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移花接木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你再怎么移花接木,也逃不过的眼睛!
2、王宏的父亲因工烧伤,医生移花接木,把其他人的皮肤移植到王伯伯的身上,使他很快就痊愈了。
3、他这种移花接木的做法最终被识破了。
4、他将偷来的证件移花接木,换上自己的照片使用。
5、这图片看似真实,其实是张移花接木电脑合成的照片。
6、有些奸商惯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把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加工后以次充好鱼目混珠在市场销售。
7、魔术师往往采取障人眼目,移花接木的手段进行表演。
8、小偷运用移花接木的办法偷走了宝物。
9、这个故事纯属移花接木,破绽百出,很不高明。
10、这卷录影带被查出是移花接木而成,终于还了嫌疑犯的清白。
11、有些不法小贩经常用移花接木的手段,以次充好骗取消费者的钱财。
12、客户存款近来屡遭不肖行员移花接木地盗用,已引起相关单位密切注意追查。
13、他通过对照片的移花接木,改变脸和身体的肤色来欺骗观众。
14、还有将他人头像移花接木到裸体照片上,成为不堪入目的假镜头。
15、今天各官方就欲偃旗息鼓,称异味消除,搞莫贵移花接木法。
16、你这篇文章显然是将别人的文章移花接木,改头换面而成。
17、他原想以移花接木的手段,冒用别人的身分证来大捞一笔,没想到消息走漏,反遭通缉。
18、即使你已是名花有主,我也要移花接木…
19、朱光潜以移花接木之法,使西方学术和中国传统学术相互参证,在比较和消化中创新。
20、本文是根据今古奇观《移花接木》改编的剧本。
21、冲动时我真恨不得变成动物,哪怕只是头卖力的牲畜。听凭主人的吩咐,不用感受做人的无助。或者干脆来个移花接木,彻底的做个变性手术。跑到人群中滥竽充数,也好让同胞们多一条可以选择的出路。
22、这宗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悬案被大仲马移花接木,把囚禁地点改为伊夫岛,把天鹅绒面罩改成铁面罩,小说的主人公幻化为国王路易十四的孪生兄弟。
23、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24、高手名师运用缩龙成寸的手法;将山石聚于盆中;移花接木;再经过艺术加工;便成为自然美景的缩影。
25、掇拾史海陈迹,以无文小字,虚拟江湖,再现一段明末清初乱世图谱,内中移花接木、断章取义之处在所难免,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26、正拟移花接木,隐践前盟,偏偏九重恩厚,复厘降宗女数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又不得不竭力周旋,仰承帝泽。
27、断鹤续凫,矫作者妄;移花接木,创始者奇;而况加凿削于肝肠,施刀锥于颈项者哉!陆公者,可谓皮裹妍骨矣。
28、在和受骗的女子们交流后,陈珂才发现,她在日本游学的经历,袁某全部移花接木地说成是他自己,还变成他哄骗女孩子的谈资。
29、下文三藩称变,二将争功,康熙皇南巡访父,年羹尧北上观光,立皇嗣移花接木,谋大统煮豆燃箕,烛影斧声,案疑千古,神踪鬼迹,秘绝人寰。
30、作者所描述的书成时之情景,与传说中苍颉造字后的天象相仿佛,属于艺术上的移花接木。
31、芮挺章身为国子生,选同时人之诗,且王之涣又非无名之辈,芮当不至于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32、一些人正是利用制度上的漏洞、监管上的盲区,或移花接木挪用,或打着幌子套取,或“见者有份”搞截留挪用。
33、花言巧语,指桑骂槐,颠其黑白,指鹿为马,而尽量移花接木,断章取义;亦不妨挑拨离间,穿凿附会;然后吹其毛,求其疵,再以二面三刀割之祭之,但绝不可语带下流。
34、依我看还是移花接木法来得好一点,找一个水多柳树多的地方就愣说是白石旧游之地,不怕他不信,本来古迹就少,造一个算一个吧。
35、叶瑞财记忆学创始人叶瑞财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学体系内,记忆法共串联法、代码法、移花接木法、地点法、省略法、部位法、思维记忆图。
36、我还有移宫易穴、移花接木、移步换景、移天缩地、移山造海等心法,我是说有,可不是说会,有些比如移天缩地、移山造海我就不会。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