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护理 大面积烧伤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朱孝芬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鹤岗I摘要l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54101) 2007年1月至2009年l2月,对l4例大面积烧伤伤员的院前急救护理 快速的正规的院前抢救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l4例伤员,均获得抢救护理成功。结论I关键词】烧伤院前 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大面积烧伤是指患者烧伤面积达80%以上_】],大面积烧病情严重, 变化快,如不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患者往往死于休克、感染,甚至败 血症。本文总结14例大面积烧伤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选自2007年1月至2009年l2月经过我科处理的烧伤病人共14 例,男l0例,女4例,最小2岁,最大67岁.烧伤面积80%~90%,烧伤深 度为深I/~Ⅲ℃.其中火焰烧伤6例,热液烫伤4例,化学性烧伤3例, 电烧伤l例。 2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2.1现场救护 迅速使伤员脱离事发现场,如强酸、强碱或化学物品烧伤时,应立 即脱去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创面。如是大面积的烧伤,首先要立 即脱掉衣裤,保护创面,用消毒敷料或干净被单包扎覆盖以减小刨面污 染。 2.2维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给予吸氧,以缓解组织缺氧状态及提高静脉血氧浓度,当有吸 人性损伤者,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清除气管内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 道通畅,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2.3立即建立静脉补液通道 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由于液体的大量渗出,随时都会发生低血容量 休克,接诊后必须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做好输液准备,积极的补充循环 血量,必须建立2条静脉通路,一路经颈静脉切开,快速输液并监测中心 静脉压;另一路经浅表静脉滴入各种需要控制速度的药物,因是在院外 急救用药,医生只下达1:1头医嘱,护士必须执行三清一核对的用药原 则,即:听清、问清、看清,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与医生核对,切忌出现 用药差错,用过的空安瓿应暂时保留,以便核对,并需注意药物间的配 伍禁忌。液体的选择上,林格氏液及平衡液被认为是低血容量休克早期 最理想最安全的液体,严重休克者15~3Omin ̄输*1ooo~200OraL,以 达到迅速扩容的目的,并遵循“加”、“减”、“乘”、“除”法四 字方针即加大晶体用量,减少胶体用量,成倍的补给丢失者,除掉过分 依赖升压药 。 2.4合并四肢大出血者 应立即用止血带止血,应密切注意观察肢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如出 现青紫、发凉、麻木、肿痛时须立即报告医生,并将绷带放松。 2.5密切观察尿量 为了更精确地记录液体出入量,判断血容量是否充足,大面积烧伤 患者一定要留置导尿管,第1次尿量不计算在出入量内,每30min ̄]量1 次尿量,做好详细记录。 1 56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文章编号】l674--0742(2o10)04(a)-0156--01 2.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每15~30分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1次。随时观察神 智、面色、瞳孔、及药效和相应的副作用。如发现患者烦躁不安、面色苍 白、皮肤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应及时赧告医生,并配合 医生进行抢救。 2.7心理护理 面对突如其来的伤害打击,患者往往紧张和恐惧,有一种濒死感, 对于烧伤后的剧烈疼痛难以承受。对此在抢救病人时要态度温和,忙而 不乱,处置快速果断,技术熟练。给予精神上和机体上的关心与体贴,使 病人产生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转运途中的护理 抢救后及时转运回院治疗,将转运的风险告知家属,在路途中应严 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皮肤、粘膜等情况的变化,时刻保持输液 管道的通畅;根据病情分别行鼻导管、面罩、气管插管呼吸机给氧;严防 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及进展,此时急救护士应具备在急救车内进行熟 练抢救的技能,能快而准地完成各种操作,为患者入院治疗打下良好 的基础,最大限度减少再损伤和预防并发症发生。 4体会 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病情急、重且致残率高,给患者带来工作、 生活的影响,故它的院前急救护理更为重要。通过对本组大面积烧伤 伤员的抢救护理,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我们能步调一致,同一指挥,统一 行动,快速的院前急救可以大大提高我们抢救成功率的。这就要求医护 人员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遵守先救后治的原则,给病人以基本生命支 持,维持呼吸道通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积极抗休克治疗、妥善的创面 处理和伤肢固定,安全运送,并辅以心理护理,做到配合默契、分工协 作。并要求急诊护士有良好的素质、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技术和应急本 领,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有综合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在 急救工作中做到稳、准、快,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多 年临床经验证明,入院不及时和护理不当是造成救治失败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黎鳖.烧伤治疗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 [2】龙怡,李辉,曾红科,等.高渗盐复合液抗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 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2:1 30. 【收稿日期12009—0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