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3年第一期防雷技术业务考试试卷A0

来源:九壹网
 :名姓 :位单2013年第一期防雷技术业务培训考试试卷A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合计

得分

一、填空题(共30分,每个空格2分)

1.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 0.25次/a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2.各类防雷建筑物应设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并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

3.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闪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 5 m×5 m或 6 m

×4 m 。

4.排放爆炸危险气体的排风管,当无管帽时其管口上方半径 5 m的半球体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5.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高于 30 m时,尚应采取“从 30 m起每隔不大于 6 m 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接闪带并与引下线相连”的防侧击的措施。

6.当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跨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应在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 18 m。

7.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在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装置共用或相连的情况下,应在低压电源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配电柜处装设Ⅰ级试

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 2.5 kV。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当无法确定时应取等于或大于 12.5 kA。。

8.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

闪器,当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不锈钢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0 .5mm,热镀锌钢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0 .5mm,铝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0.65mm。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1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共20分)

1.GB50343-2012于 B实施。

A、2012年6月11日 B、2012年12月1日 C、2011年10月1日 2.防雷装置拦截效率0.90<E≤0.98时,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 级为 B

A、 A级 B、B级 C、C级 3.防雷接地指 A、C

A、建筑物防直击雷系统接闪装置、引下线的接地(装置); B、安全保护接地;

C、内部系统的电源线路、信号线路(包括天馈线路)SPD接地。 4.对功能性等电位连接的要求取决于A、B、C

A、电子信息系统的频率范围 B、电磁环境 C、设备的抗干扰/频率特性

5.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等级分为A、B、C 三级。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1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高于 60 m的第三类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 20%并超过 60 m的部位应防侧击。(√)

2.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应计算建筑物雷击损害风险R,并与风险容许值比较。当某风险大于风险容许值,应增加防雷措施减小该风险。(√)

3.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

4.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由TN交流配电系统供电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柜(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必须采用TN-C-S系统的接地型式。(ⅹ)5.光缆的所有金属接头、金属护层、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应在进入建筑物处直接接地。(√ ) 6.屏蔽是减少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 )

7.当浪涌保护器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受限制。( √ )

8.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有效保护水平UP/f应小于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 √ )

9.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应安装在收/发通信设备的射频入端口处。( X )

10.检测单位出具检测报告必须保证真实性、科学性、公正性。( √ )

四、问答题(共30分,第1题18分,第2题12分)

1.有一兆赫兹级数字线路电子系统,其设备等电位连接线有何要求?并简要分析这样连接的原因。

答:(1)每台设备的等电位连接线的长度不宜大于 0.5 m,并宜设两根等电位连接线安装于设备的对角处,其长度相差宜为20%。 (2)因为赫兹级数字线路电子系统频率很高,当功能性接地线的长度为干扰频率波长的1/4或其奇数倍时将产生谐振,这时接地线的阻抗成为无穷大。采用接于设备底对角线长度相差约20%的两根导线,当有一根产生谐振,另一根则不会,这样就保证了设备的可靠电气连接。

2、中国气象局第20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对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开展防雷定期检测工作时,规定检测后要做哪些工作?

答: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当出具检测报告。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被检测单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当报告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依法作出处理。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