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除尘低压控制系统

来源:九壹网
第1章 低压设备 1 产品概述

电除尘器的低压控制系统是指除高压供电装置以外的其它一切用电设施的自动控制装置,它是一种多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它与电除尘器本体、高压供电装置构成电除尘系统三大部分。

电除尘器的低压控制系统包括顶部电磁振打控制、侧部电机振打控制、卸(输)灰控制、保温箱(大梁)电加热、灰斗电加热、瓷轴电加热、料位检测、进出口喇叭温度显示、安全联锁控制等。

DDPX低压控制系统既能由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程序自动控制,又能脱离可编程序控制器进行手动控制。侧部电机振打及卸输灰电机设有现场操作箱,当现场调试或事故检修时,可在现场操作箱上控制各电机回路,方便、灵活。 1.1 产品特点

1.1.1 集控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

在DDPX低压控制系统中低压控制器是采用SIEMENS SIMATIC S7家族中的小型可编程控制器S7-200,充分发挥PLC配置灵活、控制精度高、功能强、性能高、抗干扰能力强、通信可靠、组态编程简单等特点,DDPX低压控制系统既可实现电磁振打器控制、侧部电机振打控制、卸输灰控制、电加热恒温控制、测温、料位显示等常规电除尘器的控制功能,也可实现其他工业过程逻辑控制。因此DDPX低压控制系统适用于电除尘器的低压电气设备的控制。

1.1.2 界面友好,画面生动,操作简单

在DDPX低压控制系统中采用S7-200可编程控制器,配套使用TD200人机界面;TD200菜单采用全中文界面,只需使用数字键,光标键以及其它几个键便可完成全部操作,一般运行人员不必经过专门培训,经过短时间介绍,立即就能掌握。 1.1.3 可靠性高

DDPX低压控制系统中电磁振打各回路采用可控硅无触点输出,各侧部振打、卸(输)灰、电加热回路采用交流接触器有触点输出,振打、卸

(输)灰、电加热各回路采用断路器短路、过载保护,振打、卸(输)灰各回路采用热继电器作为过流及断相保护。DDPX低压控制系统既能由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程序自动控制,又能脱离可编程序控制器进行手动控制。

1.1.4 结构紧凑

低压元器件采用施耐德品牌,具有体积小,安装容易,寿命长的有点。改变原来低压系统柜子数量多的缺点,大幅度减少控制柜的数量。对一般除尘器,一室只需一台低压控制柜。 1.2 工作原理

1.2.1 顶部电磁振打控制

电磁振打是利用电磁力工作的。当振打器线圈中流过直流电流时,产生磁力将振打棒提起至某一高度,然后断电,磁力消失,振打棒落下,撞击阳极板或阴极框架,产生振打力,见图一。

1外壳 2线圈 3 振打锤4振打杆ESP壳体顶板 ~220 图一 电磁振打器结构 图二 振打电流控制示意振打力的大小由振打高度决定,而振打高度又由流过线圈电流的大小决定。所以,通过改变流过线圈电流的大小,便可控制振打高度,改变线圈电流是通过可控硅相控来实现的,见图二。

一台DDPX低压控制器最多可控制256个电磁振打器,按要求这些振打器应连接成矩阵形式,所以可控制的最大矩阵为16×16(行×列),参见图三。

~220 ROW KR0 隔离二极管 KR1 0# 振打器 R1 C0 C1 C14 C15 R0 KR14 续流二极管 KR15 R14 R15 COL KC0 KC1 KC14 图 三 振打器矩阵工作原理示振打器跨接在行线(R0—R15)和列线(C0—C15))之间。由行选开关和列选开关决定哪个振打器工作。例如,图三中行选开关KR0和列选开关KC0闭合时,跨接在R0、 C0上的0#振打器接通(被选中)投入振打。因而,通过控制行、列选开关的通断,就可选中矩阵中的任一振打器。

图三中的行、列选开关在实际装置中是由可控硅实现的,为便于说明,图中画成开关示意。另一点要说明的是,图中仅仅画出了跨接在R0、C0上的0# 振打器。此外,任何时刻,矩阵中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振打器同时工作,即矩阵中的振打器是顺序工作的,有先有后,每次只允许一个振打器投入运行。

在DDPX低压控制系统中,每台电磁振打控制柜控制一室的182个电磁振打器,采用矩阵为12×16(行×列)。

电磁振打器通过设置在电除尘器顶部的整流端子箱连接成矩阵。端子箱内设有各个振打器所需的隔离二极管。

DDPX低压控制系统中电磁振打有两种工作方式:矩阵方式、分组方式。(最多分32组)

在矩阵方式下,振打间隔一致,各振打器的振打周期相同,对于N个振打器,振打周期为N×振打间隔;振打器的导通角有两种工作方式:

统一导通角工作方式即所有投入运行的振打器的导通角都相等。 独立导通角工作方式即所有投入运行的振打器均按各自振打器的导通角运行。

KC15 在分组方式下,在出厂时已将振打器分组,所有组共用一个大周期,每组共用一个起始时间、振打周期和分组导通角(仅分组方式才有)。在运行时根据设定的导通角方式,选择统一导通角、单个导通角或分组导通角来运行。同时在该组振打器工作时还可以输出一个减功率振打信号送给高压设备,使高压设备降低输出功率,进行断电振打(或减功率振打)。

起始时间1 分组1

分组2

起始时间2 振打周期 大周期 起始时间 振打周期 振打周期 振打间隔 振打间隔 某组振打 某组振打 分组方式时序图

电磁振打技术参数:

1.2.1.1 振打间隔:0.5~5s,分辨率0.1s。前一个振打器振打完毕与下一

个振打器开始振打之间的时间间隔。

1.2.1.2 导通角:0~100%。导通角的大小对应电磁锤振打的高度,相应的

振打高度0~30cm或0~45cm,分辨率1cm。

1.2.1.3 振打大周期:1~59994s,分辨率1s。大周期的最小值应确保所有

的振打器都能够最少振打一次。

1.2.1.4 起始时间:0~59994s。每组振打器设置一个起始时间,各组的起

始时间错开。

1.2.1.5 振打周期:1~59994s。该组振打器前后两次振打之间的时间间隔。 1.2.2 侧部振打电机控制

在振打电机控制中,主回路采用交流接触器输出,断路器、热继电器组成短路、过载、断相保护电路。各振打电机回路在控制柜面板设有“手动”、 “停机” 、“自动”控制开关。自动控制采用PLC时序控制,在“自动”工作方式下,通过控制柜面板上的微终端可以方便地设置所需要的振打工作时间、休止时间。现场设有振打操作箱,当现场调试或事故检修时,可在阳极振打操作箱上控制各阳极振打回路。

侧部振打电机控制回路原理图参见图四。

在DDPX系统中,侧部振打控制是采用时序控制。下图为振打电机工

起始时间 工作时间 停止时间 工作时间 起始时间 工作时间 起始时间 工作时间 停止时间 工作时间 起始时间 大周期 作的时序图。

振打电机的控制只有在自动运行方式下才按照时序来工作。若有IPC上位机时,在IPC的操作界面上可对运行方式进行设定,即自动、强开和强关三种运行方式。其中强开和强关的优先级高于自动时序的运行。振打电机的控制只有在自动运行方式下才按照时序来工作。

振打控制的技术参数:

1.2.2.1 大周期:0.1~999.9min,分辨率0.1min;大周期的最小值应确保所有的振打电机最少都能够振打一次。

1.2.2.2 起始时间:0~999.9min,分辨率0.1min; 1.2.2.3 工作时间:0.1~999.9min,分辨率0.1min; 1.2.2.4 停止时间:0~999.9min,分辨率0.1min; 1.2.3 卸输灰电机控制

在卸输灰电机控制中,主回路采用交流接触器输出,断路器、热继电器组成短路、过载、断相保护电路。各卸输灰电机回路在控制柜面板设有“手动”、 “停机” 、“自动”控制开关。自动控制采用PLC时序控制,在“自动”工作方式下,通过控制柜面板上的微终端可以方便地设置所需要的卸输灰工作时间、休止时间。现场设有卸输灰操作箱,当现场调试或事故检修时,可在阳极卸输灰操作箱上控制各阳极卸输灰回路。

卸输灰电机控制回路原理图参见图五。

卸输灰自动控制通常有三种基本的工作方式:定时控制方式、高料位加定时控制方式和高低料位控制方式。在定时控制方式下,卸输灰电机按照时序来运行。在高料位加定时控制方式下,当灰斗达到高料位时开始卸灰,工作一个工作时间后,若高料位信号已消失停止卸灰,若高料位信号仍然存在则继续卸灰并产生高料位报警。在高低料位控制方式下,当灰斗达到高料位时开始卸灰,工作一个工作时间后,若高料位信号仍然存在则产生高料位报警;当灰斗达到低料位时停止卸灰,停止一个停止时间后,若低料位信号仍然存在则产生低料位报警。

在DDPX系统中,卸输灰在定时控制方式下按照时序来运行,下图为卸输灰电机工作的时序图。

起始时间 工作时间 停止时间 工作时间 起始时间 工作时间 起始时间 工作时间 停止时间 工作时间 起始时间 大周期 若有IPC上位机时,在IPC的操作界面上可对运行方式进行设定,即自动、强开和强关三种运行方式。其中强开和强关的优先级高于自动时序

的运行。

卸输灰控制技术参数:

1.2.3.1 大周期:0.1~999.9min,分辨率0.1min;大周期的最小值应确保

所有的卸输灰都能够最少工作一次。

1.2.3.2 起始时间:0~999.9min,分辨率0.1min; 1.2.3.3 工作时间:0.1~999.9min,分辨率0.1min; 1.2.3.4 停止时间:0~999.9min,分辨率0.1min; 1.2.4 电加热控制及温度检测

在保温箱或大梁绝缘子电加热及灰斗电加热等控制中,主回路采用交流接触器输出,断路器短路保护。各电加热回路在控制柜面板设有“手动”、 “停机” 、“自动”控制开关。自动控制采用PLC控制,在“自动”工作方式下,通过控制柜面板上的微终端可以方便地设置所需要的温控范围,实现电加热恒温工作。

电加热控制回路原理图参见图六

电加热恒温控制均采用上、下限区间控制的形式实现恒温控制;即以设定温度的上、下振幅(振幅为5℃或10℃)为工作区间来控制加热器的启停。具体为当测量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下限时,加热器开始工作,一直

加热到测量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的上限时,加热器停止工作,一直到测量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下限,则加热器又开始工作。

温度 上限设置值 振幅 实际温度 设定温度 上限设置值 时间 若有IPC上位机时,关于保温箱电加热和灰斗电加热控制,在IPC的操作界面上可对运行方式进行设定,即自动、强开和强关三种运行方式。其中强开和强关的优先级高于自动的运行。

恒温控制技术参数:

1.2.4.1 测量温度:0~350℃,测温分辨率0.1℃ 1.2.4.2 设定温度:0~350℃ 1.2.4.3 上限温度:0~350℃ 1.2.4.4 下限温度:0~350℃ 1.2.4.5 进出口喇叭测温回路

电除尘器内温度变化对电除尘器的运行状态的影响是很敏感的。对电除尘器烟气温度进行检测和记录,对分析电除尘器的性能指标和提出改进措施都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本工程电除尘器每室的进出口喇叭各设一支测温元件,测温元件采用WZP-230 Pt100铂热电阻。铂热电阻信号送至对应室电加热控制柜的PLC低压控制器实现进出口烟气温度显示。

温度检测控制回路原理图参见图七

1.2.5 电除尘器灰斗高低料位显示

为了满足对灰斗内的料位监视的要求,电除尘器灰斗上适当的位置安装了料位计。根据协议要求每个灰斗安装了一只高料位计或一只高料位计和一只低料位计,各料位计提供两组继电器信号,其中一组信号供给至对应室电磁振打控制柜的PLC低压控制器实现料位显示,另一组供给除灰控制系统。

灰斗料位显示控制回路原理图参见图八

1.2.6 高压隔离开关到位显示

高压隔离开关设备与高压硅整流装置配套,安装在电除尘器和高压硅整流器之间,在无负载的情况下,用于电除尘器高压回路的切换、转移和接地。高压隔离开关配有辅助开关,高压隔离开关到位时其辅助开关常开触点瞬时转换为常闭,该开关信号送至电除尘低压控制柜的PLC实现高压隔离开关到位显示。

高压隔离开关到位显示控制回路原理图参见图九

1.2.7 安全联锁控制

电除尘运行时,在硅整流变压器的输出端有数万伏至十多万伏的高压施加于电除尘器阴、阳极间。为了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电除尘器采取较为严格的安全逻辑联锁措施。凡能进入高压危险处的门、人孔均应加装安全挂锁,其钥匙与安全联锁盘上相应电场的钥匙应可靠地绑在一起,要打开任何门、人孔时,必须把安全联锁盘上相应电场的钥匙一起拔下,保证断开高压控制柜的控制回路电源及高压硅整流设备的电源,确保人身安全。除尘器各电场的人孔门钥匙归位后,才可开启高压柜,反之对应高压柜无法开启。

安全联锁控制回路原理图参见图十。

1.3 产品构成 1.3.1 低压控制系统

低压控制系统由各低压控制柜(或电磁振打柜或电加热控制柜)、检修配电箱、照明配电箱、顶部振打端子箱、顶部加热端子箱、料位端子箱、阳极振打操作箱、卸输灰操作箱等组成,用来控制一台炉电除尘器的顶部电磁锤振打器、保温箱加热与灰斗加热、阳极振打、卸(输)灰控制、料位检测、进出口喇叭温度显示、安全联锁控制等。

低压控制系统由各低压控制柜(或电磁振打柜或电加热控制柜)布置在控制室,与电除尘器高压控制柜同列布置。

检修配电箱、照明配电箱、顶部振打端子箱、顶部加热端子箱、料位端子箱、阳极振打操作箱、卸输灰操作箱等布置在设备附近。侧部电机振打及卸输灰电机当现场调试或事故检修时,可在现场操作箱上控制各电机回路,方便、灵活。

本产品所执行的标准为Q/LJHB125-2004《DDPX电除尘器低压PLC控制系统》。

1.3.2 DDPX控制器结构

典型的DDPX控制器原理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DDPX控制器的硬件结构主要有:CPU模块,TD200终端,扩展I/O模块,DUT测温模块,电源模块,MZD电磁振打综合板及其电源板、相控板、行选板、列选板等。PLC控制器有两个通信口,PORT0通信口以RS485方式与IPC系统上位机通信,PORT1与TD200连接。每套PLC控制器根据控制设备的实际情况,选配所需的模块;一套DDPX控制器或多套DDPX控制器组成完整DDPX控制系统。 1.3.3 CPU模块

CPU模块选用S7- 226;S7-200将高性能与小体积集成一体,运行快速,并且提供了丰富的通讯选项,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性能/价格比。S7-200的硬件、软件都易于使用。S7-200使用易于编程的Micro/WIN V3.2编程软件,它有丰富的指令集和丰富的扩展模块,引入了编程工具箱(ToolBox)概念,设计了许多编程向导(Wizard)以方便用户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程序设计工作。CPU及其扩展模块安装在标准的35mm的导轨上 。

模式选择开关:开关拨到RUN,则CPU运行(在上电时,CPU会自动运行);开关拨到STOP,CPU停止;开关拨到TERM时,不改变当前操作模式。当模式选择开关打在RUN或TERM状态时,可以使用Micro/WINV3.2编程软件来控制CPU的运行停止。

CPU226和CPU226XM上有两个通讯口;在编程时Micro/WIN编程软

件通过PC/PPI编程电缆与CPU的PORT1连接,在运行时TD200通过TD/CPU电缆与CPU的PORT1连接,CPU的PORT0是与IPC系统通信的接口,其通信口如右图:

通信口PORT0和PORT1管脚定义 管脚 定义 2 0V 3 D+ 5 GND 7 +24V 8 D- CPU的电源都在模块的右上方,而右下方是传感器电源。每一个CPU模块都有一个+24VDC传感器电源,它为本机输入点和扩展模块继电器线圈提供+24VDC。如果电源要求超出了CPU模块+24VDC电源的定额(0.3A),可以增加一个外部24VDC电源来供给扩展模块的24VDC。

注意:在给CPU进行供电接线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分清是哪一种供电方式,如果把220VAC接到24VDC供电的CPU上,或者不小心接到24VDC传感器输出电源上,都会造成CPU的损坏。CPU输入电压范围:直流DC:20.4~28.8 VDC ,

交流AC:85~264 VAC(47~63 Hz)。

CPU有晶体管和继电器两种不同型号,下图给出了直流供电(左图,晶体管型)和交流供电(右图继电器型)两种供电方式 。 1.3.4 电磁振打控制

电路板选配综合板(MZD-ZH)、相控板(MZD-XK)、行选板(MZD-HX或MZD-HX4)、列选板(MZD-LX)、电源板(MZD-DY)、显示板(MZD-XS)(可选)、面板(可选);PLC与综合板联接,由综合板驱动相控板、行选和列选板实现电磁振打器的控制。

电磁振打需选用S7-200 晶体管输出的型号,如CPU226 DC/DC/DC

或CPU226XM DC/DC/DC;行选板(MZD-HX或MZD-HX4)和列选板(MZD-LX)根据振打器个数选用不同路数的电路板。PLC的CPU为控制器的核心,程序下载到CPU 的内存空间中,通过PLC的I/O向综合板(MZD-ZH)提供各种控制信号,经综合板转换后向相控板提供相控信号,向行、列板提供选择振打器的行、列选信号以及处理来自综合板的电流和电压信号。

1.3.4.1 综合板(MZD-ZH)

a 发光二极管指示意义:

发光二极管 指示意义 LED1 电源 LED2 电源过电压1 LED3 电源过电压2 LED4 过流 b 接线图如下:

c 接口管脚定义:

XP1(与电源板MZD-DY的XP28连接)接口管脚定义

管脚 定义 1 ~15V 2 GND 3 4 +5V 5 +5V 6 7 +15V 8 GND 9 GND 10 -15V XP2(与PLC的I/O连接)接口管脚定义

管脚 定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行编码信号 列编码信号 振打同步 调频信号 XP3(与PLC的I/O连接)接口管脚定义

管脚 定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电流采样 过流 过电压1 过电压2 +24V GND GND XP4与行选板(MZD-HX)的XP10/XP11和列选板(MZD-LX)的XP12/XP13连接,使用专用的40芯扁平电缆。

XP5与相控板(MZD-XK)的XP09连接,使用专用的10芯扁平电缆。 d 综合板主要有三部分功能:

译码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将PLC送给综合板(MZD-ZH)的行列编码信号转化为实际需要的行列信号,送给行选板和列选板。

相控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将PLC送给综合板的调频脉冲和振打同步信号经过一系列的转化产生相控信号,送给相控板(MZD-XK)来触发可控硅。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时间进而控制振打高度。

取样部分的主要功能有两种:

对每次的振打电流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供PLC来判断振打器的工作状态。

对电网电压进行检测,当高于正常电网电压5%时输出过压1信号送给PLC,(导通角-3)当高于正常电网电压10%时输出过压2信号送给PLC(导通角-5)。其中5%和10%可以通过电位器RP2和RP9来改变。 1.3.4.2 电源板(MZD-DY)

电源板的功能是提供三组直流电源及一组电网交流信号。综合板上使用的+5V和±15V以及交流电网信号均由电源板来提供。

a 接口管脚定义:

电源板(MZD-DY)的XP28、XP08、XP50接口管脚定义

管脚 定义 1 ~15V 2 GND 3 4 +5V 5 +5V 6 7 +15V 8 GND 9 GND 10 -15V

电源板(MZD-DY)的XT1接口管脚定义

管脚 定义 1 2 ~7V 3 ~7V 4 5 GND 6 7 8 GND 9 ~16V 10 ~15V ~16V 电源板(MZD-DY)的XT2接口管脚定义

管脚 定义 1 L 2 N 3 L 4 N b 结构图如下:

1.3.4.3 相控板

相控板(MZD-XK)的功能是整流和相控。电网~220V交流电压经过板上的可控硅整流桥整流及相控后加在被选中的振打器线圈上,驱动振打器工作。

a 相控板(MZD-XK)的XT1、XT2接口管脚定义

管脚 定义 1 L 2 N 相控板(MZD-XK)与综合板(MZD-ZH)的XP05连接,使用专用的10芯扁平电缆。

A3、A4须与XT1同相交流220V;“+”和“-” 为整流和相控后的电压,输出后加在振打器线圈上,驱动振打器工作。

b 相控板(MZD-XK)结构图如下:

1.3.4.4 行选板(MZD-HX)和列选板(MZD-LX)

行选板和列选板必须一起配合使用,通过板上可控硅的导通和关断,来选中某一个振打器。其中行选板上的可控硅是共阳极接法,列选板上的可控硅是共阴极接法,不可混用。行选板有8路MZD-HX和4路MZD-HX4两种,列选板只有8路一种;行选板(列选板)可串接使用,最大路数16×16;行(列)选板上的发光二极管用于指示是否有行(列)选信号输入。

a 行选板(MZD-HX)的XT1、XT2接口管脚定义

管脚 定义 1 L 2 N 行选板(MZD-HX)的XP10、XP11与综合板(MZD-ZH)的XP04

连接,使用专用的40芯扁平电缆。

R0(R8)、R1(R9)、R2(R10)、R3(R11)、R4(R12)、R5(R13)、R6(R14)、R7(R15)为为振打器0行至7行(8行至15行)的选通信号;COM连接整流和相控后的电压。

b 行选板(MZD-HX)结构图如下:

c 列选板(MZD-LX)的XT1、XT2接口管脚定义

管脚 定义 1 L 2 N 列选板(MZD-LX)的XP12、XP13与综合板(MZD-ZH)的XP04连接,使用专用的40芯扁平电缆。

C0(C8)、C1(C9)、C2(C10)、C3(C11)、C4(C12)、C5(C13)、C6(C14)、C7(C15)为振打器0列至7列(8列至15列)的选通信号;COM连接整流和相控后的电压。

d 列选板(MZD-LX)结构图如下:

1.3.5 DUT温度(A/D)输入模块

DUT温度(A/D)输入模块提供有8路温度或A/D输入回路,PLC通过I/O与DUT模块连接,每个PLC可与多个DUT模块连接;每套PLC控制器根据控制对象来选择是否要用DUT模块及数量,用于进出口烟温和变压器油温的测温显示等。

PLC通过无条件半字节的方式对DUT的数据进行采集,每次输出4位二进制数,每个通道分4次输出,8个通道32次。每次传送的周期为2.16s。其中传送数据的时间为640ms。当要选用多个DUT来采集温度时,也可以采用选通的方式来采集温度,即只有PLC发出请求信号时,DUT才发送数据(8路温度)。下图为DUT4000的无条件半字节输出上升沿选通时序图。

D 0 O N ~ C0L1 D 3 O F F ON S T B

O F F 640ms C0L2 C0H1 C0H2 C7H2 C7H1 10ms 10ms 无 条件半字节输出上升沿选通时序

DUT与SIEMENS PLC的硬件连接图如下所示:

S7-226 +24 DUT- V+ GND

GND M1 L1 I0.0 I1. I1. I1.1 I1. 3 STB D0 D1 D2 D3

无条件半字节输出方式

1.3.6 PLC的I/O口

PLC控制器的CPU 本体带有24点输入点和16点输出点,还可根据控制对象的数量来选择是否要用扩展I/O模块以及要用几个扩展I/O模块。扩展I/O模块有8I、8O、4I/4O、8I/8O、16I/16O等多种型号可选择。 1.3.7 TD 200

TD200单独连接到CPU通讯口(PORT1),用与TD 200一起提供的TD/CPU电缆连接,此时TD 200的24V DC电源由CPU提供,不要再外接24V DC电源,否则会导致损坏。 2 设备安装 2.1 外观检查

检查在运输过程中设备有没有损坏。检查线有没有松动或掉线。 检查安装元件,看看有没有松动或外观上有没有损坏,检查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牢固,绝缘良好。

如果有损坏的迹象,在进行其它安装和运行设备前告知龙净。 2.2 控制柜安装

控制柜安装在基础型钢上,基础型钢应有明显的可靠接地,以确保控制柜外壳可靠接地,以防干扰。

高低压控制柜成列安装,柜与柜各构件间连接应牢固,其垂直、水平

偏差以及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安装规范。所有控制柜就位后,需将末柜右侧边板安装完整。 2.3 母排安装

柜顶主母排采用单根时,进线开关的分支母排与柜顶主母排连接需现场打孔采用螺栓连接,柜顶主母排采用两根或三根时,进线开关的分支母排与柜顶主母排连接采用压块连接(压块随机配套)。

柜内N排与柜顶N排的连接采用电缆连接,现场需连接完整。 2.4 控制柜接线

根据低压控制系统端子图施工,要求接线正确、牢固可靠。通讯电缆、控制电缆和动力电缆不要放在同一个电缆管中,如果电缆桥架采用多层布置时,通讯电缆、控制电缆和动力电缆分层布置,采用单层桥架时通讯电缆、控制电缆和动力电缆要采用中隔板隔开。 2.5 盘柜封堵

盘、柜及电缆管道安装完后,应作好封堵。可能结冰的地区还应有防止管内积水结冰的措施。 3 设备调试 3.1 操作前检查

3.1.1 将各控制柜内的空气开关,各断路器开关置于“关”位置。低压控制柜各控制开关置于“停机”位置。

3.1.2 用万用表检查控制柜端子排上各回路输出(U、V、W)阻值是否正常。 3.1.3 用万用表检查控制柜L1,L2,L3母排不应短路。

3.1.4 检查各低压柜接地柱与接地网连接情况,柜子外壳是否与接地座点

焊连接。

3.1.5 检查低压柜各元器件、印刷板及PLC是否因运输引起的接线松动或断线及螺母有无松动。

3.1.6 检查振打器矩阵接线是否正确以及端子排上各相应回路阻值是否正

常。

3.1.7 检查保温箱及灰斗电加热三相电阻是否平衡。 3.2 通电调试 3.2.1 电磁振打控制

3.2.1.1 合上低压控制柜内电源总开关,合上低压控制柜内各电磁振打回

路振打断路器。

3.2.1.2 观察各控制板是否运行正常,按振打器序号由低至高全部依次逐个

振打一遍。

3.2.1.3 设置好电磁振打参数,观察运行参数与设置是否相符。 3.2.2 阳极振打、卸(输)灰控制

3.2.2.1 合上低压控制柜内电源总开关,先通主回路,合上控制回路的断路器,将转换开关一一打到手动位置,观察对应的接触器的吸合情况。 3.2.2.2 检查电机三相接线,观察电机转向是否正确。

3.2.2.3 将转换开关有自动的打到自动位置,设置好自动运行参数,观察运行参数与设置是否相符。PLC出厂时设置的参数为PLC缺省值,在现场运行中,可根据现场实际经验调整参数。 3.2.3 电加热控制

3.2.3.1 合上低压控制柜内电源总开关,先通主回路,合上控制回路的断路器,将转换开关一一打到手动位置,观察对应的接触器的吸合情况。 3.2.3.2 根据图纸检查保温箱及灰斗电加热三相电流平衡情况,确保电加热控制柜三相尽可能平衡。

3.2.3.3 观察电加热各回路器件是否出现异常发热或异常声响,及时排除避免发生故障。

3.2.3.4 将转换开关有自动的打到自动位置,设置好自动运行参数,观察运行参数与设置是否相符。PLC出厂时设置的参数为PLC缺省值,在现场运行中,可根据现场实际经验调整参数。

3.2.4 注意:PLC掉电超过一个星期,则重新上电后PLC恢复出厂缺省值。 4 操作使用 4.1 低压控制柜操作

4.1.1 合上低压控制柜内电源总开关,并逐一合上控制柜内各断路器开关。 4.1.2 低压控制柜各控制开关根据运行要求置于“手动”或“自动”位置。 4.1.3 现场操作箱各控制开关置于 “本柜”位置。

4.1.4 低压控制柜内安全联锁钥匙应归位,并置于“开”位置。

4.2 TD200人机界面终端操作说明 4.2.1 终端面板各键位置及各键的功能

下图是TD200人机界面操作终端面板:

面板各键的功能:

ENTER键:选择菜单,确认数据编辑 ESC键:取消当前选项或退出当前菜单 上键:编辑数值时向上增加数值 下键:编辑数值时向下减少数值

SHIFT键:上档功能键,此键需与其他键配合使用,当此键按下后,屏幕右下端有S字符反白闪烁。

注意:按ESC键退出当前菜单,如果进入PLC内部菜单(如右图),请切勿对PLC内部菜单的参数进行修改设置,否则PLC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此时再按ESC键可退出PLC内部菜单。

F功能键的定义: 功能键 F1 F2 F3 F4 F5(SHIFT+F1) F6(SHIFT+F2) F7(SHIFT+F3) 说明 从当前菜单返回到上一级菜单 从当前菜单前进到下一级菜单 同一级菜单向后翻页 同一级菜单向前翻页 软复位 未定义 未定义 菜单模式 查看信息 F8(SHIFT+F4) 未定义 电除尘器控制系统 龙净环保制造 4.2.2 系统上电,初始化结束后,TD200人机界面终端显示如右图所示的开机菜单画面,即菜单结构图中的第一幅菜单画面。(此时CPU的模式选择开关拨到RUN) 4.2.3 在开机菜单画面中,可按F功能键进入和退出各下级功能菜单。 4.2.4 进入下一级菜单的两种方法:

4.2.4.1 在菜单中无提示输入设备编号或方式设置,如右图所示菜单,按F2功能键进入下一级菜单。

4.2.4.2 在菜单中提示输入设备编号或方式设置,如右图所示菜单,在菜单中输入设备号或运行方式号进入下一级菜单。 4.2.5 在TD 200上修改数据的方法

4.2.5.1 用F功能键选择需修改数据所在菜单画面,

4.2.5.2 如右图所示菜单,在此菜单画面中,有大周期、间隔两个参数可设置。

4.2.5.3 按“Enter”键进入第一个数据的编辑状态 ,当前编辑数据位数字反白闪烁;在此例菜单画面中,按“Enter”键使大周期参数进入数据编辑状态中,其末位数字反白闪烁。此时,按SHIFT键+上键可左移反白闪烁,按SHIFT键+下键可右移反白闪烁。

4.2.5.4 按“上键”增加数值,按“下键”减小数值。长时间按住“上键”( “下键”),增加(减小)数值的速度越来越快。

4.2.5.5 按“Enter”键将数值写入CPU中,并且编辑状态移到下一个数据,当本屏的最后一个参数设定完后,按ENTER键确认,若数据均合法,则提示\"已设置\",否则,提示\"数据无效 请重新输入!\"

4.2.6 当某一屏的所有参数设定完后,按ENTER键确认,若数据均合法且有数据需系统复位后才能立即投入运行,则提示\"已设置 软复位请按SHIFT+F1\";按SHIFT+F1则系统软复位数据立即投入运行,按ENTER键则输入数据在下一周期投入运行。

附录图为电除尘低压控制系统的菜单结构图的一个典型例子,不同项

分组 大周期 XXXXX秒 组数 XX 间隔 X.X秒 导通角方式设置 0单独 1分组 2统一 X 电加热恒温控制系统 目因其控制的内容不同,菜单内容也会不同,但操作方法类似。使用时请参阅随机DDPX低压控制系统图纸资料。

本系统的菜单为树形结构,最多5级,所有项目的一级菜单相同,即开机菜单画面相同;其他各级菜单,在结构图中属同一分支的菜单可用F3、F4键循环翻页,分支连线中属上下级的菜单可用F1、F2键上下翻页。 5 常见故障处理

5.1 PLC与IPC系统通讯故障

5.1.1 故障现象:在IPC系统上显示PLC通讯异常。

5.1.2 在IPC系统上,检查IPC系统与PLC的通讯参数(设备地址、波特率、数据校验及端口设置)设置是否正确。

5.1.3 在IPC系统上,检查通讯卡设置(通讯方式及波特率)是否正确,通讯参数应设为RS485方式,波特率为9600bps。 5.1.4 检查通讯电缆接线是否正确。

5.1.5 检查PLC的CPU工作是否正常(是否损坏),CPU的工作开关是否打在“RUN”位置。 5.2 阴/阳极振打系统故障

5.2.1 检查阴/阳极振打系统主回路工作是否正常。

5.2.2 检查阴/阳极振打系统振打参数是否合适,否则要做适当调整。 5.2.3 某个振打器振打高度偏高或偏低,调整该振打器的振打相角。 5.2.4 检查PLC输出是否正常,检查输出点或CPU是否损坏。

5.2.5 检查PLC的CPU工作是否正常(是否损坏),CPU的工作开关是否打在“RUN”位置。 5.3 加热系统故障

5.3.1 检查主回路工作是否正常。 5.3.2 检查加热器是否损坏。 5.3.3 检查测温元件是否已损坏。

5.3.4 检查测温模块(DUT模块)工作是否正常。

5.3.5 检查PLC输出是否正常,检查输出点或CPU是否损坏。

5.3.6 检查CPU工作是否正常(是否损坏),CPU的工作开关是否打在“RUN”位置。 5.4 开关量显示故障

5.4.1 检查信号返回线是否正常。 5.4.2 检查PLC的输入点是否已损坏。

5.4.3 检查PLC的CPU工作是否正常(是否损坏),CPU的工作开关是否打在“RUN”位置。 5.5 模拟量显示故障

5.5.1 检查测温元件是否已损坏。

5.5.2 检查测温模块(DUT模块)工作是否正常。

5.5.3 检查PLC的CPU工作是否正常(是否损坏),CPU的工作开关是否打在“RUN”位置。 6 维护保养

6.1 控制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无腐蚀性气体,无剧烈震动。 6.2 据环境条件定期用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吹扫控制柜内的低压器件,以消除积尘。平时运行时,控制柜的门应关紧。

6.3 经常检查各线缆及端子有无松动,重新紧固,插好。

6.4 设备长期停用,重新投运前,若潮气较重,应用不超过80℃的干燥空气,吹扫各低压元器件。避免设备在受潮的情况下送电。 6.5 严禁带电插拔各低压元器件,否则会造成严重损坏。 6.6 每年测量一次接地电阻,不应大于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