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九壹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7934630 U(45)授权公告日 2018.10.02

(21)申请号 201721876870.0(22)申请日 2017.12.28

(73)专利权人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府路

(以南)与白石路(以东)交汇处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1栋B座6-13层(72)发明人 雷鹏涛 柴峻 翁海敏 杨久洲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300

代理人 刘昕(51)Int.Cl.

E05B 63/00(2006.01)E05B 15/00(2006.01)E05B 15/1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按压锁止机构(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包括外壳、锁舌和解锁按钮,所述外壳上设有锁止滑槽,所述锁舌能够沿着所述锁止滑槽移动且不能完全脱离所述锁止滑槽,所述锁舌上设有可供所述解锁按钮穿过的凹陷结构,所述解锁按钮能够在穿过凹陷结构的过程中推动所述锁舌向所述锁止滑槽顶部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按压锁止机构,通过在锁舌上设置凹陷结构,使解锁按键可以从侧面控制锁舌的移动,从而让解锁按键的设置位置有了更广泛选择空间。

CN 207934630 UCN 207934630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锁舌和解锁按钮,所述外壳上设有锁止滑槽,所述锁舌能够沿着所述锁止滑槽移动且不能完全脱离所述锁止滑槽,所述锁舌上设有可供所述解锁按钮穿过的凹陷结构,所述解锁按钮能够在穿过凹陷结构的过程中推动所述锁舌向所述锁止滑槽顶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滑槽内设有回位机构,所述回位机构能够在解锁按钮与所述锁舌的凹陷结构接触时对所述锁舌施加力,使所述锁舌具有向所述锁止滑槽底部移动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机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顶部与锁止滑槽接触,底部与锁舌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滑槽顶部开设有孔结构,所述锁舌顶部连接有止位钉,所述止位钉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孔结构的外侧,所述止位钉的顶部设有限制所述止位钉完全进入所述锁止滑槽内部的限制机构,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止位钉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解锁滑槽,所述解锁滑槽与所述锁止滑槽交叉并连通,所述解锁按钮能够沿着所述解锁滑槽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滑槽内设有解锁按钮回位机构,所述解锁按钮回位机构能够在所述解锁按钮头部穿过所述凹陷结构后对所述解锁按钮施加力,使所述解锁按钮具有向所述解锁按钮尾部方向移动的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解锁按钮回位机构包括挡板、第二弹簧和导向推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解锁滑槽的头部,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挡板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推板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的底部设有斜面,所述斜面朝向被锁止物体的移动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的顶部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外壳与其它机械或结构连接固定。

2

CN 207934630 U

说 明 书一种按压锁止机构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止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按压锁止机构。背景技术

[0002]锁止机构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结构,能够夹持物体和限制物体移动范围,几乎在所有的机械相关行业都有应用,而与各种不同的机械相配合组成一个较复杂的多零部件系统时,往往需要考虑整个系统的布局,对锁止机构的形状、结构、大小、操作方式等提出不同要求。例如,现有技术中的按压锁止机构通常是通过按下和拔出按钮,带动锁舌的移动来实现锁止和解锁,按钮的移动方向与锁舌的移动方向相同,使用场景具有一定的限制。[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压锁止机构,解锁按钮的移动方向与锁舌的移动方向不同,扩展了按压锁止机构的应用范围。[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0006]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包括外壳、锁舌和解锁按钮,所述外壳上设有锁止滑槽,所述锁舌能够沿着所述锁止滑槽移动且不能完全脱离所述锁止滑槽,所述锁舌上设有可供所述解锁按钮穿过的凹陷结构,所述解锁按钮能够在穿过凹陷结构的过程中推动所述锁舌向所述锁止滑槽顶部移动。[0007]优选地,所述锁止滑槽内设有回位机构,所述回位机构能够在解锁按钮与所述锁舌的凹陷结构接触时对所述锁舌施加力,使所述锁舌具有向所述锁止滑槽底部移动的趋势。

[0008]优选地,所述回位机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顶部与锁止滑槽接触底部与锁舌接触。

[0009]优选地,所述锁止滑槽顶部开设有孔结构,所述锁舌顶部连接有止位钉,所述止位钉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孔结构的外侧,所述止位钉的顶部设有限制所述止位钉完全进入所述锁止滑槽内部的限制机构,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止位钉上。[0010]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有解锁滑槽,所述解锁滑槽与所述锁止滑槽交叉并连通,所述解锁按钮能够沿着所述解锁滑槽移动。[0011]优选地,所述解锁滑槽内设有解锁按钮回位机构,所述解锁按钮回位机构能够在所述解锁按钮头部穿过所述凹陷结构后对所述解锁按钮施加一个力,使所述解锁按钮具有向所述解锁按钮尾部方向移动的趋势。[0012]优选地,解锁按钮回位机构包括挡板、第二弹簧和导向推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解锁滑槽的头部,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挡板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推板接触。[0013]优选地,所述锁舌的底部设有斜面,所述斜面朝向被锁止物体的移动方向。[0014]优选地,所述凹陷结构的顶部倾斜设置。

3

CN 207934630 U[0015]

说 明 书

2/4页

优选地,所述外壳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壳体与其它机械或结构连

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按压锁止机构,通过在锁舌上设置凹

陷结构,使解锁按键可以从侧面控制锁舌的移动,从而让解锁按键的设置位置有了更广泛选择空间。

[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按压锁止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作为零部件在各中情景下使用。

[00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按压锁止机构,通过设置回位机构,在需要频繁锁止和解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被锁止物与锁舌的接触和移动来完成解锁动作,而在被止物移动至通过锁舌后,完成自动锁止的动作。

[001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按压锁止机构,通过解锁按钮可以保持解锁状态,避免因震动或过载引起的误锁。

[00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按压锁止机构,通过设置解锁按钮回位机构,一方面可以让用户感受到解锁过程是否完成,另一方面,可以让解锁按钮迅速回到初始位置(即锁止状态时解锁按钮所处的位置),使锁止过程更快捷。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在锁止状态下的立体图;[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在解锁状态下的立体图;

[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在解锁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6通过剖视图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的自动解锁和锁止过程,其中,图4表示被锁止物通过前的状态,图5表示被锁止物通过中的状态,图6表示被锁止物通过后的状态;

[0026]图7~9通过剖视图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的解锁按钮回位机构的工作过程,其中,图7表示推动解锁按钮刚与解锁按钮回位机构接触时的状态,图8表示继续推动解锁按钮时的状态,图9表示停止推动解锁按钮后的状态;

[0027]图10~11通过剖视图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的锁止过程,其中,图10表示刚要开始解锁时的状态,图11表示解锁完毕时的状态;

[0028]图12~14通过剖视图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通过解锁按钮回位机构的作用进行锁止的过程,其中,图12表示推动解锁按钮刚与解锁按钮回位机构接触时的状态,图13表示继续推动解锁按钮至第二弹簧压缩至极限的状态,图14表示停止推动解锁按钮后的状态。[0029]图中:1.外壳;2.锁舌;3.解锁按钮;4.锁止滑槽;5.第一弹簧;6.止位钉;7.限制机构;8.解锁滑槽;9.挡板;10.第二弹簧;11.导向推板;12.连接部。

4

[0016]

CN 207934630 U

说 明 书

3/4页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31]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按压锁止机构,包括外壳1、锁舌2和解锁按钮3,外壳1上设有锁止滑槽4,锁舌2能够沿着锁止滑槽移4移动且不能完全脱离锁止滑槽4,锁舌2上设有可供解锁按钮3穿过的凹陷结构,解锁按钮3能够在穿过凹陷结构的过程中推动锁舌2向锁止滑槽4的顶部移动。[0032]该按压锁止机构解锁过程为:推动解锁按钮3,使解锁按钮3的头部进入锁舌2上的凹陷结构,解锁按钮3在穿过凹陷结构的过程中推动锁舌2向锁止滑槽4顶部移动,直到解锁按钮3的头部完全穿过凹陷结构,解锁按钮3的中间部分卡在凹陷结构上,固定住锁舌2,完成解锁过程,并保持解锁状态。

[0033]该按压锁止机构锁止过程为:拉动解锁按钮3,直到解锁按钮3与锁舌2完全分离,推动锁舌2使其向锁止滑槽4的底部移动,完成锁止过程。[0034]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锁止滑槽4内设有回位机构,回位机构能够在解锁按钮3与锁舌2的凹陷结构接触时对锁舌2施加力,使锁舌2具有向锁止滑槽4底部移动的趋势。例如,回位机构包括一根弹簧(以下称为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顶部与锁止滑槽4接触,底部与锁舌2接触。[0035]如图4~6所示,在不使用解锁按钮3的情况下,该按压锁止机构可以通过回位机构完成自动锁止和解锁的过程。图4~6中箭头方向表示被锁止物体通过的方向。被锁止物体与锁舌2接触,推动锁舌2向锁止滑槽4的顶部移动,并对第一弹簧5产生一个压力,使第一弹簧5产生形变,完成自动解锁,当被锁止物体完全通过后,第一弹簧5恢复形变的力推动锁舌2向锁止滑槽4的底部移动,完成自动锁止。

[0036]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使锁舌2能够沿着锁止滑槽4移动且不能完全脱离锁止滑槽4。例如在锁舌2与锁止滑槽4之间通过连接物连接,或者在锁止滑槽4底部距离一定位置设一个阻挡机构阻止锁舌2继续向锁止滑槽4的底部移动。下面给出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不仅能够使锁舌2不能完全脱离锁止滑槽4,还能够引导第一弹簧5的形变,以免第一弹簧5的弹簧圈之间产生纠缠。[0037]如图1~3所示,该具体的设置方式如下,锁止滑槽4顶部开设有孔结构,锁舌2顶部连接有止位钉6,止位钉6的顶部延伸至孔结构的外侧,止位钉6的顶部设有限制止位钉6完全进入锁止滑槽4内部的限制机构7,第一弹簧5套设在止位钉6上。在锁止过程中,当锁舌2向锁止滑槽4底部移动至限制机构7与锁止滑槽4的顶部贴合时,限制机构7卡在孔结构上,锁舌2停止移动。在解锁过程中,当锁舌2向锁止滑槽4顶部移动时,止位钉6也跟着移动,使限制机构7与锁止滑槽4分离。

[0038]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外壳1上设有解锁滑槽8,解锁滑槽8与锁止滑槽4交叉并连通,解锁按钮3能够沿着解锁滑槽8移动。在锁止状态下,锁舌2的凹陷结构的顶部正好对准解锁滑槽8,解锁滑槽8为解锁按钮3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方便操作。

5

CN 207934630 U[0039]

说 明 书

4/4页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解锁滑槽8内设有解锁按钮回位机构,解锁

按钮回位机构能够在解锁按钮3头部穿过凹陷结构后对解锁按钮3施加力,使解锁按钮3具有向解锁按钮3尾部方向移动的趋势。下面提供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如图3所示,解锁按钮回位机构包括挡板9、一根弹簧(以下称为第二弹簧10)和导向推板11,挡板9设置于解锁滑槽4的头部,第二弹簧10一端与挡板9接触,另一端与导向推板11接触。[0040]如图7~9所示,图7~9中的箭头表示手指施加的力的方向,锁止滑槽4将解锁滑槽8分为左、右两部分,在锁止状态下,解锁按钮3在右部,解锁按钮回位机构在左部,解锁按钮3的尾部设有一个与手指接触的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伸出至解锁滑槽外,推动或拉动按压部件就能够带动解锁按钮3向左或向右移动。解锁时用手指推动按压部件,解锁按钮3的头部向左移动,穿过锁舌2的凹陷结构,与导向推板11接触后,手指感受到第二弹簧10的作用,手指所感受到的作用力表示解锁完成,此时可以停止继续推动按压部件。如果推动按压部件的力较大,使第二弹簧10产生了较大的形变,此时,停止推动按压部件,第二弹簧10恢复形变的力就可以使解锁按钮3向右移动,从而使按压部件与解锁滑槽8保持一定的距离。这里对第二弹簧10的弹性系数有一定要求,在解锁状态下,解锁按钮3卡在凹陷结构内,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凹陷结构会对解锁按钮3产生一个压力,弹性系数不可以过大,以免解锁按钮3刚与导向推板11接触时就被弹回到解锁滑槽8的右部。[0041]第二弹簧10弹性系数足够小时,由于凹陷结构对解锁按钮3产生一个压力,因此即使第二弹簧10压缩到极限也无法将解锁按钮3弹回到解锁滑槽8的右部,此时,如图10~11所示,图中箭头表示手指施加的力的方向,解锁需要拉动按压部件才能完成。[0042]当然,也可以适当加大第二弹簧10的弹性系数,使第二弹簧10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无法将解锁按钮3弹回,而当第二弹簧10压缩到极限时能够将解锁按钮3弹回到解锁滑槽8的右部。如图12~14所示,图中箭头表示手指施加的力的方向,将按压部件按压到与解锁滑槽接触,使第二弹簧10压缩到最大程度,此时停止对按压部件施加力,第二弹簧10将解锁按钮3弹回到解锁滑槽8的右部,第一弹簧5推动锁舌2向下移动,轻松完成锁止过程。[0043]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锁舌2的底部设有斜面,斜面朝向被锁止物体的移动方向。如图4~6所示,被锁止物体与斜面接触,推动锁舌2向上移动,而当被锁止物通过锁舌2后,锁舌2落下将被锁止物困在锁舌2的左方。[0044]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凹陷结构的顶部倾斜设置,解锁按钮3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对凹陷结构倾斜的顶部施加一个力,使锁舌2向上移动。[004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外壳1设有连接部12,连接部12用于将壳体1与其它机械或结构连接固定。连接部12上可以开设若干个螺纹孔,方便使用。[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6

CN 207934630 U

说 明 书 附 图

1/5页

图1

图2

7

CN 207934630 U

说 明 书 附 图

2/5页

图3

图4

图5

8

CN 207934630 U

说 明 书 附 图

3/5页

图6

图7

图8

9

CN 207934630 U

说 明 书 附 图

4/5页

图9

图10

图11

10

CN 207934630 U

说 明 书 附 图

5/5页

图12

图13

图14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