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版】粤教科技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燃烧与灭火》【创新教案】

来源:九壹网


《燃烧与灭火》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2.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网络查找资料、相互交流的能力。

4.运用自评和互评,学习如何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建立尊重事实,逻辑推理应以事实为依据的观念。

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教学准备

器材与材料:火柴、纸、布料、酒精、蜡烛、酒精灯、烧杯、集取好的氧气、木炭等;

教学媒体:着火、灭火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锅烧得太热,油着火了,妈妈当机立断地盖上了锅盖,波波不明白,为什么盖上锅盖就能灭火?

目的:引出探究话题。

二、活动1:物质的燃烧

媒体:出示燃烧图片。

问题: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质可以燃烧?

思考:思考,并在课本上做记录。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哪些可以燃烧,哪些不可以燃烧?

交流:是否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燃烧?交流看法。

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燃烧需要可燃物。

三、活动2:熄灭的原因

演示:点燃酒精灯,然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问题:酒精是可以燃烧的物质,为什么盖上灯帽酒精灯就会熄灭呢?

思考:猜想盖上灯帽后,酒精灯熄灭的原因。

引导:利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此问题:用烧杯罩住燃烧着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燃烧还能持续吗?

任务:探究蜡烛维持燃烧的条件。

实验:小组实验。及时记录实验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

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然后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烧杯罩了蜡烛,蜡烛与外面的空气隔开了,所以空气里面应该有某种物质能支持燃烧。这种物质就是氧气,是氧气在支持燃烧。

归纳: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燃烧需要空气(氧气)。

四、拓展: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木炭是一种常见的燃料。木炭燃烧有一个特点,就是燃烧没有木材那么“旺”。如果想让它燃烧得“旺”一些,有什么办法呢?

讨论:分小组讨论,设计使木炭燃烧得更旺的实验方法。

交流: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法,互相质疑,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演示:运用各小组的方法进行演示,看看能否使木炭燃烧得更充分。

观察:观察并记录现象。

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小结:燃烧有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条件做很多事情。

媒体:播放“燃烧的条件”视频。

思考:水为什么能灭火?

引导:水灭火就是利用了水蒸发时吸收的大量热量,降低温度。

媒体:出示灭火图片。

讨论:灭火的方式和原理。

应用:除了降低温度的方法,还能采用隔绝空气(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用沙埋、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湿棉被盖住火等灭火方法。

五、小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