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洪灾后常见疾病预防常识

洪灾后常见疾病预防常识

来源:九壹网


洪灾过后,容易发生食物中毒、霍乱、痢疾、伤寒、甲肝、钩体、疟疾、乙脑等疾病。应立即采取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下面是灾后疾病预防的五个措施、市民防治传染病常识和灾后饮水消毒等。

灾后疾病预防的5个措施

1、迅速清理室内外淤泥、垃圾和粪便,疏通阴阳沟,填平坑洼,深埋动物尸体,并使用漂白粉喷洒消毒;对重点地区喷洒敌敌畏杀虫,但应避免污染食物和饮用水源。

2、储水池、水井要及时清除淤泥,并在清洗后使用漂白粉消毒,家庭水缸水要使用泡腾片进行消毒杀菌。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瓜果蔬菜及餐饮具用前清洗消毒,不吃变质和被污染的事物,不喝生水。

4、避免赤足下地,尽量减少与洪水接触的机会。

5、对易感人群要及时采取免疫预防措施,对传染病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市民注意卫生,防治传染病

由于洪水的冲刷污染了生活用水和居住地,加之夏季蚊蝇孳生繁殖,造成了生活环境污染,易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特别是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为此,市民要注意卫生谨防各种传染病。

据悉,洪涝灾害后易发生如伤寒、病毒性肝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及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为此,庄医生提醒,洪涝过后要注意卫生,不要接触各种污染水体。同时要注意蚊蝇传播疾病。

在食品卫生方面,市民不应吃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肉、变质食品、霉变食物和糕点;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喝生水;不将生熟食品混在一起;不搞聚餐和野餐活动;不用脏水漱口;不吃生、冷食品或凉拌菜;不共用毛巾和牙刷。并消毒被雨水浸泡的餐具。

怎样做好灾后饮水消毒

洪涝灾害期间,水源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幼虫的污染。喝这样的水,用这样的水洗食品、餐具或刷牙、漱口,便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因此,注意饮水的卫生是非常重要的。洪涝灾区搞好饮水卫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喝开水,不喝生水。而且,一定要实行饮水消毒。

首先,保持水具洁净。存水的用具如缸、桶、锅、盆等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

其次,进行混凝沉淀。方法是:50公斤水加明矾或碱式氯化铝2.5-4克,或每桶水(洪水过后的疾病预防及处理约25公斤)加花生米大小的明矾一粒,搅拌1-2分钟,静置10分钟左右,使水澄清。

然后,进行饮水消毒。用漂白粉精消毒(按含有效氯50%计算),每吨水加4-8克;若用漂白粉精片消毒(按每片含有效氯0.2克计算),则每担水(50公斤)加一片。方法是:将漂白粉精或漂白粉精片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

漂白粉(精片)遇高温、亮光、潮湿会失效,所以必须放在能避光、干燥、凉爽处,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避免小孩误食。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