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住院
[1]杨苗俊.个性化护理对策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可行性探讨[J].中
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237-238.
[2]夏洪珍.甲状腺手术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
生标准管理,2016,7(14):232-233.
[3]刘晓燕,赵爽.探讨个性化护理措施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运用效
果[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4):269.
[4]杨兆义.个性化护理措施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
医药指南,2017,15(17):259-260.
[5]李蓉莉.甲状腺手术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观察[J].大
家健康旬刊,2016,10(4):280.
[6]许洪梅.个性化的护理方法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
继续医学教育,2017,9(3):200-201.
(收稿日期:2018-10-26)
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根据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予以评定,非常满意表示得分超过80分,一般满意表示得分在60~79分范围内,不满意表示得分低于60分。
1.4意义。
22.1
结果
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手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
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术时间、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比较(x±s)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P
例数5252
(d)手术时间(min)疼痛评分(分)住院时间4.75±2.066.23±3.542.6060.011
74.16±23.0787.14±24.74
2.7670.007
4.06±0.636.45±1.659.7580.000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商
宇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沈阳110006)
2.2护理满意度
表2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15%,比对
(%)例不满意2(3.85)
满意度50(96.15)9.4260.002
照组的75%高(P<0.05)。见表2。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非常满意31(59.61)23(44.23)
一般满意19(36.54)16(30.77)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与效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字
2
例数5252
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常规急诊护理,试验组46例患者进行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等。结果
试验组抢救成功率97.83%,病死率
2.17%;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5.00%,病死率15.00%,试验组抢救成功率显著更高(P<0.05)。2组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
1h为救治的关键时期,在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
急救
护理
抢救成功率
DOI:10.19435/j.1672-1721.2019.03.040
多发伤指的是人体同时受到或者相继遭受到2个及以上解剖部位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并且其中一处损伤单独存在也将影响患者的生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多发伤的发生率也呈逐年增加趋势[1]。多发伤患者的创伤部位有时因相互掩盖,或者相互叠加导致处理比较困难,并且患者创伤处的感染概率也较高,容易引发并发症。严重多发伤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和严重低氧血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针对此类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救治成功率,进而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2]。本次研究对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355作者简介:商宇,女,本科,主管护师。
13(25.00)39(75.00)
P
3讨论
甲状腺手术对患者体位有较高要求,因为病灶周围血管十分丰富,导致手术治疗难度增加,需要患者主动配合,才可保证手术的成功[3]。患者的性格特点存在差异性,个体化护理措施针对不同患者与疾病开展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康复时间明显缩短,促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4]。针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开展个体化护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提高重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个性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进而有效地防止相关并发症发生。在整体护理过程中个体化护理占有重要位置,也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5]。借助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紧张与恐惧心理。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为其介绍手术过程,告知手术的重要性与相关注意事项,可使患者的治疗信心明显增强。另外,护理前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使患者感受到安全感,确保患者在稳定状态下进行手术;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明确病因,并实施针对性的处理措施[6]。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15%,高于对照组的75%(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甲状腺手术护理中应用个体化护理措施,可使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促使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基层医学论坛2019年1月第23卷第3期
护理与临床
1.1
临床资料
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
平板固定并加压包扎止血,四肢动脉断裂出血使用气压止血带压迫止血,有手术指征者均做好皮试并尽快手术。⑥患者遭受人身伤害心理上表现为恐惧、压抑和焦虑,护理人员要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都在全力帮助他们,同时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式带给患者温暖。
1.3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
22.1
结果
2组抢救成功率对比
试验组46例患者,抢救脱险
观察指标
统计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病死率;
对比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和恐惧);急诊抢救时间、住院
8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40例)与试验组(46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8岁~70岁,平均年龄(38.2±8.7)岁;损伤程度ISS评分:16~25分25例,≥25分15例;损伤原因:车祸26例,坠落8例,挤压伤1例,锐器伤4例,其他1例;伤处:2处损伤24例,3处损伤11例,≥4处损伤5例;自受伤到就诊时间为20min~2h,10例处于濒死状态,其余患者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休克状态。试验组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8岁~70岁,平均年龄为(37.6±10.4)岁;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16~25分27例,≥25分19例;损伤原因:车祸29例,坠落10例,挤压伤3例,锐器砍伤3例,其他1例;伤处:2处损伤者26例,3处损伤者13例,≥4处损伤者7例;自受伤到就诊时间为20min~2h,13例处于濒死状态,其余患者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休克状态。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及护理,包括院前
急救、入院抢救处置、及时检查与手术等。试验组实施综合急救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接到院前急救医生报告指令后,在患者到达急诊室之前准备好液体复苏、气管插管、床边吸引器、抢救药物设备等,患者到达急诊室要遵循“急、快、准、稳”的要求,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床,并实施各项紧急处理,协助医师按照程序完成检查,并评定伤情的紧急度与危重度;快速辅助各类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尿量、生命体征、肢体运动情况、病情变化等,做好床旁交接班。针对重大抢救时要多科会诊、集体抢救,先抢救患者生命,然后进行创伤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②多发伤患者易出现严重的病理和生理紊乱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做好急救、复苏、专科护理等一系列早期处理,接诊时问明病史,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体位与出血情况,留置导尿管,初步判断患者的致命损伤部位、全身情况,以及需要采取的急救措施,该过程应在1min~2min内完成。根据多发伤特点制定预检方案,接诊护士按照呼吸道,呼吸深浅、节律,脉搏、血压,神经系统,肢体活动有无畸形情况迅速判断伤情。③保持呼吸通畅:多发伤患者死亡原因中,创伤所造成的气道不畅为最主要的原因,由于呼吸障碍和阻塞致死,因此在急救护理中要清除干净患者口鼻腔中的呕吐物和分泌物,口腔活动性碎牙、血块等异物也须迅速清理干净;昏迷患者由于无意识,可抬高其头部,抬起下颌开放气道;舌后坠患者放置口咽通气道;呼吸衰竭患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情况严重者则行气管切开手术。④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休克将危及生命,因此针对不同程度的休克,要积极有效地补充循环血量。采用20G静脉留置针快速输液输血,补充晶体和胶体的比例为3∶1,确保在短时间内稳定血压,并根据情况调节输液速度。出血量大时,患者的静脉塌陷,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要根据病情行静脉切开,以保证充足液体供给。⑤控制出血并尽快手术:严重多发伤患者出血量多并且速度快,因此在短时间内可导致血容量锐减发生休克,甚至死亡,为此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患者要立即使用
35645例,抢救成功率97.83%,1例患者入院时因病情危重,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2.17%。对照组40例患者抢救脱险34例,抢救成功率85.00%,死亡6例,病死率15.00%,包括3例急诊抢救死亡、3例送手术室后死亡。试验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字2=4.707,P=0.030)。
2.2
2组患者的焦虑、恐惧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焦虑者
2例(4.44%),恐惧者3例(6.67%);对照组中焦虑者10例(27.78%),恐惧者11例(30.56%),2组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字2=7.600,P=0.006;字2=6.909,P=0.009)。
2.3
2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试验组
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P
2组患者的急救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x±s)
例数4640
(min)急诊抢救时间
56.8±15.092.1±10.211.8050.000
(d)住院时间24.4±3.135.2±5.311.3520.000
3讨论
通常情况下将2处及以上创伤的情况判定为多发伤,主要有颈部、腹部、胸部、骨盆等骨折,以及四肢、大面积裂伤等,多发伤的主要特点在于创伤严重,并且有很高的感染率,患者易休克,以及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3]。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急救与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4]。
在收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第一时间要评估伤情,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维持血液循环,稳定病情。在急救治疗期间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在稳定后实施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以利于治疗和预后[5]。本文试验组4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下抢救成功率达97.83%,仅1例死亡,而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则有6例死亡。同时,在综合护理干预下患者的焦虑、恐惧发生率更低,并且加快了急诊抢救时间,让患者获得更为及时有效的救治,本组患者经治疗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4.4±3.1)d,显著比对照组缩短。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过程应该是连续的,实施综合急救护理措施,通
基层医学论坛2019年1月第23卷第3期
护理与临床
过总结严重多发伤急救死亡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急救流程与护理程序,不仅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意识,同时可让整个抢救过程变得顺畅并紧密衔接,使抢救成功率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严重多发伤患者死亡存在3个高峰期,为了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关键在于伤后1h内的救治,通过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淑娜,刘海华,王淑艳.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及临床护理
体会[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2):8397、8400.[2]王莉.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
(20):738-739.
[3]高丽虹,班晓静,张娟.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及临床护理体
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214-215.
[4]高蓓.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
131-132.[5]
吴群华.96例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6-57、59.
(收稿日期:2018-10-29)
11.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
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胎龄36周~40周,平均(37.2±2.8)周,出生体重2.5~3.8kg,平均(3.1±0.2)kg。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胎龄36周~40周,平均(38.3±1.7)周,出生体重2.6~3.8kg,平均(3.1±0.3)kg。2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调查分析护理危
险因素(包括护理管理不当、新生儿自身特点、护理人员素质低下)后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具体为:①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重点培训新生儿护理技能和专科知识,内容包括安全标准、护理流程、工作职责等;注意将急救技术、新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详细告知护理人员,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巡视制度、查对制度等。②严格落实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即注意合理排班,一般将年资高与年资低者搭配排班;严格规范和执行交接班、出入院制度;组建护理管理小组,由病区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组成,对不同病种及时期的新生儿加强分区管理;做好灭菌、消毒等工作,做好保护性隔离,预防交叉感染;制定护士长查夜制度、完善护理会诊制度等;定期对护理安全性进行评估。及时找出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正。
1.31.42
观察指标统计学方法结果
比较2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包括皮肤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
感染、呼吸道感染、脐带感染等发生率。
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7.89%(3/38),与对照组的21.05%(8/38)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字2P
例数3838
2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对比皮肤感染1(2.63)3(7.89)
1(2.63)2(5.26)
例(%)
发生率3(7.89)8(21.05)6.9970.008
1(2.63)3(7.89)
呼吸道感染脐带感染
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
预防措施研究
王
薇
(萍乡市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江西萍乡337000)
【摘要】目的方法
研究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
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调查分析护理危险因素后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比较2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结果(P<0.05)。结论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7.89%(3/38),与对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为护理管理不当、新生
照组的21.05%(8/38)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儿自身特点、护理人员素质低下等,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加以护理后能显著减少护理差错。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用
DOI:10.19435/j.1672-1721.2019.03.041
新生儿由于缺乏成熟的免疫功能,机体抵抗力低下,因而在临床护理中潜在多种危险因素,易引发各种护理差错[1]。而新生儿一旦发生护理差错,既可引发严重的医疗纠纷,同时也会导致新生儿面临更大的痛苦[2]。调查分析新生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于提升新生儿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3]。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简介:王薇,女,本科,主管护师。基层医学论坛2019年1月第23卷第3期
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临床应3讨论
新生儿护理工作量大,且较为繁琐,因而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较大[4]。经调查分析发现,新生儿护理中危险因素主要为:①新生儿自身特点。即新生儿各系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等,其皮肤以及黏膜防御致病微生物的能力较为低下,因而易发生各种感染。同时由于新生儿皮肤细嫩,皮下脂肪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且毛细血管丰富,因而极易发生擦伤。另外由于其无法表达不适感,也增加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②护理管理不当。如缺乏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繁重,病房设施设备缺乏,消毒隔离制度未严格执行等。③护理人员素质低下。如护理人员责任心、服务意识不强,护理操作不规范、巡视不及时等。再加上新设备、新仪器的不断引进,导致了护理风险也大大增加[5]。针对上述情
3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