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来源:九壹网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

及答案

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①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哎呀!”我叫起来,“坏了!

小沙连忙摸耳染,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②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②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①形象地说明________;句②形象地说明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对划线的句子“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 顾客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沙主动让“我”剪头,并且非常配合“我”

B. 小沙总是怒视剃头师傅,还骂他是“害人精”,对“我”却不是这样。

C. 在小沙的心里,只要耳朵还在,其他的都不重要。这也与前文小沙不受剃头师傅的欢迎相呼应,充满趣味性。

(3)你喜欢文中的“我”吗?请对“我”进行简单的评价。

【答案】 (1)比喻;“我”剃得快,剃得多。;“我”根本不会剃头 (2)C

(3)喜欢。文中的“我”胆子大,敢于尝试,调皮、乐观

【解析】【分析】(1)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①把“姑父的睡衣”比作“一张熊皮”形象地说明“我”剃得快,剃得多,这是比喻。②把“我理的头”比作“层层梯田”形象地说明“我”根本不会剃头 ,这是比喻。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比较判断正误。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比喻;“我”剃得快,剃得多;“我”根本不会剃头;(2)C;(3)示例:喜欢。文中的“我”胆子大,敢于尝试,调皮、乐观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对划线句子的理解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剪枝的学问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_______(hào hǎo)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我着_______(zhuó zháo)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_______(jié ji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远远望去,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_______(bèn bēn)跑着,嬉戏着。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啊,只见一棵棵树上挂满了桃子。 。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读音。

(2)认真读短文第二自然段,概括剪枝的学问。 剪枝要________,保留________

(3)找出与第三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相对应的句子。

(4)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在最后一自然段横线上写写树上桃子的样子。

3.请认真阅读选段,然后完成小题。

《荷花》片段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副 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果然 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漂 款)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一大(副 幅)________活的画 (果然 忽然)________觉得 随风________(漂 款)动

(2)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副 幅)活的画”呢?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翩翩起舞:________。

(4)为什么“我”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4.【答案】 (1)老祖宗、各种花样、高明等;一齐咳、四重奏、盖住等;林第一的咳嗽更有特点;特别、野风、奥秘等

(2)原指音乐发出的声音节奏。本文指我们四人一起咳嗽发出的声音。;从“好像咳嗽也要休息”,体会到了林第一的咳嗽是装出来的,写出了有趣,突出了他的调皮性格。

(3)①眨巴着眼睛,可怜巴巴地。②死死拉着绿裙子老师的袖子。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3)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句通顺。

故答案为:(1)老祖宗、各种花样、高明等;一齐咳、四重奏、盖住等;林第一的咳嗽更有特点;特别、野风、奥秘等

(2)②原指音乐发出的声音节奏。本文指我们四人一起咳嗽发出的声音。②从“好像咳嗽也要休息”,体会到了林第一的咳嗽是装出来的,写出了有趣,突出了他的调皮性格。

(3)①眨巴着眼睛,可怜巴巴地。②死死拉着绿裙子老师的袖子。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此题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的能力。

5.【答案】 (1)小麻雀 (2)jīn;爱惜;sǎ;虚弱

(3)小麻雀的右翅膀被石子打伤了,鲜血直流;再摸摸它的心脏,心跳十分缓慢,仿佛随时能终止似的。

(4)一双黑眼睛惊恐地看着我。小麻雀用快活的黑眼睛望着我,小麻雀仿佛明白了,两只黑眼睛深情地盯着我。读懂了小麻雀对我的依恋不舍和感激之情。

(5)A;C;D

(6)小麻雀飞回大自然中去吧,愿你永远自由快乐。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从选项中找出来即可。

(6)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1)小麻雀;(2)jīn;爱惜;sǎ;虚弱;(3)小麻雀的右翅膀被石子打伤了,鲜血直流;再摸摸它的心脏,心跳十分缓慢,仿佛随时能终止似的。(4)一双黑眼睛惊恐地看着我。小麻雀用快活的黑眼睛望着我,小

麻雀仿佛明白了,两只黑眼睛深情地盯着我。读懂了小麻雀对我的依恋不舍和感激之情。 (5)ACD;(6)小麻雀飞回大自然中去吧,愿你永远自由快乐。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6.【答案】 (1)有条不紊;安安稳稳

(2)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 (3)汤姆独自帮爸爸把马车赶到树林里。 (4)C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丝毫不乱。平平安安——没有事故;平稳安全。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有条不紊、安安稳稳 (2)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3)汤姆独自帮爸爸把马车赶到树林里。(4)C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形象性格。

7.【答案】 (1)清楚;轻快;陪伴 (2)林间的小鸟唱出了它们 (3)C

(4)我想对小音符们说:“你们真是好样的!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我要向你们学习。”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2)排比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4)回答

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清楚、轻快、陪伴 (2)林间的小鸟唱出了它们 (3)C;(4) 我想对小音符们说:“你们真是好样的!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我要向你们学习。”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2)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河落日扁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zhé shé)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zhé shé)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为什么呢?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bò báo)。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 (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折________(zhé shé)射 折________(zhé shé)成 稀薄________(bó báo)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提到的两种现象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光的________造成的。

(3)通常说“长河落日圆”,可在本文中为什么说落日是扁的?用“________”在文中标出。

(4)光的折射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5)读短文最后一句话,你有哪些感受或想法? 【答案】 (1)zhé;shé;bó

(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

(3)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

(5)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zhé、shé、bó (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3)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5)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季羡林的故事

季羡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却没有半点架子。

在北大校园里,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在住院期间,一天一位年轻护士说起某报正在连载季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表示很爱看。季老马上吩咐身边人去买,他说:“书是给人看的,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人有用了,也值得。”这一来轰动了全医院,大家都来伸手,还索要签名本。“都给。”“买去。”季先生发话说:“钱是有价之宝,人家有收获是无价之宝。”最后,一趟一趟买了600本,他也一笔一画地签了600本。

白岩松在1995年做《学者访谈录》时,在掏名片准备递给季老的一刹那,季老就站起来,弯腰等着。白岩松掏名片的时间,季老就一直弯腰等着,这个场景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后两次采访季羡林时,大家每次走的时候,他依然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望着大家渐渐走远,周兵感叹道:“做人做到这份儿上,真让人敬佩。”

(1)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划线词语“架子”的意思是( )

A. 由若干材料纵横交叉地构成东西,用来放置器物、支撑物体或安装工具等

B. 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 C. 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 D. 架势、姿势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季羡林外貌的句子。

(3)季羡林为什么自己掏钱买600本《留德十年》?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季老是个( )的人。(多选)

A. 生活简朴 B. 平易近人 C. 关心青年人成长 D. 待人接物周到有礼

【答案】 (1)C

(2)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

(4)A,B,C,D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C;(2)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4)ABCD

【点评】(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10.阅读课文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②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中的“赶集”指( )

A. 各种花草争相开放的景象。 B. 人们到集市上买卖货物。 (2)文段中下划线的句子把柔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当作人来写,真生动呀!

(3)这个文段中的两句话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选,填一填。

(填序号)

句①:________ 句②:________ A.燕子归来图。 B.春雨柔柳百花图。 【答案】 (1)A (2)花;草;叶 (3)B;A

【解析】【分析】(1)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2)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通过”赶集“这个词语可知作者把物当作人来写的。

(3)仔细阅读文章,抓住文章中主要的景物进行理解。 故答案为:(1)A (2)花、草、叶 (3)B、A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因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做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

(2)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进行理解。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语段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做题时要根据语段所写内容进行概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