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伤残10级赔偿十级伤残大概要赔多少钱

伤残10级赔偿十级伤残大概要赔多少钱

来源:九壹网


法律分析:十级伤残是根据当年的平均工资计算的,具体赔偿标准如下:

例如2551为平均工资,实际计算时需按照当年市平均工资计算。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6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

2551元×6个月=

15306元。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4个月×2551元=10204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1个月×2551元=2551元。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5306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

10204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2551元=28061元。

一、工伤七级伤残能赔几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赔偿标准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但最高为166140元,最低为33228元;

2、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20个月的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即85200元)。如分开计算,则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8个月计34080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12个月计51120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以上两项合计为:最低:118428元;最高:251340元。

二、黑道打残一个人多少钱

十级伤残赔偿标准

其中,2551为2004年上海市平均工资。实际计算时需按照当年市平均工资计算。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6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6个月=15306元;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4个月×2551元=10204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个月×2551元=2551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5306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10204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2551元=28061元。

九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8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8个月=20408元;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8个月×2551元=20408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2个月×2551元=5102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0408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20408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5102元=45918元。

八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0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10个月=25510元;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15个月×2551元=38265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4个月×2551元=10204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5510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38265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0204元=73979元。

七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2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12个月=30612元;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25个月×2551元=63775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6个月×2551元=15306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30612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63775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5306元=109693元。

六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4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14个月=35714元;

2.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受伤前工资的60%支付;

3.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并终结工伤保险关系。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40个月×2551元=102040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8个月×2551元=20408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35714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102040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20408元=158162元。

五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6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16个月=40816元;

2.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受伤前工资的70%支付;

3.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并终结工伤保险关系。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50个月×2551元=127550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10个月×2551元=25510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40816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为127550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25510元=193876元。

四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8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18个月=45918元;

2.由社保机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按受伤前本人工资的75%支付至领取养老金;

3.如伤残员工户籍不在工作地,需要一次性领取残疾退休金和护理费的,与社保机构签订合约,一次性计发十年,终结保险关系。十年计120个月×2551元×75%(一次性残疾退休金)+2551元×12个月(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20个月×2551元×30%(护理人员工资)=352038元。一次性残疾退休金为352038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45918元=397956元。

三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0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20个月=51020元;

2.由社保机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按受伤前本人工资的80%支付至领取养老金;

3.如伤残员工户籍不在工作地,需要一次性领取残疾退休金和护理费的,与社保机构签订合约,一次性计发十年,终结保险关系。十年计120个月×2551元×80%(一次性残疾退休金)+2551元×13个月(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20个月×2551元×40%(护理人员工资)=400507元。一次性残疾退休金为400507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51020元=451527元。

二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2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22个月=56122元;

2.由社保机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按受伤前本人工资的85%支付至领取养老金;

3.如伤残员工户籍不在工作地,需要一次性领取残疾退休金和护理费的,与社保机构签订合约,一次性计发十年,终结保险关系。十年计120个月×2551元×85%(一次性残疾退休金)+2551元×14个月(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20个月×2551元×50%(一次性护理人员工资)=4476元。一次性残疾退休金为4476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56122元=505098元。

一级伤残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4个月,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基数2551元×24个月=61224元;

2.由社保机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按受伤前本人工资的90%支付至领取养老金;

3.如伤残员工户籍不在工作地,需要一次性领取残疾退休金和护理费的,与社保机构签订合约,一次性计发十年,终结保险关系。十年计120个月×2551元×90%(一次性残疾退休金)+2551元×15个月(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120个月×2551元×60%(一次性护理人员工资)=497445元。一次性残疾退休金为497445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61224元=558669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方法》

第四十七条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第四十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第四十九条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一)医疗事故等级;

(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三)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交通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