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适合艾灸可以增强抗病能力:
1. 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艾灸具有祛湿、补阳气、温经散寒、消瘀散结、引热外行、扶阳固脱的作用,可预防疾病,增强抗病能力。
2. 艾灸对局部皮肤和穴位产生刺激,治疗疾病效果显著,适合用于治疗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哮喘、胃痛、痛经、闭经、腹泻、崩漏等症状。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春季养生用艾灸怎么样?
春天艾灸好处多春天里百花开,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令我们意气风发,但我们往往在春季会出现春困、乏力、旧病复发等。这是因为春季肝火最旺,身体阳气一旦充足就会自动冲击潜藏了一冬的病灶。所以春季一定要坚持艾灸肝经穴位来养生保健。春天灸肝经,养肝血,除春困艾灸肝经穴位适合:所有女性朋友、亚健康人群、贫血患者、体内毒素过多者等《黄帝内经》把春、夏、秋、冬对应生、长、收、藏。春天万物复苏,都在生长,此时我们身体的肝气最足(阳气),肝火最旺,身体阳气一旦充足就会自动冲击潜藏了一冬的病灶。春季人最容易偏头疼、口苦、肩膀酸疼、乳房及两肋胀疼、臀部及大腿外侧疼等,都是肝经造成的后果。肝经在身体中没有从头到脚的完全通道,故其排散淤血和气都得借助身体的胆经通道,所以反应到身体的症状大都在胆经沿线。肝在身体里的重要,不言而喻,中医讲,肝乃将军之官。肝主魂。肝经上有14个穴位,起于脚大拇指内侧趾甲缘上,沿腿的内侧(内裤线)向上到达肋骨缘期门穴。我们可以用手按压肝经上的穴位,你会发现诸多的疼点。说明经络堵塞,或因怒气、或因血淤,这与个人一生的性情状况有关。一般女生有月经,如果走大的血块,还可排泄一些,男生多怒造成的淤堵就很麻烦,随着时间易发肝硬变,甚至转性。故男人肝癌多于女人,这该是一个因素。肝经要每天艾灸2到3个穴位从上到下,时间每个穴位15分钟,起初可10分钟左右,贵在坚,肝主血脉主筋,长期坚持养血脉,补肝血!女人主肝,对女人来说肝是主要的哦!肝经十四个穴位里,有几个非常神奇有效,行间穴——第一、二脚趾缝纹端。该穴属火,“主身热”是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疼、面热鼻血、心里烦热、燥咳失眠,肝脏不舒,对生殖器方面也有效果,对痛风的脚踝肿疼也很有奏效。故称“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每天二次强烈刺激,向下按压。太冲穴——在行间上二寸的凹陷中。为人身之大穴也。它能在有气无力时补足血气;能在头晕脑胀时降压气爽;能在身体虚寒时增加温度;能在怒发冲关时泻火入眠;能在月经不调时调理周到。总之它算肝经上的命门了,所以每天常常揉它二分钟,只有大好,没有不是,坚持数月必见奇效!期门穴——位置源自肝脏附近,长期每天坚持刺激,对人体肝脏会有很大的改善。大敦穴——针对气郁不舒的妇科症状,闭经、疼经、崩漏、更年期。男科也有很好的效果。(就是经常多揉、多刺激自己的大拇脚指头,用爱艾灸熏也很好)中封穴——为人体保养精血之要穴,为肝经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过旺,利通小便,即“溺窍开则精窍闭”,故是固精之妙法。曲泉穴——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处。它为护膝要穴,还可平压,并适用各种肝虚之症。多揉多收益。疏泄肝气,首取阴包,太冲; 健补脾胃,一般会选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
春季养生宜艾灸吗?
01 春天是艾炙的好季节:
古老的《黄帝内经》记载,春天,万物苏醒,人体内阳气上升,正是养生的大好季节,艾炙刚好推助阳气,将病灶从身体内赶出去,所以春天是可以艾炙的;但春天艾炙有所讲究。
02
春季艾炙要调理肝经:
春季,肝气上升、抒发,如果肝火上升至头部,就会生很多头部疾病,如红眼病、头痛、眩晕、牙疼等;如果肝气不顺、不舒会导致很多病症,如乳腺增生、肝病,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注意要养肝,在艾炙时,除了正常艾炙几个养生大穴外,还应艾炙肝经的一些穴位,如期门、章门、肝俞、太冲、行间。
03
春季流感多,艾炙可增强抵抗力:
由冬向春转变时,气温时冷时热,人很容易感冒,特别是经常会爆发流感,艾炙可增强人体抵抗力,艾炙的穴位:后背的大椎、天柱、风门、肺俞、足三里等。
04
春季雨天,艾炙可去湿:
春天的雨水特别多,空气里湿度大,特别是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湿气通过人的呼吸道,如肺、咽喉等,进入体内,若不去除此湿气,人就会因此生病,所以春季艾炙要注重去除湿气。艾炙去除湿气的穴位:阿是穴、曲池穴、合谷穴、太白穴、解溪穴、足三里穴等,其中太白穴有山药薏米芡实粉的功效。
05
春天腰背痛易复发,可用艾炙去除:
在春天里,经常听人讲腰痛病复发,特别是阴雨连绵时,这些病区隐隐触痛,其实可试试艾炙,用燃烧的艾条缓缓熏烤这些病痛区,主要是八髎穴,将湿气“”出体内,随着湿气的排除,腰背痛也就会逐渐消失。
06
春天艾炙的注意项:
艾炙时、艾炙后都得注意保暖,春天气温不高,也得注意;艾炙30分钟-1个小时内不要洗澡,以免湿气二次侵入;艾炙会有皮肤发痒、出水等排病反应,不要紧张;艾炙要注意顺序,一般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从后向前,艾炙还要防止烫伤皮肤。
特别提示
在艾炙时,要看一些中医的书,了解一些疾病的艾炙方法,搞清人体经络穴位的走向
春灸气海秋灸关元,春天为什么要灸气海?看了后恍然大悟
冬去春来,在这个冬、春交替之时,天地间之生气萌动,万物复荣。艾属纯阳之物,现在的季节,以艾灸帮助升阳气是最好的,那么灸哪里合适呢?
一、春灸气海穴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人之阳气步步升发,此时最应该灸气海,应其春生之时序,以助升发之气,逐陈阴,奠下元之基,以适夏令之长也。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是强调该穴的保健 养生 作用。据《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 养生 之术时, 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
据《窦材灸法》 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 ”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 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 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0壮。 现代实验室的实验也证实了, 艾灸气海对于免疫球蛋白有明显的增加。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肠炎、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症、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等。 可见,从微观和宏观来说,气海穴都是一个极其有作用的穴位。 古代医家对气海穴的作用十分重视的,认为丹田之气由精产生,气又牛神,神义统摄精与气。精是本源,气是动力,神是主宰,丹田(气海)内气的强弱,决定了人的盛衰存亡。 二、气海是元气之根 固气海穴位于两肾之间,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更是人体生命动力之源泉。 气海穴是人体先天元气汇集之处,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更是人体生命动力之源泉,具有培补元气、回阳固脱的作用。 凡是元气不足、元气虚弱的人都可以通过刺激它得到改善。通过刺激此穴能够鼓舞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自动不息,生命因此得以维持。古书气海穴记载气海穴为男性“牛气之海”,也就是说它是精力的源泉。 因此“气海”充实,则百病可治,永葆强壮。 三、艾灸气海暖全身 有一句俗语叫“气海一穴暖全身”,很形象地说明了气海穴的保健 养生 作用。 刺激它对妇科虚性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或者男科的阳痿、遗精,以及中风、脱肛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中老年人为生气之海,故名气海。具有调气机、益元气、补肾虚、固精血的作用,故为 养生 长寿之保健要穴。 现在比较流行的灸法: 气海温和灸 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气海穴上,距皮肤约3cm,每次灸10 20min,以灸至皮肤温热红晕,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每日或隔日,或3日施灸1次,10~15次为1灸程。 气海隔姜灸 每次施灸3 10壮,艾炷如黄豆或枣核大,每日或隔日,或3日施灸1次,10 15次为1灸程。 气海附子灸取附子切片0.4厘米厚,水浸透后中间针数孔,放在气海穴上,于附片上置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施灸,以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或潮红为度。每次3 5壮,隔日1次,每月10次。
总之:凡身体衰弱,阴阳两虚,营卫不调,下元虚惫,陈寒痼冷,体弱赢瘐,四肢逆冷,脾胃虚弱,精血亏损,五劳七伤,诸般虚损等,一切虚弱衰迟病症,都可以艾灸气海穴,取得良好的效果。春天艾灸 不做“ 潮人”
春天是肝当令的季节,肝属木,最需要的是生长、通畅、朝气蓬勃,最怕有压抑它的东西。一旦这种特性被压抑了,人就会产生问题,正因如此,春季是皮肤病、呼吸道疾病、脾胃疾病的多发期。在这个潮湿的季节,用传统的艾灸疗法祛除体内湿气效果最理想,可以起到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一是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失运,湿自内生。
总之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遇上阴雨连绵的回南天,人们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症。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
1、头部沉重四肢乏: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烦燥。
2、口中发黏舌苔腻: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
3、胸腹胀满小便不畅: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舒畅。
4、下肢浮肿便溏泻: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便完后感觉不爽。
5、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
艾灸祛湿简单又方便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春季养生,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避免春季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春天。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编辑:admin• 如何健康食疗养生 胃炎不能吃什么食物 • 日常应该如何养胃 暖胃健脾有哪些茶呢 • 日常应该如何养胃 宝宝胃热吃什么好呢 • 日常该如何养胃 怀孕胃酸吃什么能缓解 • 日常如何养胃 宝宝脾虚胃热的症状有哪些 //此处调价评论代码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