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医怎么解释肠梗阻

中医怎么解释肠梗阻

来源:九壹网


不同的医学文化在看待一个疾病的时候,都会作出不同的解释,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案,那么中医怎么解释肠梗阻?

肠梗阻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行障碍的统称,是中医科的常见病症。《内经》称其为“后不利”、“大便难”,认为脾胃受寒、肠中有热等有关。如《素问·厥论》曰“太阴之厥,则腹满(月真)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疸热焦渴,则咽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肠梗阻属中医学“关格、“肠结”、“腹痛”、“积聚”“反胃”等范畴,以腹痛、腹胀、呕吐、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

饮食入胃,经脾胃运化其精微,吸收其精华后,所剩糟粕由大肠传道而出,成为大便。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若外感或时邪,情志失凋,饮食所伤,素体亏虚等,均可导致气机阻滞,肠腑气血不畅,肠道失于濡养,气血瘀阻,腑气不通,升降失常,其主要病变部位在肠。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六腑传化水谷,泻而不藏。若毒邪内盛、气滞血瘀,日久气血亏虚、运化无力湿,毒瘀血阻止于肠道,通降失调,而致肠梗阻,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

以下小编介绍三款中医治疗肠梗阻的偏方:

偏方一:温中散寒方。党参20g,白术9g,茯苓12g,橘红6g,麦芽12g,川附片6g(先煎20min),神曲9g,草蔻仁4.5g,广木香4.5g。水煎服,日1剂。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

偏方二:温通方。党参、花椒、干姜、炒莱菔子各10g,蜂蜜30g(兑服)。水煎服,1剂或2剂顿服。具有温阳散结,理气化滞的功效。

偏方三:驱虫方。使君子15g,大黄(后下).乌梅.厚朴各10g,枳实.槟榔片各7.5g,元明粉5g(冲服)。水煎100ml,2次分服。具有驱虫导滞,通腑泻下的功效。

通过上面的具体分析介绍,相信人们对于肠梗阻的信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只希望人们可以正确的进行该疾病的处理和治疗,从而减少伤害的形成。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