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哪个地方可能被认为是法律上的住所?

哪个地方可能被认为是法律上的住所?

来源:九壹网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对没有办事机构的个人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人民管辖。住所地指的是自然人户籍登记所在地,公司的话则是办事机构所在地。另外,公民持有居住证在外地工作生活的,长期居住地也是住所。明确了住所,在民事诉讼中就可以确定管辖,并确定法律文书的送达地址,有利于当事人顺利展开民事诉讼活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五条 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

第2种观点: 法律上居所地和住所地有什么区别?1、指向不同居所是指暂时住居地,但暂住不是短时的意思,而是有预定期间,在特定事务终了后即离去之意;住所是指自然人生活和进行民事活动的中心处所,分为意定住所和法定住所。2、划分(居住时间等)不同居所与住所不同,一个公民可以有多处居所,但大多数国家规定一个人只能设一处住所。居所是指暂时居住地。但暂时居住不是短时间居住的意思,而是有预定期间居住的意思。自然人和法人具有不定期居住意愿,通常是为了某种目的,如谋生、经商、求学等而作非长期居住。3、确认方式不同自然人的户籍所在地一般是以其户口簿或者居民身份证上登记的地址为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一般是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地址为准。《民诉法解释》第三条规定,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第四条规定,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内容,希望大家明白。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住所地”一般来说是登记的地址,而“经常居住地”一般来说是实际居住的地址,具体界定依据法律规定。法律依据:《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四条 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