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国西安城区新修道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初探——以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时期为主(1934-1941)

来源:九壹网
2013年6月 第16卷第3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 h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un.2013 Vo1.16 No.3 【历史文化研究】 民国西安城区新修道路及其空问分布特征初探 以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时期为主(1934一l941) 郭世强,武颖华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安710062) 摘 要:通过西京筹备委员会时期的档案及其相关的民国资料,对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时期(1934--1941)西 安城区道路建设进行复原,有助于理解这一时期西安新修城区道路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西京市政建设委 员会时期的城区道路建设是当时西安诸多市政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较大程度地加快了西安城市近代化步 伐,改善了历史时期西安城区道路景观。 关键词:民国;西安;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道路;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K26 文章编号:1008—777X(2013)03—0012—04 文献标志码:A 西安作为后都城时代的西北重镇,1932年“一・-A” 事变之后,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更是决定“以长安为陪都,定 名为西京”,… 并组成以张继为委员长直隶于国民政府的 “西京筹备委员会”(以下简称“西筹会”),将西安以战时国 家政治中心的地位进行了长达13年之久的陪都西京建设。 为了更好地进行西京的市政建设,1934年8月,西京筹备委 员会又与陕西省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西北办事处合组成立 的十字形框架空间结构,虽然顺城路也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 作用,但是已失去了封建时代军事调动作用的顺城马道并不 能起到构建城市主干道的作用。除四大街干线道路之外,根 据民国十六年(1927)的《长安市政建设规划》记载,尚有36 条支线道路“列为羽状式”分布在四条主干道四周。 以钟 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四大街将西安城区分为东北、东南、 西南、西北四城区,这些道路共同构成了1934年之前的西安 城区道路网。1928年,陕西地方当局决定整修东、西、南、北 了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会”),存在也长达8 年之久,对西安的市政工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尤其在 道路建设方面,是这一时期西安城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 一四大街道路,拆除石条路面,改筑石子土路。同时将原满城 规划为新市区,以原来道路为基础进行道路统一规划设,计 并修筑尚勤、尚俭、尚仁、尚德等道路,这是西安近代化道路 建设的先声。 ,它加快了西安城市近代化的步伐,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与 景观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一民国初年西安城区道路分布状况及 计规划 市建会的规划 、2.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对于西安城区道路的设 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于1934年8月成立后,即积极进 1.民国初期的西安城区道路分布状况 辛亥革命后,随着陕西督军张凤翔对满城城墙的拆除和 修筑马路, 西安自清代以来形成的以满城为中心的城中 行各项市政建设,规定城区各级街道及里巷宽度,其中甲等 路宽30米,乙等为20米,丙等为16米,丁等为1O米,里巷 宽不得少于3米。… 。在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成立之前, 1928年成立的西安市政府,已陆续修建了碎石路、碎砖路、 煤渣路、砖砌路、土路等路面道路,至于其它路面,由于经济 原因未能修筑。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规划市内各重要道路 铺筑碎石路,交通较次者,则分别采用煤渣、碎砖等材料铺 城格局被打破,新的以钟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四大街为主 干道路的十字形道路框架得以建立,并且在交通上打破了历 史时期东关和大城的阻隔,实现了连通。_3 1934年之前的西 安城区道路,是以钟楼为中心,以东西南北四大街为主干道 收稿日期:2013—03—22 作者简介:郭世强(1988一),男,江苏徐州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12・ 筑。总体来言,就路面种类划分,西安市区道路路面种类依 道路交通的重要程度分别为碎石路、煤渣路、碎砖路、砖砌 路、土路等。… 二、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新修道路数量、 分布及其规模 道路建设一直是市政建设的重要工作,西京市政建设 委员会成立之后,即积极进行城区道路建设,新修道路数量 较民初大为增加,基本涵盖了整个西安城区。 1.新修道路数量及分布 《筹备西京陪都档案史料选辑》和西安市档案馆藏民国 西京档案中对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新修和维修的各类街巷 进行统计,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城区和四关城新修和维 修各类街巷分别为29、25、41、49、11条,其他包括东、西、南、 北四顺城路、四大街及钟楼四周共计164条街巷。其中南北 向道路计有83条,东西向道路为80条,钟楼环形路1条。 西安城区新修道路分布,以西北城区数量最多,这是因 为这一时期,西北城区一度是陕西省政府和长安县政府所在 地,这种行政上的需要,使得市建会在新修城区道路时,要将 对于西北城区的道路的修筑与其政治地位相符合。西南城 区新修街巷数量居第二位,该区域占地面积大致相当于西北 城区一般,但是新修街巷数量仅8条之差,这反映了西南城 区作为老城区,在民国时期依然是街巷较多、商业发达的区 域。东北城区新修街巷数量较少,但是相比于民国初期,城 区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随着陇海铁路开通,中正门的 修筑更是促进了东北城区道路交通的发展。东南城区新修 道路在数量上虽然最少,但其占地面积不及东北城区的一 半,道路数量仅有4条之差,故而单就道路数量来言,仍有一 定的发展。四关城新修道路不多,仅东关城就占7条道路, 这反映了在民国时期东关城依然在东北城区贸易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对市建会新修的街巷进行道路走向分析,可知西安城区 新修道路的方位特征和城市整体形态大体一致,这自然是受 到了西安城东西向长方形形态的影响,街巷排列规整,体现 了自明清以来西安城“方城正街”的空间格局特征。不过, 比之清代西安城区道路走向,这一时期新修道路又有所不 同,即南北走向道路多于东西走向。清代西安城区道路南北 走向街巷只占全部道路的38%,东西向道路竟达55%之 多, 而市建会所修道路南北向则略多于东西向。造成这 种格局的原因,一方面是明清以来西安东西向道路分布已臻 于完善,因此南北向道路的开辟自然就要多于东西向;另一 方面随着抗战军兴,日军对西安的轰炸,防空便门的开辟南 北城墙多于东西城墙,为了便利南北城墙间的道路连通,对 于南北向道路的修筑、养护也就要多于东西向。 2.市建会新修道路规模 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在进行道路建设过程中,对其新修 的道路进行了实测,为统计研究这一时期新修道路的规模留 下了珍贵的数据。笔者通过对《筹建西京陪都档案史料选 辑》中《现有道路交通长度等级表》[11129 “中数据资料进行 统计分析,得出这样的结果: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修筑的各类 道路总长度为87 635.4米,约87.6千米,总面积为667 352.6 平方米,约0.67平方公里,占全城面积14.31平方公里的约 4.68%。虽然从道路的数量上来言,南北向的道路要多于东 西向,但是西安东西长、南北短的城市形态还是使得东西向 的道路长度和面积都多于南北向,不过相差不是很大,仅为 4.35千米和0.03平方公里。从绝对数值上来言,东北城 区和西北城区的道路长度及面积分列第一(20 759.05米、 220 402.8平方米)、第二位(20 l14.95米、126 507.7平方 米),这说明了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对于东北和西北城区开 发与建设成果较大。就各城区道路所占城区面积比例而言, 东北城区为最大(5.24%),西南城区为第二(3.53%),但西 南和西北城区(3.18%)相差不多,综合考虑到陇海铁路对 东北城区的影响、传统商贸核心区对西南城区的作用、行政 官署及商贸区在西北城区的分布,可知这三类因素是影响西 京市政建设委员会西安城区道路修筑的主要因素。 三、民国城区新修道路对于城市内部空 间的构建 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时期修筑的道路主要为碎石路、煤 渣路、土路和碎砖路。根据各道路在城市交通中不同的地位 又分为甲、乙、丙、丁和通巷五类。这些道路共同形成了这一 时期城市道路景观,对城区道路交通状况有一定的改善。截 至1940年底,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在西安市区已经筑成碎 石路面33万多平方米,煤渣路面6万多平方米,碎砖路面I 万多平方米,砖砌路面1 400多平方米,[】jl ”。成绩较大。 1.东北城区:清代满城的新生 东北城区,即清代满城区,辛亥革命后,满城成为废墟, “城内住房,被毁一空”,“残砖断瓦,荒凉一片,仅少数贫民 耕耘其间”,[213昔日“满城则大街七,小街九十四”的情景不 复存在。从1928年起,西安市政府将其开辟为新市区,统一 规划设计,并进行基本的道路建设,开启了西安城区近代化 道路建设的开端。1934年,陇海铁路在西安正式通车,为便 利西安城区与火车站的交通联系,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在东 北城隅特开辟中正f-1(今怨放门处)修筑尚仁路(今解放 路)。在随后的近十年里,大量移民涌入,新市区人口增加, 工商业日渐繁荣,与之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迎来了一 个新高潮。 在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存在的八年(1934--1941年)时 间里,东北城区共新修各类道路29条,其中属于城市主干道 路的有南北向尚仁路、大差市一线,东西向崇礼路、东新街共 计4条道路。这些修筑的各类道路,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规 整划一,对清代满城街巷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明显。这也反映 了近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外联系加强的需要,对城市内部交 通构建具有直接的影响,这与封建时代城市内部的封闭保 守,军事防御在城市内部交通构建上所起的作用形成了鲜明 对比。 2.东南城区:传统文教区影响下的道路建设 自清代以来,东南城区以关中书院和文庙为中心成为西 ・13・ 安传统文教区,民国时期,省立高级中学、第一师范、民兴中 学、师范附小、县立第七小学、菊林小学等诸多学校依然分布 在这一区域。有清一代,这里交通不便,稍显偏僻,正好适应 了读书学习对于静谧环境的需要, jl 这种传统文教区对于 环境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对于 这一城区道路的建设,故而相较其他城区,这里新修道路最 少,只有25条街巷,而在面积上和其相差无几的西南城区竞 有40条之多,并且在东南城区内没有一条作为城市道路主 干线的甲级道路。 不过作为城市内部干线道路重要补充的乙级道路,在这 一城区有一定的分布。大体来言,以东木头市、东厅门街、东 县门街、东羊市街一线将东南城区分为南北两部,以端履门 街、柏树林街一线分为东西两部,即这两线乙级道路作为东 南城区内部干线道路,在除清代南城外的区域成“十”字形 道路空间结构。其他新修道路,主要为连接城市主干道(东 大街、南大街)和东南城区内部主干道的基层道路,且连接东 大街和东木头市——东羊市一线之间的南北向道路多于连 接南大街、顺城南路的道路。 出现这种道路连接不均衡现象的原因,首先在于东南城 区东西长、南北短的城区形态,较长的东西街给南北向道路 的开辟提供了较充足的空间和必要。而这一时期东北城区 的发展以及东大街的繁荣,东南城区内部居民对于连通东大 街、东北城区的需要较其他区位更甚。西京市政建设委员在 这一时期对于东南城区道路的修筑正是这一区域对于西安 东北城区发展的响应和表现。 3.西南城区:基层道路在传统商贸核心区的发展 西南城区作为明清西安城的传统旧城区,自宋元以来, 人口众多,街巷密布,富商大贾及各商业会馆也多选建于此 处,成为明清以来西安城最为繁华的商贸核心区。这一传统 商贸核心区对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的道路建设也有着积极 的影响,使得只有西北城区约一半面积的东南城区,在新建 道路数量上只比西北城区少9条。其内部交通干道(乙级道 路)和基层道路(丁级道路)建设日臻成熟。 首先,就城市主干道修建而言,琉璃庙街一南北四府街 一线连通开辟于1939年的井上将门(今勿幕门),成为东南 城区连接城外的重要通道,并且在区位上和西北城区的北桥 梓口一西北三路一线相连,与南大街一北大街、尚仁路一大 差市等,共同构成民国中后期西安新的三纵主干线道路(甲 级道路)格局。其次,就西南城区内部干线道路(乙级道路) 来言,以南院门为中心,南北向新修道路有南广济街、竹笆市 街、南院门南北路、南桥梓口等4条道路;东西向有南院门 街、盐店街、马坊门街、土地庙街、西木头市、五味十字、粉巷、 院门巷等8条道路,并且这些道路全部为碎石马路,更显示 了传统商贸核心区对道路修筑的影响。 由于西南城区是明清以来西安传统的旧城区,城区内部 道路相较其他城区发育较早,道路交通体系已臻于成熟,故 而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对于东南城区道路的建设更趋向于 完善城区内部基层道路(丁级道路)系统。因此在西京市政 建设委员对于西南城区的40条道路修筑中,丁级道路就有 ・14・ 23条之多,基本涵盖除乙级道路外的西南城区其他各方位, 并且这4O条道路在东南城区大体呈均衡分布。通过分析西 南城区城市道路建设,笔者认为西安城区的发展体现了这样 一个特征:市政建设的层级与城区发展水平成逆相关,即城 市内部市政建设的层级越高,城区内部的发展程度越低;市 政建设的层级越低,与普通群体适用性越广,城区内部的发 展程度越高。 4.西北城区:历史的继承与发展 西北城区,自明清以来即是官署集中分布区,明代宗室 府宅及明清两代大量官署即分布在北院门附近, 民国时 期这里依然先后是长安县政府、陕西省政府、西安绥靖署等 政府机关办公地。此外,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商业市场承 宋、元,形成北院门商业区,而光绪二十六年(1900)因慈禧 太后和光绪帝行宫所在之原因,更是促进了西北城区商业的 发展。这一行政和商业上的传统在民国时期的西安延续下 来,对西北城区的道路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就城市主干 道而言,东西向道路上,因为玉祥门的开辟,玉祥门路一莲寿 坊一王家巷一线连通东北城区的崇礼路,成为西安城区新的 道路横向主干道。这一城区道路主干道和西大街一东大街 一起构成了西安两横的城市主干道。而南北向道路,西北三 路的新辟,成为北桥梓口一洒金桥一老关庙街一线城市主干 道在西北城区的延伸,并且在1939年连通为防备日军飞机 轰炸疏散城内居民而紧急开辟的“西北三路防空便门”,这 不仅在城市防空上给城内居民以便利,更是在整个交通体系 上实现了西安城区西半部自“西北三路防空便门”至井上将 门(今勿幕门)城市干线道路的贯通。_o 5.四关城的道路分布 自明清以来,西安四关城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 分,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商贸发展与城内四区有较 大不同。但清代以来因为满城的兴建,造成东关城的迅速发 展,东关替代性地发挥着东北城区的商贸功能,这一局面直 到陇海铁路的开通,新市区即东北城区的兴起才有所改变, 故而东关城在规模和地位上都高于其他三关城。正是因为 东关城在历史上的这种地位和影响,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在 所修筑的11条关城道路中有7条道路在东关城。这7条道 路既有作为东大街在东关延伸又是自身城区内干道的东关 大街,又有果子市街、柿园坊等6条联系商贸区之间和居民 区的内部道路。而其他三关城除南关城多有一条东瓮城街 外,都只有作为城市主干道延伸和自身干道的关城大街。 四、民国西安城区新修道路的影响及思考 陪都西京的建设,是近代以来西安城市近代化进程中最 为重要的阶段,由于抗战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西安以“陪 都”的身份成为大后方的军政文化重镇,城乡重大工程建设 事业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其中作为城市社会经 济生活基础设施的道路,自然是需要着力进行的核心内容之 一。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对于西安城区的道路建设,不仅与 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景观、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直接相 关,而且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首先,道路是城市内部交通及对外联系最为基础的设 施,与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直接相关。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对 [参考文献] 西安市档案局,西安市档案馆.筹建西京陪都档案史 料选辑[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 王荫樵.西京游览指南[M].西安:天津大公报西安分 馆印行,1936. 于西安城区道路的修筑改善了西安城区道路景观,“古老的 长安,果已渐有新气象”, 这种城市道路景观的焕然一新, 不仅对西安城居民道路出行环境改善有着实际的意义,更重 要的是与西安作为“陪都”——战时国家政治中心行使对西 北地区乃至全国政治、经济组织、管理和领导职能的政治地 位相适应。正是基于建立国家政治中心的规划设计,使得西 京市政建设委员会的城区道路建设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明清 任云英.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 1949)[D].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 刘国安.陕西省交通挈要[M].上海:中华书局,民国 十七年(1928):33. 以来的西安城区道路,奠定了今日西安城区道路的基本格 局。 史红帅.明清时期西安城市地理研究[M].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编辑委员会.中国西北文献丛书 [M].兰州:兰州古籍书店,1990:4g一55. 严济宽.西安地方印象记[J].浙江青年,1934,(2):18 —其次,随着城区道路工程建设的推进,道路排水工程也 相继进行,初步形成了近代西安城区排水系统网,减轻了降 水对于城市道路的损坏,对西安城区道路的养护工作具有重 要的意义,同时也推进了城市水环境景观的改善。 最后,西京市政建设委员西安城区道路的建设,不应简 单地视为一项大规模的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相较于对改善城 市道路交通景观和促进西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 而言,此次道路建设工程对于西安土木建筑工程营造厂商及 n 1』1j 1J 1J 21. 吴宏岐.西安历史地理研究[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 社.2006:450. 关中甚至西北地区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 忽视。 [责任编辑兰一斐] Study on the Road Constructions of the Urban District in Xi lm in the Period of the Xij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Committee(1 934—1 94 1) GU0 Shi—qiang .WU Ying—hua (Center for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orthwest China,Shaanxi Normal Universty,Xi'an 710062,China) Abstract:It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road constructions in new urban area of Xi hn,by record of Xijing Preparatory Committee and documents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1 9 1 2—1 949),to recovery the Xijing Municipal Constuctrion Committee S road constuctrions in 1934—1941.The road construction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jects during the period of Xijing,made rapid progress of modernization and improved the ur— ban road landscape of Xi hn. Key words:Republic of China;Xi hn;the Xijing Municipal Constuctrion Committee;road constructions;the spa- tia】distribution ・l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