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诗词三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玉盘珍羞直.
万钱(同“值”,价值) (2)直挂云帆济.
沧海(渡) (3)暂凭杯酒长.
精神(增长,振作) (4)千里共婵娟..
(指月亮) 2.(教材原创题)对下面的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
3.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C )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闲来垂钓碧溪上
C.起舞弄清影 D.忽复乘舟梦日边
4.根据要求默写。
(1)(2017北京)李白在《行路难》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来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2)(2017泰州)古人常在诗词中以“剑”抒怀。李白被赐金还山后,在《行路难》中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抒发了自己感叹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3)(2017辽阳)《行路难》中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2017广安)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
(5)(2017南通)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6)(2017眉山)任何事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只写三句中的前两句)
5.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后面的问题。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答案:表达了诗人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以及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
(2)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答案:运用吕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委婉表达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主的赏识,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6.(2017河北)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
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乐观豁达,积极向上,意志坚定。
7.(2017长沙)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 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案: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意思相近即可)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作者将“春风”当作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作者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乐观向上、思亲、明月。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密州写下“千里共婵娟”。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颜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
美丽。苏轼,让世人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奋勇向前、积极乐观的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