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定罪虚报费用的法律依据

定罪虚报费用的法律依据

来源:九壹网


虚报费用是一种欺诈违法行为,其数额大小决定了法律责任的轻重。小额虚报仅视为违法行为,而大额虚报可能构成犯罪,尤其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可能构成贪污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占用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将被处以刑罚。虚报费用的行为包括突破成本额度、额外列支工资性费用、虚增成本等。虚报费用的性质取决于是否用于工作目的。

法律分析

要看虚报冒领的数额,如果只有几百块的话,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数额较大,则属于犯罪行为。在公司财务上虚报费用,是一种欺诈违法的行为,虚假费用为的就是想要偷税漏税。虚报经费是指虚报与多报出差报销归自己所有的行为,如果数额较小的,只认为是违法行为,但如果是多次虚报、多报的数额较大,若是国家工作人员,可能构成贪污罪;如果是企业单位,则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根据虚报费用金额大小,要负不同程度的法律责任。如果有知情人,且知情人有教唆行为,则可构成共同犯罪;如果只是简单的知道,则没事的。如用于工作,则性质就不一样了,因为现有的财经制度,单位预留的经费不是很多,常常以多报销一些费用来用于工作的其它用途,如果虚报、多报的部分能证明是用于工作的,只是违反了相关的财经制度,并不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十九、将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虚报费用的行为

属于虚报费用的行为有:

1、任意突破工资进成本额度,加大人工成本;

3、以各种补贴的名义,额外列支工资性费用,加大工资成本;

4、任意扩大工资总额,多提福利费,虚列人工费用;

5、福利性支出挤入成本费用,虚增成本。

结语

虚报费用的行为可能涉及违法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如果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虚报费用的行为是严重违法犯罪,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依据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二百零九条 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无罪或者罪轻的事实、申辩和反证,以及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证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证据,机关应当认真核查;对有关证据,无论是否采信,都应当如实记录、妥善保管,并连同核查情况附卷。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令第95号)同时废止。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