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活动

来源:九壹网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有顺序地展开观察,初步建立画与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一开始的交流,也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实践机会。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仪态、声音,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2、了解诗意,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课前准备: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借助课文插图,引出古诗。

1、教师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学生思考:从上往下,看一看,图上画着些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小结过渡:有人根据这幅图,写了一首古诗,老师读给大家听一听。

二、初步感知,读通古诗。 1、听教师配乐感情朗读古诗。

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逐句跟读,把古诗读正确。 3、教师标注停顿,再次带领学生朗读,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4、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同桌互相听一听。 5、男女生对读,齐读。

在起始阶段引导学生字字过目,帮助学生掌握指读的方法,左手

按书,右手点字,跟着老师的速度指着字读。 三、了解意思,学习生字。

1、教师对照课文插图,讲解古诗的意思:远远看去,山是那样绿,走近一看,溪水从山上缓缓流下,却听不到一点流水的声音。春天已经过去了,可是花儿仍旧开放着,小鸟在树上站着,有人走到它的身旁,它也不惊慌、不害怕。

在这里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2、学习“有”、“无”。

(1)指名读古诗的第一、二句。 教师板书:有、无。

跟老师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说话练习:同学们,你有什么?

(3)教师解释“无”的意思:“无”在这里就是“没有”的意思。

(4)思考:为什么看到小溪从山上流下,却听不到一点流水声呢?

(5)再次感情朗读第一、二句诗。 3、学习“来”。

(1)指名朗读古诗第三、四句。 教师板书:来。

跟老师读,开火车读,齐读。

(2)端正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做做手指操。 (3)复习田字格。

(注意:中心点、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4)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笔画? (5)指导描摹“来”。

先看老师写一写,再自己书空练一练。

(注意:“来”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是第二横在横中线上,一竖在竖中线上。)

(6)思考:为什么春天过去了,花儿还开得那么鲜艳;有人走过来了,小鸟一点也不惊慌、害怕呢? (7)感情朗读第三、四句诗。

(8)教师小结并揭示诗的名字《画》。齐读古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挑战读古诗,师生一起评一评。 2、学生表演读古诗。

3、对照课文插图,试着背诵古诗。

五、做游戏,复习巩固。 1、游戏:“照镜子”。

2、动脑筋:在这首古诗中,“有”与“无”是意思相反的,那么与“来”的意思相反的又是哪个字呢?出示:去

模仿着找一找:远——近 学生交流,教师圈出这6个生字。 3、齐读(背)古诗。 六、作业

远---()来----()

高----白---- ) ) 有----()晚---(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