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贩毒问题探究

来源:九壹网
第2期2019年6月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2Jun.2019 杨 姗 网络贩毒问题探究 网络贩毒问题探究 杨 姗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在当前互联网大环境下,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带来各种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网络犯罪,其中网络贩毒犯罪案件迅速增加。网络贩毒成为近年来毒品犯罪中新出现的问题,给禁毒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面对日趋攀升的犯罪数量,网络贩毒的预防和治理势在必行,渐渐成为公安机关禁毒部门关注的重点。由于我国网络监管的不完善,网络禁毒监管进程相对缓慢,加上禁毒形势的新变化,加大了公安机关禁毒工作的难度。本文从网络贩毒问题的成因及特点入手,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互联网贩毒监管现状及困境,提出完善网络监察制度,完善网络禁毒相关立法,注重培养网络复合型人才及全方位开展普法宣传等对策,从而有效地扼制网络贩毒犯罪,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网络贩毒;特点;监管困境;对策建议 Research on Network Drug Trafficking YANG Sha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650500, Yunnan ) Abstract: Under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has brought various opportunities and triggered more and more network crimes, among which the number of network drug-trafficking crimes has increased rapidly.Network drug trafficking has become a new problem of drug crime in recent years, which brings a new test to drug control work.Faced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rimes, network drug trafficking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is imperative, and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drug control departments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s China's network supervision is not perfect, the network drug control supervision process is relatively slow, coupled with the new change of drug control situation,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drug control work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au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drug problems, give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nternet drug regulatory status quo and difficulties based on the above, put forward to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erfecting the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improving the legislation against the network drug control ,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and legislative popularization propaganda so as to effectively curb the network drug trafficking crime, safeguard public safety and social stability. Keywords:network drug trafficking; characteristic;regulatory dilemma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114 杨 姗 网络贩毒问题探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实施违法行为的平台,网络不但给吸毒贩毒营造了便利条件,也给贩毒者创造了更为便捷的空间。网上交易、网络支付、快递运输等新颖的网络贩毒模式,使越来越多的贩毒分子转向更隐蔽、更便捷的互联网上实施毒品犯罪活动。近年来互联网贩毒方式日新月异,网络贩毒的影响范围,传播力度,社会危害都超出了整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范畴。从网络贩毒问题的成因及特点入手,区别于传统网络贩毒,加强网络贩毒案件的研究,可以为公安机关打击网络贩毒案件提供借鉴和参考,有效遏制网络贩毒犯罪,减少毒品的危害。 一、网络贩毒的成因 (一)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 在互联网发展日益迅猛的背景下,网络全方位地介入社会各个领域,各国各区域信息交互自如,为网络贩毒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网络毒品犯罪因此快速发展蔓延。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隐蔽、便捷和高效,使得贩毒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并让毒品违法犯罪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降低了贩毒的难度。他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各种网络即时通信工具,在网络上传毒、贩毒,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购物平台进行交易。运用互联网络贩毒已然成为毒品犯罪的发展趋势。加上当前我国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行为,吸毒人员的活动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在这种情况下,贩毒分子不得不利用网络的优势,将贩毒活动搬到网上,以此来进一步拓展网络贩毒的空间。 (二)互联网监管能力有限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互联网交易发展迅115 猛,但是相应的,网络监管缺失的不足也日益显现出来。当前我国虚拟空间网络犯罪方面的立法远远滞后于网络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犯罪问题近些年得不到非常有效的管制,特别是对互联网贩毒的监管,约束力非常有限。一方面,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公安机关网络监管部门缺乏对网络涉毒信息的重视,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再加上网络贩毒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使得监管的难度非常高,很多时候,公安机关无法有效尽到相应的监管责任。另一方面,面对网络毒品犯罪,公安机关很多时候仍然沿用传统的涉毒侦查模式,这种方式却同网络贩毒活动不相适应,监管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无法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因此,对于网络贩毒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到位,效果也不好。 (三)网络普法宣传未到位 由于缺乏对网络环境的有效监管,而且网络虚拟空间关于黄赌毒类信息日趋增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制毒贩毒方法,在各类公众平台传播。出于好奇或为了谋取利益,很多人参与其中,从此走上了吸毒、运毒和贩毒的道路。由于网络禁毒普法宣传工作不到位,而且不法分子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犯罪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贩毒和吸毒的恶劣行为无法正确对待,他们缺乏对毒品的免疫能力,加上互联网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其害,这也让网络贩毒变得日益猖獗,给我国社会治安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 二、网络贩毒现状及特点 (一)网络贩毒现状 1.贩毒方式多种多样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贩毒的方式层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出不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态势。在实际贩毒过程中,很多犯罪分子充分利用视频交友网站来设立一些虚拟的账号或者房间,然后聚集于此探讨吸毒和贩毒的相关问题,在这种交流过程中,自然就会出现毒品交易活动,让吸毒和贩毒人员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2017年12月,山东省诸城市警方在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指挥协调下,经过5个多月侦查,成功打掉一个特大贩毒网络,缴获冰毒1430余克,涉案枪支两支。贩毒分子建立网络毒品交易QQ群,利用自己的网络主播身份作掩护,向家人谎称收到的包裹都是直播间粉丝送给他的礼物,而那些寄出去的包裹也都是他回赠给粉丝的礼物,这种贩毒方式显然大大提升了侦破的难度。 其次,一些贩毒分子开设网店,以卖衣服、卖商品等为幌子,私下从事贩毒行为,通过网上交易并发货运货,大大提升了贩毒的效率。由于物流监管不力,开设网店、网银支付、物流运输成为网络新型涉毒贩毒主要方式。另外,很多贩毒分子采用“化整为零”的贩毒手法,分散手上的毒品,多次少量在网上进行贩卖,这种零包贩毒现象较为灵活,已经成为了十分重要的网络贩毒行为,基于网络人员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中,贩毒分子更愿意用少量、快速、频发的零包贩毒手法,有效躲避公安机关审查和监管。 2.贩毒主体低龄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无疑是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贩毒主体低龄化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青少年的身心正处于成长阶段,充满好奇心、追求刺激,对于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非常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涉毒。在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由于缺乏对毒品116 ①的清楚认知,对于贩毒和吸毒的违法性、恶劣性缺乏认识,从而误入歧途。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熟悉甚至精通网络技术,部分网络贩毒人员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技能,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软件,能熟练地制毒贩毒,实践中,这些网络贩毒人员具有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而且具备较强的反侦查能力,能轻易地逃避网络,也会利用更为先进和隐蔽的手段进行贩毒,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就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 (二)网络贩毒的特点 1.隐蔽且涉及区域广 在当前情况下,互联网贩毒的隐蔽性更强,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超越时空性等特点,网络涉毒违法犯罪具有比传统毒品犯罪更高的隐蔽性。贩毒分子利用各种软件进行线上交流,隐私性更强,很多时候无法让他人觉察。诸如网络贩毒分子建立QQ群、微信群,且设置严格的准入标准,使得公安机关很难介入,而这也极大地提升了网络贩毒的成功率。网络环境中,不法分子身份的虚拟化,对接交易平台隐蔽,可以使用暗语等方式,同时他们通常采用虚假的地址、姓名通过便捷的网络支付平台支付,贩毒分子不需要与毒品购买者接触,整个交易过程也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在网络各类平台的支持下,网络贩毒分子的沟通和交流更加快速、高效,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网络扩宽了时空位置,从而变为多渠道、无限制的交易,在网络平台中贩毒分子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实现毒品交易,包括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国内国外犯罪分子可以进行随时随地地沟通和交流,互通有无,极大地拓宽了贩毒涉及的区域。 2.风险低且牟利快 网络贩毒无疑极大地提升了贩毒的效率, 杨 姗 网络贩毒问题探究 原本需要选取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传统贩卖和交易行为通过互联网极大地省去了中间环节的麻烦,让交易更加灵活,仅仅通过互联网平台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沟通交流行为,贩毒分子利用物流寄递业缺乏监管的漏洞,通过价格低廉且快速的快递和物流就可以将毒品运送出去,极大地降低了贩毒的风险,让流程更加简化,有效规避了公安机关的常规检查手段,且这种网络贩毒模式更加灵活、快速,可以非常高效地进行交易,也能够和更为广泛的人群展开沟通和交流,牟利速度更快,这也使得网络贩毒犯罪比例在当前毒品犯罪中的比例越发飙升。 3.智能化导致取证难 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下,网络贩毒显得日益智能化,在网络毒品犯罪过程中,双方甚至根本不需要见面、不通话就可以完成整个毒品交易,且在贩毒过程中,我国当前网络实名制建设的缺失,使得这些人肆无忌惮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进行贩毒,而且毒贩可通过QQ、微信等平台来联系客户,运用淘宝等购买平台出售与毒品相关的物品,甚至有的人运用直播平台进行毒品交流和买卖,可见,当前互联网贩毒正变得日益智能化,一方面,人货分离以及毒品和支付资金分离的方式,给禁毒执法工作取证带来很大难度。另一方面网络贩毒分子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可以及时删除贩毒相关证据,新技术的“隐身”“替身”“智能身”的出现,为贩毒分子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导致网络毒品侦查工作不宜开展,而且取证后的电子证据被采用存在困难,极大地提升了公安机关惩治网络贩毒的难度。 4.危害性较大 网络贩毒涉及的人群更广,区域范围更大,因此危害性也相应的增大,这也使得网络117 贩毒对我国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了非常大的侵害。首先,网络充斥的毒品信息,尤其对我国青少年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很多青少年缺乏对毒品对认识,在网络信息的不良引导下,最终走向歧途,对我国青少年对健康成长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对于社会整体的不良影响更大。其次,毒品购买者购买毒品途径更加便利,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毒品的吸食,毒品贩卖者利用网络网络贩毒的隐蔽性,增加了毒品交易的数量,严重危害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贩毒、制毒,贩毒手法多样化,给禁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三、互联网网络贩毒的监管困境 (一)网络背景下执法难 在互联网背景下,针对网络贩毒的执法难度增大,极大地削弱了对贩毒行为的管控,在网络虚拟空间的影响下,网络贩毒分子界定具有很大的难度,在此过程中,跨境查证的难度非常大,一些毒品犯罪分子会租用国外的服务器以及网络虚拟空间,使得公安机关执法难度增大,甚至有时候无法有效查到相应的信息,使得认定工作变得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贩毒分子可以应用格式化的命令或者事先设计好的破坏性程序将有关数据和资料从硬盘或者其他程序上永久性删除。同时,网络的超时空性让网络案件跨区域性特点明显,涉及的管辖部门非常多,而执法管辖权分配和行使就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公安机关执法中难以协调一致,甚至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犯罪分子进行立案和提起诉讼也变得更加困难,使得无法快速有效地强化对贩毒分子进行管理。 (二)相关立法存在缺失 从目前来看,我国有关网络贩毒方面的立法存在极大的缺失,对于网络范围内毒品信息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传播的责任主体界定缺失,同时对于贩毒分子立案和取证,以及向相关单位调查取证等都缺乏相应的立法规定,使得在面对网络贩毒行为时,公安机关往往因为立法不完善而无法有效管控贩毒行为。在很多时候,公安机关仍然沿用传统的立法模式来对贩毒行为进行管控。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贩毒方法的日新月异,对于网络贩毒的立法监管就显得日益滞后。 (三)缺乏复合型人才 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网络贩毒变得日益智能化,IP地址确定非常困难,在网络贩毒的时候,网络信息都基于TCP/IP进行传输,网络监管部门基本上只能够追踪IP地址来确定网络贩毒分子,但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网络地址转换和动态IP地址,匿名WEB邮件以及匿名重发等技术被不断应用,使得网络监管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确定犯罪分子上网使用的源IP,而当前无论是网络监管部门,还是公安机关,都缺乏复合型人才,有网络技能的网络监管机关缺乏对贩毒人员抓捕和管控的能力,而公安机关缺乏相应的网络人才,使得对于网络犯罪分子的管控不到位,无法有效打击网络贩毒行为。 四、互联网网络贩毒的规制建议 (一)完善监管制度,建立监管机制 面对当前的网络贩毒发展现状,公安机关应该针对性的设立监察制度,提高专门机构的监管能力,禁毒专业部门应调整监管模式和思路,高度重视网络贩毒犯罪,加强监管措施的完善和优化,增强各个部门的联合能力,提升监察能力,分区域分阶段设置网络禁毒警察,强化网络巡查监控,有效获取犯罪信息,同时,加快物流业的整治和监管,协调物流快递业与公安机关的协作机制,让监管物流成为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建立公118 民监督机制,鼓励公民及时发现和举报网络贩毒犯罪,利用网络经营商和管理者熟悉网络的能力,协助有关部门固定相关电子证据。设立网络涉毒举报电话和网络举报平台,完善举报网络贩毒犯罪的奖励政策等机制,提高人民举报网络贩毒的积极性,从而有效预防和制裁网络毒品犯罪。有效抑制毒品流通,打击网络贩毒犯罪。 (二)完善相关立法,推进法治网络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目前打击惩治毒品犯罪活动,主要以我国刑法为依据,应首先结合网络贩毒犯罪的成因及特点,及时调整刑法,借鉴域外立法,可增设与网络贩毒相关的新罪名,例如网络吸毒罪等,并增加附加刑,从基本法律上有力的惩治网络毒品犯罪。其次,目前,需尽快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进一步完善网络领域的相关立法,针对当前网络贩毒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动态化地完善相应的立法内容。再者,我国需要强化对侦查行为方面的立法,对于取证及证据固定、案件定性及量刑等问题需要做进一步明确,充分保障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可以更为有效地利用法律规定来制裁犯罪行为,同时也起到非常好的警示和约束作用。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电子证据方面的立法,针对电子证据的收集和保全、鉴定以及电子证据的提取、保存的法律规定加以有效完善,为相关证据的调取提供帮助。加快网络领域的立法,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做到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是防治网络传播毒品不良信息、打击网络贩毒的重要武器。要重点构建网络禁毒法律法规,重视法律理念的虚拟空间转向,完善网络禁毒法律制度,才能使公安机关在预防和打击网络贩毒行为时有法可依,有效遏制网络贩毒的发展趋势。 杨 姗 网络贩毒问题探究 (三)注重跨区域间合同,构建联动机制 针对网络贩毒跨区域性的特点,在打击网络贩毒时,一定要注意跨地区间的合作,首先,应在国内积极推进各地区对网络贩毒行为管辖权,构建相应的联动机制,强化区域间的合作交流,同时积极构建统一的预警机制,强化各个区域公安机关的案件移送和共管模式,从而有效提升预防和惩治网络贩毒的灵活性和效率。在此过程中,要实现禁毒、经侦等部门的紧密合作,整个区域力量、网络部门强化同网络运营商和服务商的合作,实现各部门、各地区的紧密结合。其次,还要注意强化国际间的立法合作和司法协助,尤其与毒源地国家进行国际合作,积极构建国际公约,履行国际上的禁毒责任和义务,有效明确管辖的效力,让国际合作有法可依。构建多边的禁毒合作机制,注重情报交流、执法办案的合作,这对中国的网络禁毒工作的开展尤其重要。 (四)完善技术手段,提高监管能力 一方面,要拓宽网络贩毒情报的收集渠道,充分利用网络贩毒的情报,要重视对网络舆情的收集管理,强化对网吧等公共网络使用场所的监管力度,同时,要强化对娱乐场所网络服务的管理。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安全排查技术,综合采用信息化侦查手段,有效搜集涉案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上调控手段查找虚拟空间有关网络贩毒的相应信息。另外,还要完善技术手段,强化对网络空间的阵地控制。积 [注 释] 极推进网络实名登记制度的应用,优化网络空间涉毒巡查模式,并且有效规范网上银行支付交易信息的采集和监测,构建完整的网上银行支付交易记录、认证及跟踪系统,从而形成非常完整的网络贩毒资金证据链。同时,也要优化第三方支付等网络支付清算组织,将其纳入到反洗钱监管体系中,从而有效强化网上洗钱的监测机制,强化对贩毒动向的有效查明和监管。 (五)注重人才培养,加强普法宣传教育 在当前形势下,要注重网络技术与禁毒工作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对禁毒工作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提升其侦查能力,提升其打击贩毒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网络技能的培养,不断学习相关技术水平,加强网络犯罪信息获取分析以及处理能力,提高禁毒工作人员的网络侦破能力和信息追踪能力。另外,需要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各级政府部门依据《禁毒法》的规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在现实中可采取讲座,知识竞赛,新闻媒体等方式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禁毒意识。在网络上,可以增加网络专门普法网站的建立和维护,可设置专业网络普法人员,对网络涉毒法律问题及时进行专业的在线指导。可采用普法宣传片,宣传动画等方式全方位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网络贩毒的警觉性,营造远离毒品,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 ①左志新,沈金萍.九部门和互联网协会发布《中国互联网禁毒公约》[J].传媒,2015,(13):16. [参考文献] [1]莫关耀,杜敏菊,李涛等.禁毒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 [2]姜康康.网络贩毒案件的侦查难点及侦查对策研究[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3,(4):50-54. 119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左志新,沈金萍.九部门和互联网协会发布《中国互联网禁毒公约》[J].传媒,2015,(13):16. [4]李文君,姜康康,张黎.虚拟空间涉毒犯罪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9-125. [5]周志刚,王祎.网络贩毒问题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2):119-121. [6]赵秉志,阴建峰.论中国毒品犯罪死刑的逐步废止[J].法学杂志,2013,(5):1-12. [7]谢曦.论当前我国毒品犯罪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3,(15):70-71. [8]马进帅,马国顺.揭秘特大网络吸贩毒案[J].检察风云,2011,(23):42-44. [9]谭和平,吴加明.网络背景下涉毒违法犯罪实务问题研究[J].2013,(6):152-160. [10]李莉.关于新型毒品犯罪立法完善的几点思考[J].前沿.2010,(5):79-82. [11]李亚可.网络涉毒行为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1). [12]明乐齐.网络贩毒的趋势及打击对策[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8,(5). [13]徐才淇.网络贩毒发展原因及对策探讨[J].东岳论丛,2016,(5). [收稿日期]2019-05 [作者简介]杨姗(1990—),女,云南丽江人,纳西族摩梭人,云南师范大学2017级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民商法。 1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