朋友关系的融洽,即孔X所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做一个有规矩的人,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弟子规》中的“规”可以解释为规矩,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它三部蒙童著作侧重点不同,《弟子规》是以规矩为主,规范人们日常生活中各个细节的一部书。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很多同学都说他们注意到了很多平时漠不关心的细节;通过学习《弟子规》,他们明白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成为一个懂规矩、守规矩的人,为最终走出学校成为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四:丰富文化生活。通过《弟子规》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很多历史典故,学到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因为这一学期我采用的是讲故事的教学形式来讲《弟子规》的,这样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听故事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从而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其中有一位同学就说他通过学习《弟子规》发现历史很生
动,因此他决定去看《中国上下五千年》来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从我自身来讲,通过一个学期对《弟子规》的讲解,我的思想素养得到了提升,行为也得到了规范,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对《弟子规》的讲解,其实也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在对这门课程的讲解和教授过程中,我更深层次的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些典故、谚语和俗语,提升了我的文化素养,也使我注意到了过去在生活当中没有注意到的一些错误的行为,而这些错误的行为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必然会对我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所以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也使我我督促自己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这门功课的开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弟子规》这门课程的开设,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我自己,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得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有利于我在教学方面取得质的提高,同样它的教授对提升学校的声誉也有很大的帮助,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弟子规总结 1300字
2022——2022第二学期
《弟子规》活动小组总结
本学期,学校安排二年级开展的《弟子规》教学活动,让师生在思想行为上都得到教育。《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一把幸福和谐的人生钥匙,其中的一词一句,都教育人们为人处世应该恪守的规范,学习后,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孩子那纯洁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之心,让孩子们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诲,能够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现总结如下:
首先,学生的课堂纪律明显变好了。第一次和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学生接触,我发现自己很难驾驭课堂,更由于小学生生性好动又多好随便说话,结果课堂秩序一片混乱。课后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提出了新的方案。第二次上课,我们将学生分成三组,在每组之间进行比较,使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并不断强调个人活动对集体的影响,不断对表现好的学生和组进行表扬,对其他组进行鼓励,使学生在课堂上初步做到了既积极主动又严肃认真,同时更由于《弟子规》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一读便喜欢上了,结果课堂秩序为之一新。之后我们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如:男女生分读,开火车,表演等,在充分保证小学生天性不被抹杀的同时,尽力维护课堂秩序,使全班三十多个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集体,在全校形成了书声朗朗的局面。
其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我们的教学宗旨在诵读记,并不过多的给学生施加压力,同时尽量做到照顾到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所以虽然我们的课程进行的很慢,但我们的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在课堂上就完成当堂的任务,达到熟读或会背。更由于《弟子规》本身具有的韵律性,学生特别喜欢。课后,据许多家长反映,自从自己的孩子参加了本课的学习以来,常常会在一个人自己玩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背诵起来,有的孩子还主动要求自己的父母给买书和与家长一起学习,这还增进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学习气氛还带到了其他课堂上,尤其是与本课有密切关系的语文课。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个人习惯。《弟子规》本身就是一种学生行为规范式的文字,它本身就具有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这就决定了对它的学习不能只局限在书本上,也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它必须扩充到课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我在教授过程中不仅强调知识性的诵读记,而且更加强调学生切实的身体力行,如果学生和别人发生了矛盾,吵嘴了,我就会讲:“德有伤,贻亲羞,也贻师羞。”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我就会说:“兄弟睦,孝在中,也敬师在其中。”如我们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时,及时引导学生听从父母的话,许多学生都在以后的生活中有很大改进;再比如当讲到“称尊长,勿呼名”时,直接告知学生在长辈面前应该有礼貌,许多学生课前课后见到老师时都主动叫老师好。
最后,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爱国热情。儿童经典诵读所选的教材都是具有好几百年的历史的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在诵读记的过程中不仅是学到了一种古代文化知识,而且更主要的是培养了一种传统文化的感觉和对伟大祖国的感情。这些目前的突出表现是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语感,而且还将作为一种文化潜意识储存在他们的心中,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相信这些对他们日后审美趣味,人文素养和为人境界的提高会起到催化的作用。
当然由于我们是初次进行这样比较正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在学校订阅了课本,还附有光盘,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逐渐改进的。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各方面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成熟,这项活动一定会有更加丰富的成果!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