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 1. 对刺激有反应 2. 能生长 3. 需要营养 4. 能繁殖后代 5.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 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7. 一般由细胞构成 注:生物与非生物根本区别:能否进行新陈代谢 二、植物与动物 区分的理由 是否需要吃东西 能否自由快速运动 对刺激能否作出快速反应 是否有细胞壁 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三、练习使用放大镜
1、 放大镜能放大观察的物体,放大镜要靠近观察的物体,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2、 蜗牛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壳、足、口、眼点、两对触角 3、 蜗牛是有感觉的生物体,它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但没有听觉 4、 蜗牛是一种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第二节 常见的动物 一、动物分类
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1、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特征进行。 2、分类标准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3、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二、脊椎动物(约4.7万种) 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生活环境 水生 幼体水生 成体两栖 陆生 陆生 陆生 体表 有鳞片 裸露 有鳞片或甲 被羽毛 被毛 呼吸器官 鳃 幼体用鳃 成体用肺和皮肤 肺 肺(双重呼吸) 肺 体温 不恒定 不恒定 不恒定 恒定 恒定 生殖方式 体外受精、卵生 体外受精、卵生 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 体内受精、卵生 胎生、哺乳 植物 不需要 不能 一般不能 有细胞壁 能 动物 需要 能 一般能 无细胞壁 不能 不能生长 不需要营养 不能繁殖后代 无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不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不由细胞构成 非生物 对刺激无反应 注:植物与动物根本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不同)。
注: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爬行类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三、无脊椎动物(约120万种) 动物 1.原生动物 2.腔肠动物 动物的形态结构 身体单细胞 身体辐射对称 举例 变形虫、草履虫 水螅、水母、海蜇、珊瑚 1
3.扁形动物 4.线形动物 5.环节动物 6.软体动物 7.节肢动物 8.棘皮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 身体线形、不分节 身体有许多体节 身体柔软,有贝壳 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 身具棘皮 涡虫 蛔虫 蚯蚓 蜗牛、河蚌、田螺、乌贼 蝗虫、虾、蟹、蜘蛛、蜈蚣 海星、海胆 注: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类(约100万种)。
昆虫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复眼、口器、胸部一般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第三节 常见的植物 一、有种子的植物
1、被子植物特征: a、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 分化.
c、是地球上最高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d、一般所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就是指被子植物
常见的有:青菜、苹果、水稻、郁金香、柳树、棉花等。 2、裸子植物特征: a、种子裸露 无果皮包被的植物。
b、叶呈针状或鳞片状,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
c、只有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常见的有:马尾松、水杉、侧柏、苏铁、银杏等。 二、没有种子的植物 种类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藻类植物 生活环境 阴湿 阴湿 多为水生 结构特点 有根、茎、叶、 无花、果实、种子 有茎、叶、假根、无花、果实、种子 无根、茎、叶、 无花、果实、种子 三、生物的分类等级
1、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2、界是分类的最高等级、种是分类的最低等级,也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品种不是分类单位。 3、生物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个体越多,共同特征越少。
生物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个体越少,共同特征越多。
第四节 细 胞
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1、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
2、19世纪40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 二、细胞结构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较: 动物 植物 功能 细胞壁 × √ 保护和支 持细胞 细胞膜 √ √ 保护细胞并控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 细胞质 √ √ 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 √ √ 内含传宗接代遗传物质 叶绿体 × √ 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 × √ 充满 细胞液 繁殖方式 孢子繁殖 孢子繁殖 分裂生殖、孢子繁殖 等级 高等植物 高等植物 低等植物 举例 蕨、胎生狗脊 葫芦藓、地钱 单细胞:衣藻、小球藻 多细胞:水绵、海带、紫菜 b、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藏在果实里。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
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是:细胞壁的有无 三、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1、细胞分裂
(1)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2)在动物和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3)细胞分裂的意义:
①单细胞生物的个体数目增加;
②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数目增多等。 2、细胞生长
细胞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物质,不断长大。 3、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是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第五节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一、单细胞生物
1、衣藻:比较衣藻和洋葱表皮细胞,可以发现衣藻既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也有它特有的且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结构——鞭毛、眼点等。
2、草履虫:有纤毛、口沟、食物泡等结构。
3、特征: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单细胞植物如衣藻;蓝藻等。 4、衣藻和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的异同点: 比较 眼点 区别 鞭毛 伸缩泡 相同点 5、比较衣藻和草履虫 比较 区别 细胞结构 特殊结构 相同点 二、细胞和真菌
1、 细胞
(1)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细菌细胞内没有细胞核,是原核生物 (3)生存方式:依赖现存有机物生活
(4)细菌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放线菌) (5)细菌的繁殖:分裂繁殖 2、真菌
(1)真菌细胞内有细胞核。真核生物:真菌、动物、植物 (2)生存方式:依赖现存有机物生活
(3)真菌类型:酵母菌、霉菌、食用菌(香菇、蘑菇) (4)真菌的繁殖:大多是以孢子繁殖
3、细菌和真菌称为微生物,是自然界的分解者。
衣藻 有细胞壁、叶绿体 有眼点、鞭毛 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伸缩泡; 能自由的运动;个体微小、生活在水中,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草履虫 无细胞壁、叶绿体 有纤毛、事物泡、口沟 洋葱表皮细胞 无 无 无 衣藻 有 有 有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 3
4、细胞 (1)无细胞核--原核细胞--原核生物--细菌类
(2)有细胞核---真核细胞-----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三、组织
1、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植物组织 组织名称 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营养组织 机械组织 分生组织 3、动物组织 组织名称 上皮组织 结构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结构特点 上皮细胞排裂紧密、细胞间质小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 由肌肉细胞构成 由神经细胞构成 分布 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各种管腔的内表面 面液、软股、肌腱等 平滑肌、骨骼肌、心肌 脑、脊髓、神经 功能 保护、吸收、分泌 运输、支撑等 能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主要分布 叶表皮、根冠、种皮 导管、筛管 叶肉、果肉 木纤维、韧皮纤维 根分生区、芽生长点、茎形成层 功能 保护功能 输送物质 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 保护和支撑作用 分裂产生新细胞 四 、正确使用显微镜:
1、使用正确的顺序:安放 对光 调焦 观察 记录。 2、对光时:(1)强光时:用平面镜、较小的光圈
(2)弱光时:用凹面镜、较大的光圈
3、调焦时:先用粗准焦再用细准焦。 目镜:使用时先降后升 使用显微镜时:两眼同时睁开 观察: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
4、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低倍镜:观察范围大、放大倍数低、细胞数目多、视野明亮。 高倍镜:观察范围小、放大倍数高、细胞数目少、视野较暗。
5、制作临时装片:(1)把载玻片上滴一滴水;(2)从洋葱鳞片上取 小块洋葱表皮展平放在水滴上;(3)盖上
玻片防止气泡产生;(4)在盖玻片一侧,家1-2滴红墨水,另一侧用吸水(作用可以清楚看到细胞的结构);(5)若视野中有黑色圆圈,气泡太多(装片要重新制作)
6、欲使观察到的物像向右上方移,就要将玻片移向左下方。若观察到的物像偏向右上方,就要将玻片移向右上方。
五、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
(1)巴斯德消毒法:快速加热,又快速降温杀死食物中的细菌。
(2)食物滋生微生物的条件:适宜温度、水分、和空气接触等。(细菌来源:空气或苍蝇、蚊子等) (3)食物保存: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加热法、腌制法。 第六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器官
1、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2、被子植物的器官(1)营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人体的器官:心脏、肺、脑、胃、一块皮肤、一块骨骼肌、一根骨头等。 二、系统:
4
1、系统:功能相近的器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总和。
2、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
系统。
3、构成人的八大系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协同工作的,它们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协同工作,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1、人体的消化器官可分为:(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 液腺、胃腺、肝脏、胆肠腺
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四、结构与层次
1、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2、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 第七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现存的生物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1)植物的向光性
(2)仙人掌的肉质茎、刺状叶 (3)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人类滥捕滥猎和栖息地的丧失,是珍稀动植物灭绝的两个主要原因。 2、我国珍稀植物:水杉、银杉、银杏、珙桐、桫椤 3、我国珍稀动物:大熊猫、朱鹮、扬子鳄、白鳍豚等。 大熊猫(哺乳类) 被称为动物的活化石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
保护区域。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