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许衡民族是什么

许衡民族是什么

来源:九壹网


许衡民族族群:汉族。字号:字仲平号鲁斋。所处时代:元代。出生地:新郑县城西阳缓里。出生时间:1209年5月8日。去世时间:1281年3月23日。别称:鲁斋先生、许文正。主要作品:《满江红·亲友留连》《沁园春·月下檐西》《满江红·河上徘徊》《鹧鸪天·土榻侵寻夜半风》《宿卓水·寒釭挑尽火重生》等。主要成就:为元代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术大师,主持研订《授时历》。

关于许衡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许衡的诗词 点此查看许衡的详细内容

《满江红·河上徘徊》《满江红别大名亲旧元草堂诗余》《满江红·亲友留连》《沁园春·月下檐西》《鹧鸪天·土榻侵寻夜半风》《宿卓水·寒釭挑尽火重生》《宿卓水》《沁园春垦田东城以上强村丛书用明刊鲁齐遗》《鹧鸪天夜寒一作怎得心胸浩气冲》《沁园春东馆路中》《满江红书怀》

二、史料记载

《元史·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五》《宋元学案·卷九十·鲁斋学案》《新元史·卷一百七十·列传第六十七》

三、后世纪念

研讨会由中国元史研究会、中国实学研究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中站区共同主办的中国首届许衡学术研讨会2004年11月6日在中站区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所高校、科研单位的58名专家、学者分别从历史、考古、哲学、文学、教育、科技史、思想史等领域对许衡进行了既全面系统又深入细致的探讨。国家文物局原、黄河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文彬,河南省常委会副主任袁祖亮,省政协副张洪华出席开幕式。此次会议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专门对许衡进行的一次高规格的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就以下问题达成共识:许衡是我国元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术大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思想、教育、政治、科技、文学等方面都有颇深的造诣和卓越的建树;依据大量文献和文物遗存,中站区李封村是许衡的祖籍故里和卒葬地;许衡说服了元代统治者部分采纳了他的“行汉法”建议,吸取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大兴文治,减轻了元初战乱对社会生产的破坏;许衡是程朱理学在元代的主要传承者、实践者、光大者,使朱学在元代得以北传,他也因此成为理学的北方宗师;许衡领导了《授时历》的编制,他对《授时历》的贡献应与郭守敬等人一样彪炳史册;许衡在医学方面既有理论又有临床经验,在数学的研究和教学方面也颇有成就,是元代一位很有作为的科学家;许衡创建了元朝的国子学,为元朝培养了一大批拥有儒家思想的高级管理人才。专家们建议,在这次研讨会的基础上成立许衡研究会等学术组织,尽快编辑出版研讨会论文集和许衡文集,使对许衡的研究向纵深发展。纪念大典2009年11月15日(农历己丑年九月二十九)是“元代第一通儒”许衡诞辰800周年纪念日,2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许氏后裔云集中站区许园,共同祭拜这位光照日月的山阳鸿儒、名垂青史的元代圣贤。气势恢弘的纪念大典,彰显了许衡的崇高地位,表达了人们的无限景仰。纪念大典由河南省文物局、焦作市政协主办,中站区委、区承办。国家文物局原、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文彬,省政协副靳绥东,中国人民总参后勤部副、大校许长生,省文物局副孙英民,省纪检委廉自办副主任许连纯,省对外文化交流委员会主任许海中,市领导路国贤、郭国明、王太峰、阚辉、贾书君、穆玉华、和金贵以及中站区五大班子领导出席庆典仪式。许衡诞辰800周年纪念暨项目签约活动,共签约项目24个,计划总投资23.69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1.59亿元;举办了许衡文化论坛,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葛荣晋等6名在全国有影响的、专门研究许衡或元史的知名学者,具体讲述了许衡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许衡的生平、思想与贡献,许衡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课题。

四、主要成就

许衡是中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是元代初期的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鉴于当时干戈扰攘,民生凋敝的势态,一再向元世祖建议要重视农桑,广兴学校,以“行汉法”作为“立国规模”。他说:“古今立国规模,虽各不同。然其大要,在得民心。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用汉法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从而可知,许衡的政治理想是要实行儒家的仁政以获得民心。至于获得民心的关键,则在于实行“汉法”。由于这一“立国规模”的确定,中原广大地区社会秩序得到恢复,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安定。许衡还与刘秉忠、张文谦等一起定官制、立朝仪,对元初政局稳定、经济生产的恢复起了积极作用。许衡长期担任国子监祭酒,主持教育工作,承宣教化,不遗余力。许衡以“乐育英才,面教胄子”为宗旨,故其门下不仅有大批汉族学生,还有不少蒙族弟子。他施教的原则是“因觉以明善,因明以开蔽”,即循循善诱,潜移默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许衡奉元世祖之命,负责培养一批蒙古贵族子弟,在他的辛勤教育下,这些不懂汉文的青年也都成为“尊师敬业”的优秀儒生。其中有不少人,后来“致位卿相,为一代名臣”。许衡对待学生“爱之如子”,从生活到学习无不关怀备至。他对待自己则从严要求,“夜思昼诵身体力行,言必揆诸其义而后发”。因此,在许衡的熏陶教育下,“数十年间彬彬然,号称名卿士大夫者,皆出其门下矣。”所以,许衡通过传道授业,对于汉、蒙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许衡精通天文、历算。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以海宇混一,宜协时正日”,故须摒弃沿用已久舛误甚多的金代(大明历)而创制新历。于是,遂命许衡“领太史院事”,全面负责这一工作,并以王询、郭守敬为副,共同研订。经过全们的积极努力,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终于完成了这一艰巨复杂的任务。在此期间,许衡以年届七旬的高龄,辛劳擘划,艰苦备尝。创制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等天文仪器,在全国各地修建27所观测台,进行实地观测。制订了《授时历》。他用近世截元法代替了上元积年法,并推算出了365.2425日为一年,这个结论,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数字只差26秒,比欧洲著名的《格列高利历》还要早三百年。《授时历》使用的时间,前后达363年(公元1281年~14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法,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重大改革。明初著名学者宋濂赞扬许衡等的功绩说:“至元十三年,世祖诏前中书左承许衡、太子赞善王恂、都水少监郭守敬改订新历,……自古及今,其推算之精,盖未有出于此者也。”这是十分中肯、公允的评价。许衡对程朱理学的造诣也是很深的,对程朱理学的研究有其独到之处,提出了“命”“义”之说。许衡精研程朱理学而不拘泥,提出了著名的“治生论。”他说:“言为学者,治生最为要务。”许衡是元代儒学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人。元代有人赞扬他说,“继往圣,开来学,功不在文公下。”明代大儒薛则称为之“朱之后一人”。许衡博学多才,在天文学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元史》记载:公元1276年,忽必烈命王恂、郭守敬等人修定历法,王恂奏云:“今之历家,徒知历术,罕明历理,宜得耆儒如许衡者商订。”忽必烈准奏,“命(许衡)领改历事”,许衡于是参与制定了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授时历》。所以,制定《授时历》,许衡也是功不可没的。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许衡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