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疗事故分级制度是如何确定的?

医疗事故分级制度是如何确定的?

来源:九壹网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及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形。医疗事故分为一至四级,根据对患者人身损害程度划分。一级为导致死亡或重度残疾,具体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形包括紧急抢救、病情异常、无法预料的后果、无过错输血感染、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和不可抗力导致的不良后果。

法律分析

一、医疗事故分级的标准是什么

1、医疗事故分级的标准是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来划分的,可以分为一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三级医疗事故和四级医疗事故。其中一级医疗事故是指该事故造成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

2、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条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具体分级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二、哪些情形不构成医疗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拓展延伸

医疗事故分级制度的评估与改进方法

医疗事故分级制度的评估与改进方法是确保医疗系统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步骤。评估该制度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医疗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频率等。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医疗事故报告和调查、医疗纠纷解决过程的审查等。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改进方法包括完善医疗事故报告和记录系统、加强医疗事故调查和分析能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意识等。通过不断评估和改进,可以进一步提高医疗事故分级制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结语

医疗事故分级制度是根据患者人身损害程度来划分的,包括一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三级医疗事故和四级医疗事故。具体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但并非所有不良后果都构成医疗事故,如紧急情况下的抢救措施、医疗意外、不可预料的不良后果等。评估和改进医疗事故分级制度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调查和审查等。通过不断改进,可以提高该制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安全权益。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章 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章 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 第三十七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