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为了使自己漫长的暑假生活更充实而有意义,我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老人生活的社会调查。调查对象是我所在家乡的老人,目的是了解现代老人的生活状况,让老人们在晚年能够更多地体会到亲人、朋友、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以更幸福地感觉快乐地面对生活。同时,也呼吁身边的人们去关爱老人,爱护老人,尊敬老人。
老人的世界需要的是爱,当然我们的世界需要的也是爱,只是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爱,但愿我们能把爱给予老人们多一些,在他们有生之年能过得更快乐,更幸福。
二、调查基本情况
我所调查的村有326户人家,其中家庭中和老人一起生活的有84户占比例为25.77%;有41户是老人和子女分居,占比例为12.58%;其余201户家庭中没有老人(60岁以上的)。在我所调查的几户两辈子共同生活的家庭中,有56户家中的老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比较满足,占比例约为66.67%;有28户家中的老人对自己的现状不很满意,占比例约为33.3%。 在我所调查的41位独居老人中,有29位老人认为自己的生活还不错,占比例为70.8%;有8位老人生活于养老院,靠生活,但是生活得还不错,占19.5%;有4位老人生活处于物质水平追求尚不完善阶段,占9.8%。
三、调查结果
第一篇 靠赡养生活的老人
耿老人,现年81岁,身体健康,老伴已经去世多年,膝下有二子三女。三个女儿分别外嫁他村,两个儿子负责赡养义务,家庭住址很近。老人和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但是吃饭却是到
两个儿子家轮流吃,即大儿子家吃一个月,二儿子家吃一个月。
老人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足不仅是建立在物质条件满足的状况之下的,精神生活也是需要一些调味剂的,做年轻一代的不要干涉老人的自由,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更轻松,适当地放纵老人们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比如玩扑克、打麻将等。
第二篇靠自理生活的老人
贾老人,现年74岁,身体康健,老伴范老人今年71岁,半年前患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家庭条件不错。每个月都有老伴八到九百的退休金维持,老两口子也有一些自己的饿积蓄。他们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已经成家,常年在外,只要过年过节回家看看,也给一些生活费,还算孝敬;儿子和媳妇是出了名的小气。
在老人家中,我感觉的到的不只是老人生活所感到的孤独,还有对生活的一些无助和无奈。老人说自己老了,腿脚不是很方便,自己想要买什么东西时得靠孙子跑腿,可是孙子在父母的教唆下学会的是和爷爷奶奶要跑路费。去年,儿子和媳妇说要装修房子得花一万五千多,问老人拿了一万一千元。现在,房子装修好了,小两口子却要闹着和老两口子分居,叫两位老人回原来的老院去住。老人说现在的媳妇都心眼鬼,看见你还有点“油水”就想尽办法地“榨”,今天说要给地里追肥要几百,明天是孙子上学要交什么费先借一些,后天是谁家有红白事得上礼,还有要交水电费没零钱,总之是想尽办法的从老人手里拿钱。老人说,人家是媳妇,是家里的功臣,要什么都应该给,那些东西死了也都还是人家的。当我问起老人自己感觉是否幸福时,老人却是满脸惆怅地说根本谈不上什么幸福,说自己能有那样的晚年已经算不错了。老人说自己老伴有病,看见孙子吃东西有时会要,媳妇不仅破口大骂还会去打老人的手。老人说,现在自己还能照顾老伴,她希望老伴先死,免得自己走后老伴受罪。现在老两口子还和儿子一家住一个院,但是两家却是分灶的,他们可以的照顾自己的生活。但是,每天都是一家的出出进进的,有时人家给点眼色看还是受不住的,清晨早起扫院子,给孙子叠被子还得老人去做,甚至有的时候媳妇不想做饭了还会吃老人的……
第三篇独居生活中的老人
刘老人,现年68岁,由于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现在和保姆一起生活。儿子常年在外,有时间的时候也回家看看,负责保姆的工资和家里的一切开销。女儿家离的很远,女儿有时间也回家看看,接济一些日常生活,比如给带些米、面、油等等,也给定额的生活费。
老人虽然和保姆在一起生活,但是不在一起住,所以老人的生活是孤独的。老人说自己感觉还很幸福,毕竟孩子们都很孝顺,对自己又关心。老人有时间就出去窜门,或者是打牌等等。老人的晚年生活是孤独中充满乐趣的,自己也是自由的,生活由自己支配。
四、调查总结
在此次调查的125位老人中,自我感觉生活还幸福的占比例为74.4%;其中满足的精神生活追求的占37.6%,尚不能很好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占约9.8%。由此可见,中国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有好有坏,尚不平衡。为此,我做出以下总结:
1.物质追求尚不能满足的老人,一般是无儿无女的或是儿女英年早逝的。可见,中国的农村老人是一个需要全社会给予特别关注的特殊的弱势群体,社会应当加大保障力度。
2.家庭中有病残老人的,老人的生活一般都不是很好,自立的能力不足,家庭关爱也太少。可见,我们应当广泛普及爱老敬老的宣传活动,尤其要对现在的年轻家庭进行特殊的敬老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道德规范和法律宣传。
3.老人的幸福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制约着“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我们应当从社会政治制度本身出发,寻求最根本的解决老人问题的途径。
4.老人与年轻人两辈人之间的关爱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财产状况及老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制约和影响着。由此可见,我们应当树立平等、公平观念,无论是自己家的老人,还是别人家的老人,都应当善待老人,不能心存偏激,更不能因家庭财产多寡和老人地位而冷落老人。
总之,老人是一个需要特殊关爱和帮助的.族群,年轻人应当以孝敬老人为出发点来面对自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让他们更幸福地去走完剩余的人生,让我们挽起平等的手共同构建这个社会的永久和谐。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