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机制,心理学名词,是一种行为保护机制。是当个体遭遇突发侵害时,以损伤对方或保全自己为目标,而实施的有意识的自我保护反应系统。
概念:是指在自我防卫过程中,为了避免外界的侵害所采取的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反击性活动,即通常所说的“打”或“逃”。这是人类的本能,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其主要目的是维护人的安全和尊严,使人不致受到非法的侵害和危害,从而得以生存与发展。作用原理:它包括意识原理和效果原理两个基本方面。前者是指人们之所以做出自我保护反应,是出于某种意识。如:“兔子急了也咬人”,并不是真正想咬人;当面临生命威胁时,人们往往高喊“有鬼!”,并不是真的相信世上有鬼,而是为了壮胆,增加勇气,吓走潜在的侵犯者,尽量减少损失。后者是指自我保护反应的效果,即自我保护的强度。
成因分析:具有人的本能性和动物性。自我保护能力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有遗传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尤其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生理因素:婴幼儿、青春期及更年期都是自我保护反应发生较多的阶段。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可以促进人体内的各种反应。研究表明,性格偏内向者、自尊心强、安全感缺乏的人、小时候受过意外创伤的人、长期居住在城市里的人等,比较容易出现自我保护反应。另外,自我保护反应是建立在现实经验的基础之上的,人生活的圈子越小,自我保护反应就越多。
- 1 -
结构功能:是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一般认为,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起着调节、维持和补充的作用。它属于行为的范畴,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转化为对人们有利的行为,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克服困难;同时,它又可以成为某些人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害他人的工具。在维护人们自身安全、保证社会交往正常进行等方面,它还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安全水平。
人类防御机制按其功能分为四种:一是进攻型防御机制,二是压抑型防御机制,三是抵消型防御机制,四是自动恢复型防御机制。是由实施该种防御的个体决定的,个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动机和个性特征,将自己的需要、动机和个性特征结合在一起,产生与当时情景适应的反应模式。它们互相联系,彼此制约,构成完整的防御机制。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