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桩号AK0+170.00涵洞
1、 设计资料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填土高度:H=10.3m;土容重:=18kN/m3; 管节内径D内=1.2m,外径D外=1.6m,管壁厚度为0.2m,采用C25混凝土,HRB335钢筋,配Φ12@15钢筋,管节下设砂砾垫层0.45m。 2、 外力(荷载)计算 填土产生的垂直压力
qH1810.3185.4KN/m2
管节自重产生的垂直压力
qz1t250.25kNm2
车辆荷载产生的垂直压力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PG D60—2004)第4.3.1条和第4.3.2条规定,计算采用车辆荷载,公路—Ⅰ级和公路—Ⅱ级荷载采用相同的车辆荷载标准,填料厚度等于或大于0.5的涵洞不计冲击力。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PG D60—2004)第4.3.5条规定计算荷载分布宽度:
一个后轮单边荷载横向分布宽度=
0.610.3tg3006.2521.3m2
1.8m2故后轮垂直荷载分布宽度相互重叠,荷载横向分布宽度a应按二辆车后轮外边至外边计算,即:
a(0.610.3tg300)2(1.321.8)17.4m 20.210.3tg300)21.413.49m 2ab41402.39kN/m2
17.413.49同理,考虑轮轴纵向间距
b(q汽G3、 内力计算
忽略管壁环向压力及径向剪力N和V,仅考虑管壁上的弯矩。 填土在管壁截面上产生的弯矩为
M1=M2=M3=0 .137q土R2(1-λ)
1
自重在截面上产生的弯矩为
‘2 M1=0 .304q自R
M'2=0 .337q自R2
'M3=0 .369q自 R2
车辆荷载在截面上产生的弯矩为
''''M1M'2'M30.137q2R(1) 汽式中:q土——填土产生的垂直压力; R——管壁中线半径;
λ——土的侧压力系数,tg(45 ϕ——土的内摩擦角;
q自——管节自重产生的垂直压力; q汽——车辆荷载产生的垂直压力。
202);
25tg(45)0.406
221.21.62M土0.137185.4()(10.406)7.39kNm
22M自0.36950.720.91(kNm)
M汽0.1372.390.72(10.406)0.10(kNm)
4、 荷载组合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PG D60—2004)第4.1.6条进行作用效应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
Md1.2M恒1.4M汽1.28.31.40.1010.10kNm
正常使用状态极限状态组合
短期组合 MsdM恒0.7M汽8.30.70.108.37kNm 长期组合 MldM恒0.4M汽8.30.40.108.34kNm
5、 强度和裂缝宽度验算
取2m长管节计算(通常管节间接缝宽1cm,该1cm荷载仍由管节承受,故管节受力长度应减去1cm)。
由《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2—2004)第5.2.2-3条规定的,受压区高度双层配筋是考虑管节任一位置均能承受双向弯矩而设置,设计中仍按单筋截面计
2
算。
xfsdAs/fcdb280(15113.1)/(199011.5)20.76mm h020317cm
bh0170.559.35cm2.076cm
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2—2004)第5.2.2-3条的规定。
强度验算:
x20.76fcdbx(h0)11.5199020.76(170)
22 75.83kNm0Md0.910.109.09kNm
截面强度满足要求。
裂缝宽度验算:
由《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4.3条和第6.4.4条规定。
15113.10.0050.006,取0.006
1990170M8.37106ss33.36MPa
0.87Ash00.8715113.1170c11.0(螺纹钢筋)
c210.5c31.15
8.341.50 8.36Wtkc1c2c3ssEs(30d33.363020)1.01.501.15()0.28102.01050.28100.006
0.0423mm0.20mm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4.2条规定。
6、基底应力验算
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4)第3.3.4条,地基土承载力不作修正,即[]=[0]。
基础按承载中心荷载计算
‘(10.31.6)18250.23.14229.9kN/m q恒2
3
11.23N基([3.23)0.1(3.22.6)0.35](0.620.6)-0.2223223 46.28kN
219N水103.140.62222.60kN
'N总(q恒q汽)A1N基N水(229.92.39)2.446.2822.60 626.38kNmaxN总104.40kPa[0]200kPa A满足地基土承载力要求。
其中:A ——基础地面的面积; A1——管涵的投影面积。
(二)中心桩号AK0+268.96涵洞
1、设计资料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填土高度:H=16.1m;土容重:=18kN/m3; 管节内径D内=2.0m,外径D外=2.4m,管壁厚度为0.2m,采用C30混凝土,HRB335钢筋,配Φ14@10钢筋,管节下设混凝土基础。 2、外力(荷载)计算 填土产生的垂直压力
qH1816.1289.8KN/m2
管节自重产生的垂直压力
qz1t250.25kNm2
车辆荷载产生的垂直压力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PG D60—2004)第4.3.1条和第4.3.2条规定,计算采用车辆荷载,公路—Ⅰ级和公路—Ⅱ级荷载采用相同的车辆荷载标准,填料厚度等于或大于0.5的涵洞不计冲击力。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PG D60—2004)第4.3.5条规定计算荷载分布宽度:
一个后轮单边荷载横向分布宽度=
0.616.1tg3009.6021.3m2
1.8m2故后轮垂直荷载分布宽度相互重叠,荷载横向分布宽度a应按二辆车后轮外边至外边计算,
4
即:
a(0.6216.1tg300)2(1.321.8)24.09m 同理,考虑轮轴纵向间距
b(0.2216.1tg300)21.420.19m q0汽G414ab24.0920.191.15kN/m2
3、内力计算
忽略管壁环向压力及径向剪力N和V,仅考虑管壁上的弯矩。填土在管壁截面上产生的弯矩为
M1=M2=M3=0 .137q土R2(1-λ) 自重在截面上产生的弯矩为
M‘1=0 .304q自R
2 M'2=0 .337q自R2
M'3=0 .369q自 R2
车辆荷载在截面上产生的弯矩为
M''M''''12M30.137q汽R2(1) 式中:q土——填土产生的垂直压力; R——管壁内外径的平均半径; λ——土的侧压力系数,tg2(4502);
ϕ——土的内摩擦角;
q自——管节自重产生的垂直压力; q汽——车辆荷载产生的垂直压力。
225tg(452)0.406
M2.4土0.137289.8(222)2(10.406)28.54kNmM自0.36951.122.23(kNm)
M汽0.1371.151.12(10.406)0.11(kNm)
4、荷载组合
5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PG D60—2004)第4.1.6条进行作用效应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
Md1.2M恒1.4M汽1.230.771.40.1137.08kNm
正常使用状态极限状态组合
短期组合 MsdM恒0.7M汽30.770.70.1130.85kNm 长期组合 MldM恒0.4M汽30.770.40.1130.81kNm
5、强度和裂缝宽度验算
取2m长管节计算(通常管节间接缝宽1cm,该1cm荷载仍由管节承受,故管节受力长度应减去1cm)。
由《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2—2004)第5.2.2-3条规定的,受压区高度双层配筋是考虑管节任一位置均能承受双向弯矩而设置,设计中仍按单筋截面计算。
xfsdAs/fcdb280(21153.9)/(199013.8)32.95mm h0203.716.3cm
bh016.30.558.97cm3.295cm
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2—2004)第5.2.2-3条的规定。
强度验算:
x32.95fcdbx(h0)13.8199032.95(163)
22 132.59kNm0Md0.937.0833.37kNm
截面强度满足要求。
裂缝宽度验算:
由《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4.3条和第6.4.4条规定。
21153.90.010
1990163Ms30.85106ss67.31MPa
0.87Ash00.8721153.9163c11.0(螺纹钢筋)
c210.5c31.15
30.811.5 30.85 6
Wtkc1c2c3ssEs(30d67.313020)1.01.51.15()50.28100.28100.010 2.010 0.076mm0.20mm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4.2条规定。
6、基底应力验算
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4)第3.3.4条,地基土承载力不作修正,即[]=[0]。
基础按承载中心荷载计算
q'恒(16.12.4)18250.23.14348.7kN/m2
N基([1.61.621.6)1831.624-N水103.1412262.8kN
21.2224]2 329.24kN
'N总(q恒q汽)A1N基N总(348.71.15)4.4329.2462.8 1931.38kNmaxN总1931.38117.77kPa[0]200kPa A16.4满足地基土承载力要求。
其中:A ——基础地面的面积; A1——管涵的投影面积。
(三)中心桩号ZK0+480.000涵洞验算
1、设计资料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填土高度:H=16m;土容重:=18kN/m3; 管节内径D内=3m,外径D外=3.6m,管壁厚度为0.3m,采用C30混凝土,HRB335钢筋,配Φ16@8钢筋,管节下设混凝土基础0.5m。 2、外力(荷载)计算 填土产生的垂直压力
qH1816288KN/m2
管节自重产生的垂直压力
qz1t250.37.5kNm2
车辆荷载产生的垂直压力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PG D60—2004)第4.3.1条和第4.3.2条规定,计算采用车辆荷载,公路—Ⅰ级和公路—Ⅱ级荷载采用相同的车辆荷载标准,填料厚度等于或大于0.5的涵洞不计冲击力。
7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PG D60—2004)第4.3.5条规定计算荷载分布宽度:
一个后轮单边荷载横向分布宽度=
0.61.2tg3000.9921.3m2
1.8m2故后轮垂直荷载分布宽度相互重叠,荷载横向分布宽度a应按二辆车后轮外边至外边计算,即:
a(0.6219tg300)2(1.321.8)27.44m 同理,考虑轮轴纵向间距
b(0.2219tg300)21.422.54m qG4140汽ab27.4422.540.91kN/m2
3、内力计算
忽略管壁环向压力及径向剪力N和V,仅考虑管壁上的弯矩。 填土在管壁截面上产生的弯矩为
M1=M2=M3=0 .137q土R2(1-λ) 自重在截面上产生的弯矩为
M‘1=0 .304q自R
2 M'2=0 .337q自R2
M'3=0 .369q自 R2
车辆荷载在截面上产生的弯矩为
M''M''M''1230.137q汽R2(1)
式中:q土——填土产生的垂直压力; R——管壁内外径的平均半径; λ——土的侧压力系数,tg2(4502);
ϕ——土的内摩擦角;
q自——管节自重产生的垂直压力; q汽——车辆荷载产生的垂直压力。
tg2(45252)0.406
8
M土0.137288(33.62)(10.406)63.81kNm 22M自0.3697.51.6527.53(kNm)
M汽0.1370.911.652(10.406)0.20(kNm)
4、荷载组合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PG D60—2004)第4.1.6条进行作用效应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
Md1.2M恒1.4M汽1.271.341.40.2085.89kNm
正常使用状态极限状态组合
短期组合 MsdM恒0.7M汽71.340.70.2071.48kNm 长期组合 MldM恒0.4M汽71.340.40.2071.42kNm
5、强度和裂缝宽度验算
取2m长管节计算(通常管节间接缝宽1cm,该1cm荷载仍由管节承受,故管节受力长度应减去1cm)。
由《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2—2004)第5.2.2-3条规定的,受压区高度双层配筋是考虑管节任一位置均能承受双向弯矩而设置,设计中仍按单筋截面计算。
xfsdAs/fcdb280(26201.1)/(199013.8)53.31mm h0303.826.2cm
bh026.20.5514.41cm5.331cm
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2—2004)第5.2.2-3条的规定。
强度验算:
x53.31fcdbx(h0)13.8199053.31(262)
22 344.54kNm0Md0.985.8977.30kNm
截面强度满足要求。
裂缝宽度验算:
由《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4.3条和第6.4.4条规定。
26201.10.01
1990262Ms71.48106ss59.97MPa
0.87Ash00.8726201.1262
9
c11.0(螺纹钢筋)
c210.5c31.15
71.421.5 71.48Wtkc1c2c3ssEs(30d59.9713030)1.01.51.15()50.28100.28100.01 2.010 0.081mm0.20mm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4.2条规定。
6、基底应力验算 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4)第3.3.4条,地基土承载力不作修正,即[]=[0]。
基础按承载中心荷载计算
q'恒(163.6)18250.33.14376.35kN/m2
N基([2.32.321.52.3)184.42.324-N水103.141.522141.3kN
21.8224]2 655.59kN
'N总(q恒q汽)A1N基N总(376.350.91)6.6655.59141.3 3286.81kNmaxN总3286.81136.95kPa[0]200kPa A24满足地基土承载力要求。
其中:A ——基础地面的面积; A1——管涵的投影面积。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