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三章测试题

来源:九壹网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1、下列不是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 A、骨 B、关节 C、肌肉 D、神经 2、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 ) A. 杠杆、支点、动力 B、杠杆、动力、支点 B、动力、杠杆、支点 D、支点、杠杆、动力 3、下列关于运动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系统由关节和骨骼组成

B、一组肌肉就可以独立完成一个动作 C、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D、一块骨骼肌的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4、人们在运动中难免会遇到意外伤害。下列意外伤害不会影响运动功能的是( ) A、尺骨骨折 B、肌肉拉伤 C、肩关节脱臼 D、皮肤擦伤 5、关节在运动中既牢固又灵活,与其牢固性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 A、关节囊和韧带 B、关节腔和滑液 C、关节软骨和关节窝 D、关节软骨和滑液 6、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

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 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7、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绘的是鸟类的( ) A.贮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8、下列动物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老马识途 B、飞鸽传书 C、孔雀开屏 D、惊弓之鸟 9、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B、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C、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10、下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11、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后的各种舞蹈 D、老母鸡“咯咯”叫召唤小鸡

12、当蚂蚁发现新食物源或要迁移到新巢址时,都要通知同伴(如图所示)。蚂蚁的这种通讯依靠的是( ) A、声音 B、动作 C、气味 D、激素

13、“桃花深处蜜蜂喧”,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蜜蜂的这些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 B、先天性行为和迁徙行为 C、学习行为和防御行为 D、学习行为和迁徙行为

14、昆虫的雌虫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前来交配。农业科学家在农田中使用性引诱剂防控农业害虫,其原理是性引诱剂能够( )

A、扰乱昆虫的生物钟,使昆虫死亡 B、破坏雄虫的嗅觉感受器

C、杀死农业害虫 D、干扰昆虫通讯,使昆虫不能交配

15、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项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1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俗语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帮助植物传粉C、促进生态系统的水循环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17、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18、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生物过程是呼吸作用

B、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生物体内积累的最多 C、动物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D、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19、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哪一曲线图来表示( )

A B C D 20、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蜜蜂吸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人为捕杀某种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D、松鼠将收获的种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二、判断题(对的写“T”,错的写“F”)

1、蚯蚓只有肌肉没有骨骼,只能缓慢地蠕动。( ) 2、所以的动物都具有学习行为。( )

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两种截然不同、互不相关的行为类型。( ) 4、利用提取得或人工合成的蝶类性外激素可以诱捕蛾类害虫。( ) 5、没有了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

甲乙

三、综合题

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表示不同的骨骼肌,①②表示骨骼肌的结构,请写出图中它们的名称:

① ② ,A ,B 。

(2)甲图和乙图表示的动作依次叫做 。人的上肢由甲状态变成乙图状态时,A的变化

为 ,B的变化为 。 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是学生小张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③⑤,两条松紧带②④和一颗螺丝①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请据图回答:

图中③和③相当于 ,虚线箭头表示④的收缩状态,此时②应该处于 状态。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人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牵拉骨,绕 (填名称)转动完成。

(2)如图2表示鸟类的两种不同行为,其中表示动物线先天性行为的是图 ;表示动物学习行为的是图 。

3、据下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填出各部分名称:① ;③ ;⑦ 。

(2)图乙中标号⑥和⑦的表面覆盖着一层[⑨] ,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里有少量的滑液,从而使关节动灵活。

(3)人体完成图甲所示动作时,③⑤分别处于状态 、 。

(4)足球运动员驰骋绿茵赛场时,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 、骨和 三者协调配合,在 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完成的。

4、印度曾有过“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仔的母狼,疯狂闯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在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越窗进入屋内…闻讯赶回家的主人,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入山林.

十余年后的一天,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育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 试根据这一报道分析:

(1)狼属于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与其食性相适应的的牙齿特点是 。

(2)人会说话从获得途径看是 行为,“狼孩”不会说话、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着母狼用

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这说明了在动物的学习行为中, 对行为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狼群中有首领,群体中各自分工、协作,这是 行为.狼群的通讯依靠 ,通讯对它们生存的意义是 。

5、下表是某生物小组同学为探究“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设计的3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说明:菠菜属于藜科,白菜和卷心菜属于十字花科)。

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A组 隔离孵化菜青虫卵 放涂白菜汁的滤纸 放菜青虫 观察记录结果 B组 隔离孵化菜青虫卵 放涂菠菜汁的滤纸 放菜青虫 观察记录结果 C组 隔离孵化菜青虫卵 放涂卷心菜汁的滤纸 放菜青虫 观察记录结果 (1)该小组同学从菜青虫的卵开始进行隔离孵化和饲养菜青虫,其目的是 . (2)该实验方案存在着一个不足之处: 。

(3)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常常要将菜青虫饿一段时间,原因是 。

(4)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中,实验用的滤纸的颜色和叶子是否应该一样? 。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的大小是否应该一样? 。原因是 。 6、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代,破坏了草原生态平衡。 (1)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2)当狼被猎杀,会导致相关食物链被切断,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因此动物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作用。

(3)写出上述材料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

(4)牛、羊、兔、狼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具有促进 的作用。 (5)自然界中的动物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 。

7、鹿是山林中常见的动物,也是山林中的弱者。鹿的警惕性很高,在安全的环境中,鹿的尾巴总是不停地摆动;当鹿发现“敌人”时,鹿的尾巴垂直不动,周围的鹿见此信号时,立即警觉起来,向四周眺望;一旦狼来了,鹿拔腿就地,尾巴向上竖起,显示出自己肛门后盾,其它鹿见到肛门后盾的信号后立即跟着选跑。

(1)上述材料中,其他鹿见到“肛门后盾”后立即跟着逃跑,这是依靠 来传递信息。 (2)上述过程是鹿的 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 和种族的 是十分重要的。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3)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除上述这种方式外,还可通过 、 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