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改革以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以下分析其原因的表述中,你认为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农村人民公社是吃大锅饭。 | B.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
C.农民劳动一年,收入却不多。 | D.农民文化思想素质较低。 |
【解析】分析题干,改革前之所以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既有体制问题,也有政策问题,如改革前是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分配上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的收入不高,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农业生产发展缓慢,而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是当时不争的事实,但思想素质不一定低,农民文化思想素质水平高低和题干“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没有关系,答案为D。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们仔细比较鉴别,既要联系改革前中央政府对农村的政策,也要分析选项和题干有没有必然关系。
2. 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 B.珠海 | C.汕头 | D.厦门 |
【解析】分析题干,1980年我国共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既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联系地理知识我们知道,深圳、珠海、汕头都属于广东省,只有厦门属于福建,所谓经济特区也就是对这些城市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正确答案为D。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好多时候学生们容易忽略所设经济特区的所属省份,同时这也是一个稍微隐性的知识点,学习历史要密切和地理知识相联系。
3. 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 )
A.上海 | B.深圳 | C.珠海 | D.厦门 |
【解析】分析题干,“一夜崛起之城”是形容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再分析各个选项,上海早在旧中国时期就是全国最发达的城市,算不上“一夜崛起之城”,而深圳、珠海和厦门都是1980年同时设立的经济特区,但从发展速度上来说,深圳远远跑在其他两城市的前面,从之前的一个小渔村蜕变为一个全国发达城市,其发展速度被称为“深圳速度”,所以此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1980年设立的几个经济特区和早就发展起来的上海的掌握和了解。
4. 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
A.广东 | B.深圳 | C.海南 | D.浦东 |
【解析】分析题干,限定的是“经济特区”,首先广东不是经济特区,深圳是最早也就是1980年开放的特区城市之一,1991年,上海浦东开放为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岛被开放为经济特区,其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所以正确答案为C。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各个经济特区的面积和都开放了哪些经济特区是否能准确掌握,同时这道题和地理联系非常密切。
5.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 )
A.1978年 | B.1985年 | C.1992年 | D.2000年 |
【解析】分析题干,考查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掌握,尤其是时间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于1978年首先在农村展开,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变单一公有制经济为多种所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改变为间接管理、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此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间的准确掌握,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储备。
6. 1992年,党的哪次会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 B.十二大 | C.十三大 | D.十四大 |
【解析】分析题干,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在不同的年代不同形势下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而涉及到1992年的最重要会议自然是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大会的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是决定改革开放,十二大主要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阐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答案为D。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党的历次重要会议的中心议题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对历次会议中心内容的影响是否了解。
7.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B.建立劳动保障制度 |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D.消灭失业 |
【解析】分析题干和选项,建立劳动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消灭失业都是党和政府历来的重要任务和重要职能,这三项都是很重大和宏观的任务职能,不是国有企业改革这么一项经济改革措施所能解决和达到的,也就是说,这三项和题干相比并不对等,题干范畴小,这三项范畴大,和题干相对应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答案为A。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了,要学会分析题干和选项之间的对等或者说对应关系。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村生产队的20户社员,除两户仍在江西要饭,无人在家外,18户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开会,社员们一致通过了分田到户的决定,如若成功,择时向党如实汇报,如遇其他变故,全部责任由干部们承担。干部们要是为此坐牢,各家要轮流送牢饭,若被杀头,各家也要负责将其子女抚养到18岁。最后严宏昌在一张计工用的纸上写下了生死契约。18家户主分别签下了各自的名字,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几天后,土地便在悄然无声中分下去了。虽然还是冬季,但各家的老老少少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忙碌着,这是小岗村20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地脱胎换骨。小岗人缘于求生的本能,在“不意识”的情况下以原始连保契约的方式实行的“大包干”,第一年就显出了成果,全村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20倍。自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阅读以上资料后,请你想一想:
【1】小岗村村民为什么要立下“生死契约”?
【答案】因为当时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不允许分田到户,分田到户违背上级精神,但不分田他们又面临生存问题,所以要立下“生死契约”。
【解析】阅读材料,分析题干,为什么立下“生死契约”,应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分田到户严重违背了当时的国家政策,这是要冒极大政治风险的,另一方面,这18户社员由于极端贫穷面临生存问题,土地是他们当时唯一的生活来源,分田更符合各家利益,从这两方面考虑来组织答案。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学生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也要能和教材有机联系,需要记住一些相关基础知识。
【2】小岗村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你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病,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回答此问,首先我们要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它的具体实施方法是什么,联系课本可知,它把责、权、利紧密结合,克服了平均主义,农民拥有经营自主权,所以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学生在组织答案的时候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这也是历史学科必备的能力。
9. 下表是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的三年统计表,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980年产粮 | 5.02亿公斤 |
1981年产粮 | 6.70亿公斤 |
1982年产粮 | 7.15亿公斤 |
【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题干提到了农村改革,并且题文中给出了地点:安徽省凤阳县,这就给了我们足够的有效信息使我们能够判断出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联系课本可知,当时安徽凤阳县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才有题文表格中的粮食产量的连年大丰收。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学生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从表中简单分析该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答案】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丰收。
【解析】分析此问题,组织答案时应分为两部分,一是概括该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二是说明理由,分析题文中表格,比较其中数字,可知该地区粮食产量连年攀升,而主要原因是制定了合理的政策,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自主权,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也就有了粮食的大丰收。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联系和概括能力,要能根据根据现象说明原因。
10. 提建议:你以一个改革开放者的身份收集身边农村或城市改革开放的资料,提出你认为哪些还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
【答案】提示:搜集材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如查找图书报刊资料、查找影视资料,参观本地区乡村或城市历史展览、访问有关人员等。提出的建议可包括:经营管理体制、产业结构调整、旅游资源开发等。
【解析】此题是一道实践题,和现代社会密切联系,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而收集的资料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几方面,中国的改革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改革,学生们完全可以从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按照自己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这是一道典型的实践性试题,特别锻炼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锻炼他们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的社会,这种能力的锻炼是必须必要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