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一维条码的基本物理性(一维条码)
连续性和非连续性:一维条码符号的连续性是指每个条码字符之间不存在间隔,非连续性是指每个条码字符之间存在间隔
条码密度:单位长度的条码所表示的条码字符的个数
定长条码和非定长条码:定长条码是指条码字符个数固定的条码,仅能表示固定字符个数的代码(识误率较低);非定长条码是指条码字符个数不固定条码,能表示可变字符个数的代码。
双向可读性:一维条码符号的双向可读性只指从左、右两侧开始扫描都可被识别的特性 2. R、PCS、BWR(条码印刷)
R:条码反射率,条码反射光强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
PCS:条码色差对比度,条码符号中空和条反射率差值与空的反射率的比率。
BWR:条宽缩减量,抵消因印刷引起的宽度增加,在制作条码胶片时实现将原版胶片宽度的取值作适当减少的数值。
3. 条码识读过程中,涉及到的参数指标:
首读率=(首次读出条码符号数量/识读条码符号的总数量)*100% 误码率=(错误识别次数/识别总次数)*100%
拒识率=(不能识别条码符号数量/条码符号的总数量)*100%
分辨率:扫描器在识读条码符号时,能够分辨出的条(空)宽度的最小值。 4. 二维条码的基本物理量??
编码容量:编码字符集中所含字符的数目 码制:条码符号的类型 二、简答
1. 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的区别
项目 条码类型 一维条码 信息密度低,信息容量较小 可通过校验字符进行错误校错误校验与纠错能力 验,没有纠错能力 据需要设置不同的纠错能力 二维条码 信息密度高、信息容量较大 具有错误校验和纠错能力,可根信息密度与信息容量 垂直方向是否携带信息 用途 对数据库和通讯网络的依赖 识读设备 不携带信息 对物品的标识 多数应用场合依赖数据库和通网络 线扫描器识读,如光笔、线阵CCD、激光枪等 携带信息 对物品的描述 可不依赖数据库和通信网络而单独应用 线扫描器、激光阅读器、图像阅读器
2. 二维码的概念、特性、常用类型
概念: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的规律在二维平面上黑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标识符。
特性:可靠性强、效率高、成本低、易于制造、构造简单、灵活使用、高密度、具有纠错能力、多语言表示识别、具有加密机制
类型:四一七条码、CODE49、CODE16K、Code one、Data Matrix、QR码 3. 条码技术与其他标签技术的异同
4. QR码的字符集(有哪些字符集)、数据容量、纠错等级 概念:日本研制的一种矩阵二维码
特点:信息容量大、可靠性高、可表示汉子及图象等多种文字、保密防伪性强;横纵都包含有信息;识读速度快、数据密度大、占用空间小;纠错功能强、抗弯曲性能强 编码字符集:
数字型数据 字母数字型数据 8位字节型数据 中国汉字字符
日本汉子字符 数据类型与容量:
数字数据:7089个字符 字母数据:4296个字符 8位字节数据:2953个字符
中国汉字、日本汉子数据:1817个字符
数据表示方法:深色模块表示二进制“1”,浅色模块表示二进制“0” 纠错等级:
L级: 约可纠错 7%的数据码字 M级:约可纠错15%的数据码字 Q级:约可纠错25%的数据码字 H级:约可纠错30%的数据码字 5. 条码技术的概念、特点
概念:条码技术是集光、电、机和计算机技术于一身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将信息使用提条码来表示,以及如何将条码所表示的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据。解决了计算机应用中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和传输。 特点:操作简单、信息采集速度快、采集信息量大、可靠性高、成本低 三、解答
1. 一维条码的识读原理过程
物理设备—>条码—>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2. 印刷缺陷信号 3. 最小码距与纠错能力 四、选择题 1. 一维条码的识读 2. 条码印刷位置
3. 边缘反差(EC)形成因素 4. 码重、码距、最小码距 五、填图
1. 一维条码基本结构
空白区:无任何符号,主要用于提示扫描器准备扫描
起始符:条码字符的第一个字符,用于表示一个条码符号的开始,扫描器确认此字符存在后开始处理扫描脉冲
数据符:位于起始符后的字符,用来标识一个条码符号的具体数值,允许双向扫描 检验符:用来判定此次扫描是否有效的字符,通常是一种算法运算的结果。扫描器读入条码进行解码时,现对读入的各字符进行运算,如运算结果与检验码相同,则判定此次识读有效 终止符:位于条码符号的右侧,表示信息结束的特殊符号 2. QR码结构
空白区 位置探测图形 位置探测图形 分 隔符 定位图形 校正图形 功能 图形 符号 格式信息 版本信息 编码区 格式 数据和纠错码字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