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果车辆买卖合同中的内容被恶意篡改,买卖双方可以做什么?

如果车辆买卖合同中的内容被恶意篡改,买卖双方可以做什么?

来源:九壹网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如果车辆买卖合同中有误导性的陈述,买家可以要求解除合同。但如果买家可以证明自己仔细审查过车辆,且没有被误导,那么买家无法解除合同。此时,应该要求卖家赔偿因卖家误导而造成的损失。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四十条 合同中的条款应当符合法律、行规的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对方的欺诈行为被误导,受到重大损失的,受误导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要求赔偿损失。 3.最高人民《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三十二条 当事人签订的物品交付与质量保证书或者类似的合同凭证,含有虚假陈述,引起对方误解,造成损失的,买方有权解除合同,或者要求减少合同的履行义务并赔偿损失。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篡改合同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法律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照法律、行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但是合同一方擅自修改合同一般来说只是涉及到民事责任的问题,比如违约责任。但是如果私自篡改合同造成严重后果的话还是可能构成犯罪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第五百八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