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导致问题学生形成的不当行为分析

来源:九壹网
《教学与管理》 2010年4月20日 师导致问题学生形成的 不当行为分新 ⑧河南安阳师范学院 王茂 问题学生是一个常见但又非常复杂、非常棘手的f等公民,他们在老师那里处处被优待,排座位由他们 问题。问题学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家庭方l先挑,上课回答问题,首先点名他们回答,同样是犯了 面的,也有学校方面的;既有教育方面的,也有环境方1错误,老师对他们的错误轻描淡写,甚至百般庇护。形 面的;既有他人方面的,也有自我方面的。而笔者认: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却是 为,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是导致问题学生形成的一个I时时挑剔,处处冷落,甚至不闻不问,久而久之,教师 重要而又往往被忽视的因素。因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对自己的行为心安理得,认为自己如此对待学习不好 师起主导作用,他们的教育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l的学生没有什么不对和不妥,因为他们总是在考试中 心发展,本文试从教师教育行为的角度对问题学生形j影响班级的成绩,殃及老师自己的奖金、福利、名誉等 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及对l实际利益。而这些被倭化的学生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 教师以启迪和警戒。 一』力,也无法改变教师对自己的歧视,无法改变自己的 :处境,于是只能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由原来的成绩不 、故意倭化学生 倭化是一个社会学术语,社会学家高夫曼(E・I好,变成了多方面的不好,甚至成了“彻头彻尾”的问 Goffman)指出,当我们将自己看作“正常人”,而把他i题学生。 人看作“不是真正的人”时,我们就是在倭化他人。[1 I 为何我们要倭化他人,因为一旦我们将他人视为另: 二、忽视班级人际关系建设 班级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生存、学习的物理空间. 类,我们就可推却礼遇、信任与责任,就可随心所欲l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交往的社会——心理空间。 地、甚至粗暴地对待他们而不受良心的谴责。而倭化f整个班级当中,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包括师 对被倭化者的影响则是巨大的,既可损其自尊和自我l生关系、生生关系,在这个人际关系网络中,每个学生 期待,又可使其处于无助状态,最终形成低人一等的1只是整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他的发展和成长不可避 心理行为定势。 l免地要受到班级场域中整个人际关系氛同的影响, 顾名思义,“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业与行为等方l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同学关系是否亲密、班级学爿氛 面有问题、表现欠佳的学生,从逻辑学角度讲,“问题,嗣是否浓厚等,都直接影响到班级内任何一个学生的 学生”的内涵很小,而外延却很大。有问题、欠佳可认l发展和成长。 为是一个方面,也可以是两个方面,甚至多个方面,如I 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因为 思想品德、学习成绩、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性格特征l师生关系可以影响到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 与身体状况等。然而,纵观我们的教育实践,在考试、 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 排名、升学等竞争的压力下,不少教师把“问题学生”l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不仅 的外延有意无意地缩小了,认为只要学习不好的学生l包括以传递知识为目的的教育关系,而且包括以情感 就是问题学生,因此从一开始就按学习成绩把学生分!维系为特征的心理关系。可以说,心理关系是教育关 成了三六九等,以致出现了教师的“爱有等级”的现l系的前提和基础。师生关系是否亲密、是否和谐,直接 象。学习用功、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被教师尊为一}影响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效果。良好的师生 ・35・ 王茂:教师导致问题学生形成的不当行为分析 关系,可以促使学生喜欢某门课程,而且可以学得很I 四、崇尚话语霸权 好;而恶劣的师生关系,则使学生谈学(学校、学习)1 “话语”指我们言说的方式,同一事实用不同的 色变,更谈不上好好学习了。师生关系是双向的,需要l话语说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美国学者诺曼・费尔克 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构建。然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劳(Norman Fairclough)在其著作《话语与社会变 中角色和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师生关系如何,主要取1迁》中认为:“话语不仅反映和描述社会实体与社会 决于教师。 I关系,话语还建造成或‘构成’社会现实与社会关系; 据有关调查表明:当下中小学师生关系不容乐I不同的话语以不同的方式构建各种至关重要的实体, 观,用一位专家的话来概括,就是“知识传递的渠道l并以不同的方式将人们置于社会主体的地位。”【2 在拓宽,情感沟通的大门在缩小”。教师与学生更多I可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的话语会给学生 是一种知识授受的关系,而缺乏一种相互尊重、相互l传递特定的涵义。 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认同的心理关系,尤其是教师: 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至今,教师在 和被冠以“问题学生”的同学之间,关系更加淡漠。不f师生关系中仍处于权威地位,这也就决定了教师拥有 仅仅师生关系每况愈下,而且由于同学之间学习的相J绝对的话语权利,教师的话语是权威话语,具有使学 互竞争,名誉的相互争夺,同学之间也相互多了一分l生畏惧的巨大威慑力,而且这种话语权利是单方的, 猜疑、嫉妒,而少了许多关爱和友情,使得同学之间也 于是教师的权威话语就质变为一种话语霸权。 长期处于一种充满隔阂、紧张、敌对的关系之中。对于f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的鼓动下,很多教师为了捍卫 表现不如自己的同学,很多学生是避而远之,甚至是J自己的师道尊严,崇尚的还是教师的话语霸权,以致 取笑和讥讽。加上老师对表现不好学生的疏远,更加l往往滥用被社会赋予的话语权,动辄给学生一顶“问 纵容了优生对问题学生的歧视。长此以往,那些暂时l题学生”的帽子,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被剥夺了 表现差的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冷漠、敌对的环境中,f话语权利的,他们的言说稍有不慎就会遭到老师的驳 不仅情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自尊、自信受到了打击,{斥、谩骂,甚至是遭受教师的淫威——体罚。“问题学 而且失去了上进的信心和勇气,于是便由开始的失落一生”这一霸权性的话语将不少学生置于了非常不利 到后来的无助、自我否定和放弃,直至最后不可避免1的位置和境地,一旦老师说A是差生,那么紧接着就 地成为真正的问题学生。 f是周围同学异样的眼光。接下来,这些学生天天处在 三、随意给学生贴标签 )被同学小看和被老师瞧不起的悲惨境地,这样发展的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提出的“标签理论”认为, 结局就是最后连他们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了,真正沦落 “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示的l成了名符其实的问题学生。 那种人”,并且指出,随意给他人“贴标签”是一种反l 此外,教师不当的教育方法、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教育的行为,甚至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和反教育行为,都可能成为学生沦为问题学生的原 然而实践中,不少教师往往凭学生的一次考试或}因。如有的学生由于受到老师的体罚、侮辱,提起学校 一时表现,就轻率地给学生妄下论断,并贴上一个l就恐惧,久而久之,由原来的优生成为问题学生,由原 “问题学生”、“笨蛋”的标签。而被贴上了“问题学1来一方面的差变为多方面的差,甚至各方面差。 生”标签的学生,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还 治标需先治本,在认识到教师是导致问题学生形 比较低,还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于是将老师的J成的一大原因,或者说主要原因之后,我们所需要做 判断信为至尊,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冷l的,就不仅仅是局限于在学生身上做工作,而是从抓 落,往往会因此而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甚至将自己的l教师素质入手,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教育行 许多不良行为合理化:因为我是一个“问题学生”,因1为,从而减少更多问题学生的形成,或者说杜绝问题 为我“很笨”,我的能力差,所以表现不好是很正常J学生的出现,而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的,由此降低了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的标准。不仅如I 参考文献 此,被贴上“问题学生”标签的同学往往会受到班上: [1] Erving Gof Tman,Stigma.Engle wo0d Clit 其他同学有意无意和形形色色的排斥和有形无形的f Fs,NJ:Prentice Hall,Inc.I963.P.5. 各种各样的歧视,致使他们很难正常处理与同学和老J [2][美]费尔克劳,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 师的人际关系,也很难融入班集体的共同学习和生活1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之中,严重的还会由于受逼迫而自成小团体与同学、: 教师和学校进行对抗。 { (责任编辑王颖J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