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英汉道歉语对比研究
来源:九壹网
第28卷第l6期总第158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Vo1.28.NO.16(Gen.NO.158) Aug.(1ast half)2015 2015年8月(下)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道歉语对比研究 李 源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摘541006) 要]道歉语使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语言行为,道歉是一种美德。有学者称我们处在道歉的时代(the Age of Apology)。道歉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语言在使用场合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为了到达交际目的,在 交际中会不断调整使用不同的道歉语,以符合自己的语言使用特点和社会身份。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汉,道歉语,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6-0133-0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括克制、提供补救等。在对于道歉策略的研究者,有学者认为 乔斯伯格的分类和总结更为全面详细。 二、中英“道歉语”的存在差异和原因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6—065 引 言 由于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中美社会生活文化存在 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语言的使用上有较大的区别,本文所研 究的道歉语就是其中之一。英国语言学家John Austin在他的 《如何以言行事》一书中率先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在他的理 论阐述中将道歉语表达为一种语言行为,并且可以表达说话人 的态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矛盾或是不 经意间引起的误会等,这时候需要使用道歉语来维持人际关系 道歉是社会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语言手段。日常工作、 生活中,我们有意或无意的行为或动作,可能会给家人、朋友或 陌生人造成困扰和伤害。那么,要维持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保护对方面子或里子的利益,我们需要使用道歉语去挽回局 面,减少伤害和损失。 Olshtmn&Cohen于1983年提出将道歉策略分为七类,分 的和谐,树立谦虚、友好的个人形象。 一、道歉语研究 别是:冒犯者拒绝道歉;轻化自己的冒犯程度;承认自己的责 任;说明理由;直接道歉;采用弥补手段;下保证;对被冒犯者表 示关心。在对“道歉语”的认识上,中英文化是存在较大的区别 的。J・霍姆斯认为“道歉”的动机是为了挽回行为对象的面 子,从而保证人际关系的继续进行。相比英语的道歉目的性, 中国文化中的道歉更表现在内心的愧疚造成的心理影响,因此 特别向对方表示自己的遗憾和愧疚。尽管双发把道歉当作必 需的社会行为,是一种礼貌的变现,但是在使用的目的上还是 存在者差异。中国惯用“直接道歉来保持对方的面子,维持良 英国语言哲学家John Austin在他的著作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中首先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他最先区分了人在说话 的时候同时实施的三种行为,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 后行为。Austin还在他另一本书《哲学文集》中提到接口、辩解 和道歉的区别,他指出借口和辩解都属于解释,解释是冒犯者 对不可预料的行为做出的辩论,借口则是冒犯者对自己的行为 责任的否认,以摆脱受到对方或他人的指责,而道歉表达的是 冒犯者承认自己的过失并承担责任。在Austin之后,John Sear- le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处言语行为的12个侧面,其中最为 重要的侧面包括,言外之点、适从方向和所表达的心理状态。 好的人际关系;而欧美人则倾向于采用“说明理由”和“下保 证”来处理失礼的情况。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 因此在交流中更注重交流对象的社会地位,使用较多的客套话 Searle由此切入,将言语行为细化为五个发面:阐述类、指令类、 承诺类、表达类和宣告类。此外,他将道歉语纳入表达类言语 行为之中,表示对命题中所表明的说话人对于某种事情发展状 以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和外界的语言信息。在高语境文化中, 人们要尽量保持与对方的稳定关系,而由于较为了解对方的话 语内涵,因此有的时候把话语说得很模糊,只要双方的关系比 态的具体心理状态。 关于道歉语的社会学研究始于社会学家Erving Goffman, 是他提出了关于Face“面子”的概念,他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 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即一种正面的Pub- lic image“公众形象”。Goffman认为补救面子的方式主要有三 种,分别是解释、请求和道歉。解释是为了减少冒犯者本人的 责任,道歉和解释的相同之处在于这些都属于事后行为。Goff. man还提出,道歉是人表达遗憾的方式,而道歉又可以区分为 两种方式,一种是礼节性的道歉,一种是实质性的道歉,即语言 口头上表达的遗憾和进行实物补偿。 乔斯伯格认为道歉策略主要分为拒绝承认责任道歉类,包 括直接或间接否定责任、辩解、嫁祸他人、攻击别人;逃避道歉 类,包括减轻冒犯程度;间接道歉类,包括直接承认责任、直接 或间接解释;直接道歉类,包括道歉词语使用;补救支持类,包 收稿日期:2015—05—07 较稳定,冒犯者并不需要进行非常正式的道歉。反之,英美国 家属于低语境文化,人们在交际的时候注重对话中的信息,而 不是交际对象的社会地位。因此,由于交际的内容是确定的, 旦发生了与预计偏差的事情,冒犯者必须多自己造成的错误 一进行道歉,安抚对方。在使用频率上,中国人的道歉次数要远 远少于英美人,英美人把道歉当作一种凸显尊重人身利益的工 具,而中国人则把道歉看作一项行为,道歉的态度与冒犯程度 是对等的。中国人对于熟识的人和家庭成员的道歉往往都是 一句简单的“对不起”,甚至不说;但是欧美人的道歉则会“一 视同仁”,无论亲疏。 三、中英“道歉语”使用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道歉语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具体的语句选择 要根据现场具体的语境来确定,有的比较正式的道歉语甚至会 作者简介:李源(199O一),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133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第28卷第l6期 总第158期 结合身体语言,而较为简单的道歉可能有的时候只是一句话就 常使用,比如父母因为周末加班不能和孩子去游乐园玩耍,父 能完成。在英汉文化中,只要是冒犯程度比较轻微时,趋向于 母“失信”的情况下对孩子做另外的补偿,可以说“我给你买个 使用简单的道歉语,比如中文中的“不好意思”,英文中的“I’m 你想要的玩具。”而中国文化中,父母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为了自 sorry.”等用法。道歉语的使用主要还是根据场合和语境的不 己因为工作爽约而向孩子们道歉,相反更希望的是中国孩子理 同进行选择。 解父母。英语文化提倡平等、尊重个人的重要性,多次食言或 中英类似的道歉语策略主要有: 不能完成事情会给对方造成伤害,以此总是想方设法进行补 1.不好意思。(Excuse me.) 偿。这点尤其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父母如果对孩子的承诺 2.对不起。(I’m sorry.) 没能兑现,总是会从其他的地方进行补偿。而中国的教育方式 3.真的很对不起。(I’m so sorry./Terribly sorry.) 与之不同,父母在不能完成承诺的时候,大多数是希望孩子能 4.您没事吧。(Are you OK?/Everything OK?) 理解自己的苦楚,希望事情过去,得到孩子的谅解可能只是孩 5.请原谅我。(Please forgive me.) 子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在英语文化中还有一种“提供弥补”的 6.实在是我的错。(It’S all my fault.) 道歉方式,发生伤害时提出补救性的措施,表述为“I’ii Pay for 7.我负主要责任。(1 will take all the responsibility.) the damage./I’11 bring some presents for you.”,即策略13。笔 8.希望没有给您造成太大的麻烦。(I hope didn’t bother 者认为这与中文中的“照价赔偿”还是存在区别的。中文的照 you too much.) 价赔偿发生在对冒犯者产生了实际的物质伤害或可以坚定的 9.我一定好好反省错误。(I’11 reflect and never make the 精神伤害上,比如在餐厅打碎了一个盘子,需要按照价格进行 same mistake.) 赔偿;又如弄丢了图书馆的藏书,需要按照原有的价格进行至 1O.我向您保证,下不为例。(It won’t happen again.) 少三倍的赔偿等等。策略l4是一种转移责任的说法,把应负 11.我也不想结果这样的。/(I don’t want this either.) 的责任转移到其他事情或其他人的身上,是属于一种“借口”的 12.让我做些补偿吧。(I’11 bring you some presents.) 用法。策略15没有把发生的事情阐述出来,把发生不好结果 13.我会照价赔偿的。(I’11 pay for all the damage.) 的原因归结于运气、天气,想表示自己在导致事情后果上不存 14.责任不全在我。(You should not all blame on me.) 在主要的责任,明显的摆脱责任的表达方式。 15.真倒霉。(Bad day.) 英汉两种语言采用相似的话语模式来实施道歉的行为,但 Owen在他的理论中提到中英语言使用者使用最多的道歉 显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中国人比英语使用者更加注重自身 方式主要是去实现口头交际的需要。这种道歉主要是用口头 所处的地位和关系,而英语使用者往往更习惯于就事论事,不 表述的方式,对冒犯行为表示遗憾,以期以此缓解双方的冲突。 论对方的地位高低都采用相似的道歉方式。在道歉语的使用 因此,中英文化中,使用策略1和策略2比较多,因为方便并且 中,英美人的使用频率高于中国人很多。在英美人看来,道歉 可以完全消除小冲突的影响。策略3的使用一般发生在对被 是日常生活交际的一个部分。英美人对于道歉是比较推崇的, 冒犯者产生了比较实际的伤害或打扰,比如在公交车上无意中 因为英美文化强调个体主义,因此特别注意凸显自己的自身利 踩到了别人的脚,中英语族者都偏向于使用策略3。策略3和 益,对待他人也相对界限明确,言行之间害怕冒犯到被人,不希 策略7主要表达的是对被道歉者的关心。汉语本族语者主动 望自己无意或有意影响到别人的利益,警惕自身的“出格”举 承担责任较少,因此在选择上更突出使用策略4,比如两个人正 动。比如,自己感冒了之后会咳嗽或打喷嚏,在公众场合必然 面遇到时,一个人撞到了对方的胳膊,这种伤害可轻可重,一般 会影响到别人,如传播了病菌等,因此会为这种情况向周围的 情况下问一句“您没事吧”反映了两个内容,一是我觉得我有责 人道歉。在中国人看来,道歉主要发生在比较实际的行为中, 任,二是我问候您是否受到了伤害。调查显示,英语本族语者 咳嗽、打喷嚏这种行为被看作不可抑制的生理现象,因此很少 较多使用策略5和策略6,即主动承担错误和责任。策略1O是 有人为了这种行为向周围的人道歉。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的一种自我辩解。在听者看来这种道 结语 歉方式有一种“洗白”自己罪责的倾向,把事情的发生当作是不 通过对中英跨文化交际中关于“道歉语”使用的研究,在实 可控制的,以此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这种道歉主要发生在如 际生活中中英文化中对于“道歉语”的使用频率和方式都是存 公司职员上班迟到时向上司解释迟到的原因“今天有些堵车、 在差异的,这种差异究其原因还是受到了不同地区文化差异的 我的车半路抛锚了。”策略8和策略9表达的是对错误的承认 影响。汉语和英语收到各自文化的影响,具体到使用道歉语, 和保证。主要是申明自己未来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次只是 两个民族在同一场景下的道歉使用策略有着明显的不同,归根 初犯,希望得到谅解。而说明自己“反省”是希望对方看到自己 结底还是文化的差异,是不同人种不同语言对于某个事件的不 的悔过,表明自己意识到了行为的错误和伤害。策略11,从直 同理解不同态度的反映。通过研究中英语言使用者在“道歉 观来看有一种可以躲避嫌疑的意思在里面,一方面想说明自己 语”使用上的不同,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跨文化 在这个事情中不能预见不好的结果的产生,洗脱了自己的大部 交际者对于文化差异的意识,对于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正 分责任,其次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并不是故意造成这种不好 确合理使用表达道歉的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后果的。策略12在中文使用中不是很常见,而西方文化则常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王梅.国外道歉语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2):107—112. [3]易兰,文举.不同语言及不同策略:道歉语中的语用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95—198. 1下转第154页) 134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第28卷第16期 总第158期 在台州很多公共场所都能看到“禁止”这样的字眼。如果 直译成英语为“Don’t make noise”,这样的翻译口气比较生硬, 不委婉。不一定会起到这则标识语的意图。英美国家朋友对 这类标识语比较反感,这种表达方式的标识语不但没有起到它 四、结语 台州这座城市有其独特之处,台州是佛教圣地,徐霞客游 的作用,反而使得阅读对象心情不悦,影响交际效果。但如果 翻译成,“Quiet,please”(请安静)则简练又营造了轻松的气氛。 实现了最大限度地交际意图。这类词汇在语言维来讲,结构都 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考虑文化维和交际维则不是最佳的适应性 选择转换。这给我们的英语翻译教学也带来很大的启示,为我 们在培养公共标识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建构中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和理论指导。 记的开篇地。这些地方特性如果要在一些公共场所有所彰显 就需要公共标识语或一些旅游景点的介绍。而这些都离不开 深厚的生态翻译理论的指导。笔者认为,对于台州市公共标识 语的改进一方面需要政府层面的监管。另一方面,重视公共标 识语的英语教学活动,鼓励英语翻译教学与学生们的公共标识 语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给予基金和项目支持。最后建立台州 特色的公共标识语语料库。台州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来彰显 台州这座城的城市魅力,并吸引更多地外资交流和合作。 参考文献: [1]Phillipson,Robert.Review of Michael Cronin,Tranlation and Globalizatioin[J].Language Polity,2006(5):227—232 【2]Wilss,W.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ranslator Behavior[M].Amsterdam/Philadelphina:John Benjamins,1996. [3]Muhlhauler,P.Language ofEnvironment,Environment ofLanguage:A Course in Ecolinguistics[M].andon&New LYork:Routledge,2003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3.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基础[J].夕 语研究,2010(4). [6]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60). [7]乔春杰.生态翻译学视野下公示语翻译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8]郭英珍.河南旅游翻译的生态翻译学视角审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2):3. [9]束慧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J].上海翻译,2010(2). [10]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2005(6). Analysis of the Taizhou Indicating Signs and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ion XU Hal—yan (Taizhou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Taizhou Zhejiang 318000,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f0un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aizhou indicating signs after surveying its present transition. Therefore,the author try to analyze and offer some pieces of suggestion from the brand new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ion.Fur— thermore,the author hopes it could igve hints to the English teaching and offer new ways ot train the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Key words:ecotranslation;Taizhou indicating signs;English teaching (责任编辑:桂杉杉) (上接第134页) Comparative Study on English-—Chinese Apology Langu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U Yna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6,China) Abstract:Apologies behaviors are one of the common languages in our daily life.The act of apology is a virtue.Some scholars say we ale live in age of apology.Apologies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using situation of uncertainty,diversity and com— plexity of different background.In order to reach the communicative purpose in communication,people from different language will constantly adjust strategies to apologize and comply with their use of language features and social identity. Key word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English—Chinese;apology language;comparative study (责任编辑:章樊) 1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