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外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

来源:九壹网
对外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

4[2019全国卷Ⅱ,31,4分]1979—1981年①,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 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②。这些政策③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本题以1979—1981年的农业政策为切入点,考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农村

经济结构的调整,凸显了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历史解释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牧,举办社队企业,这使得农村

比较单一的农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A项正确。社队企业属于集体企业,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指农业的自主经营,不涉及企业,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A

名师点拨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第一次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第二次是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第三次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

5[2018全国卷Ⅱ,31,4分]下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③,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 1982① 1988①

农业 29.28 23.28

工业 74.92 773.52

建筑业 5.38 95.58

交通运输业 9.58 372.55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②(单位:万个)

商、饮、服务业

17.01 623.23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第 1 页 共 3 页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本题从1982年与1988年乡镇企业行业分布变化情况切入,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凸显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历史解释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材料可知,与1982年相比,1988年从事农业的乡镇企业数量减少,而从事工业、建

筑业等行业的乡镇企业大量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乡镇企业的发展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无关,故B项错误;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乡镇工业发展较快,没有涉及工业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

A

名师点拨 乡镇企业的兴盛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现象,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化透露出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支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城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2019全国卷Ⅱ,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①②。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③。(10分)

本题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的迅速发展为切入点,考查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等知识,凸显了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历史解释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由“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分析得出现代化建设加

快,需求增大;由“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

第 2 页 共 3 页

分析得出科技水平提高;由“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得出投资大幅增加。再根据所学知识从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等角度完善。

(2)原因: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10分)

解题反思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显著增强了综合国力。必须看到,我国成为制造业大国,钢铁工业功不可没。钢铁工业对国防工业、石油工业、造船工业、建筑业、装备制造业等都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与推动作用。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