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苍耳抑菌成分提取工艺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1O月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第4 1卷 双月刊 第5期67~7O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1VERSITY 苍耳抑菌成分提取工艺 杨顺义 ,郭东艳 ,沈慧敏 ,张新虎 (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甘肃农业大学研究测试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用4种不同的溶剂和连续回流、冷浸以及振荡3种方法对苍耳抑菌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以番茄灰 霉病菌、辣椒丝核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黄瓜黑星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真菌进行了抑菌效果比较,.结果表明,丙 酮、甲醇分别为苍耳茎叶和苍耳根的最佳提取溶剂,而连续回流提取法为最佳提取方法. 关键词:苍耳;抑菌成分;提取 中图分类号:S 482.2 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15(2006)05—0067—04 Extractixtractlon techniOn techniq qLie otof eff, eiIecnve anti " anti f ̄ga1l compoS1tlOns ln ’ ’ ’ 1 anthzum sibirzC ’ ● ‘'‘ ‘ YANG Shun—yi ,GUO Dong—yan。,SHEN Hui—min ,ZHANG Xin—hu (1.College of Prataculture.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 2.Instrument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Center.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Four kinds of solvents and three kinds of extracting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extract effec~ tire antifungal compositions in the plant Xanthium sibi ̄。icum,and then the fungistatis obtained were tested with Botrytis cinerea,Rhizoctonia solani,Fusarium oxysporium,Clado,sporium CUCUlt: ̄el'l Tlll Tn and Alt Yn“ ric solan1.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etone was the best for was the best extracting solvents for the stem and leave,and carbinol the root of Xanthium sibiricum.The most suitable extracting mm hod was continu OUS reflux extraction. Key words:Xantk ium sibiricum;antifungal composition;extraction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属菊科(Composi~ 木等[ .张兴等[ 、李云寿等 、冯俊涛等 、李玉 tae)、苍耳属(Xanthium),又称野茄、猪耳、呆耳、常 思、卷耳、爵耳、苍子、苍耳子、野落苏、地葵、羊负来、 道人头、进贤菜、喝起草、野茄、缣丝草、粘粘葵、刺儿 棵、疗疮草、野紫菜、狗耳朵草等.苍耳全草有毒,幼 平等 ]、何静等p 研究表明,苍耳提取物兼有杀虫杀 菌活性.但目前关于苍耳抑蔺作用的研究仪局限于 粗提物的活性筛选,没有对其抑蔺成分的提取工艺 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可能存在有效成分提取不彻 苗、嫩芽、种子的毒性最大n .在医学上,苍耳主要 用于治疗感冒、头风、头晕、目赤、风湿痹痛、拘挛麻 资助基金;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GNSW一 2004—08);t:t肃省教育厅基金项目(032—06). 底甚至漏提等问题,影响了这一宝贵植物农药资源 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就苍耳抑茼成分的提取方 法及提取溶剂进行了初步筛选,现将结果总结报道 如下. 作者简介:杨顺义(1 972一),男,甘肃礼县人,讲师,硕f主要从事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生物农药的手F发利用研究.E—mailt yangshy@gsau. edu.en 通讯作者;沈慧敏,女.教授.博:【 生导师,主要从啦害虫抗药性与生 物农药的开发应用研究.E~mail:ndshm@gsau.edu.cn 收稿日期:2005一I2一O7 1.1.1供试植物苍耳采自陇南礼县,采集时间为 5~6月份.采回后将根、茎、叶、花、果分开.阴凉处 晾干,粉碎后过4O目筛( 一0.37 mm)后密封,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于O~4℃冰箱中保存备用. 最佳提取溶剂提取36 h,提取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 1.1.2供试茵种 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lne— 至少量转入刻度试管中,用丙酮定容为1 g/mL,密 tea)、辣椒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黄瓜枯萎 封,在O~4 C冰箱中保存备用. 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黄瓜黑星病菌(Cla— 1.2.3 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植 dosporium cucumerinum)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 物样品的抑菌活性[】。。.在无菌条件下,取1 mI 提取 naric solani),分别由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和甘肃农 液至2o mL刻度试管,对照组中加入等量丙酮,再 业大学草业学院植物病理系提供. 倒入融化的培养基至1O mL(即供试质量浓度为 1.2方法 0.1 g/mL),摇匀,趁热倒入90 mm培养皿中制成 1.2.1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制备 苍耳茎叶和苍耳 平板,平板凝固后放人生长一致的菌饼(中= 根分别以石油醚、二氯甲烷、丙酮、甲醇(均为分析 6.0 ram).每皿接种1个菌饼,每处理重复3次,一 纯)等4种极性不同的有机溶剂用索氏抽提器进行 定温度下培养至对照长满后,用十字交叉法进行生 平行提取,每处理重复3次.提取液经旋转蒸发仪浓 物活性测定供试真菌菌落生长直径,计算公式为: 缩至少量后转入25 mL具塞试管中,用丙酮定容为 菌落直径(ram)一测量菌落直径平均值一6.0 1 g/mL,密封,O~4℃冰箱中保存备用. 1.2.2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的制备 抑菌率c% 一 堕垦 黧篙 盗墼 1) 冷浸法:取植物样品2O g于具塞三角瓶 2结果与分析 中,在25℃条件下,分别用最佳提取溶剂200、150、 150 mL进行3、2、l d 3次浸渍提取,合并3次滤液 2.1苍耳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 后减压浓缩至少量转入25 mL刻度试管中,用丙酮 的抑制作用 定容为1 g/mL,密封,O~4℃冰箱中保存备用. 苍耳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5种病原菌菌丝生 2) 振荡法:取植物样品20 g于具塞三角瓶 长的抑制作用见表1.结果表明:苍耳茎叶不同溶剂 中,在恒温振荡器(25℃)中分别用最佳提取溶剂 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丙酮提取物 200、150、150 mL进行3、2、1 d 3次振荡提取,合并 对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对番茄灰霉、 3次滤液后减压浓缩至少量转入25 mL刻度试管 辣椒丝核、黄瓜枯萎、番茄早疫和黄瓜黑星病菌菌丝 中,用丙酮定容为l g/mL,密封,在0--4℃冰箱中 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8.43 、100 、100 、 保存备用. 69.7O 和79.48 9,6.可见,苍耳茎叶中的抑菌成分 3) 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抽提法):取粉碎 易溶于中极性有机溶剂丙酮.因此,丙酮为苍耳茎叶 的植物样品50 g装入滤纸筒中,在索氏抽提器中用 的最佳提取溶剂. 表1 苍耳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Tab.1 Inhibition of different solvent extractions of the stem and leaf of Xanthium sibiricum On hypha of 5 kinds of pathogen fungi 注:供试质量浓度为0.1 g/m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5期 杨顺义等:苍耳抑菌成分提取工艺 2.2苍耳根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 抑制作用 高出3.26 、3.06 ,这说明番茄灰霉病菌、辣椒 丝核病菌2种菌对弱极性有机溶剂二氯甲烷提取物 反应更敏感.综上所述,结合溶剂本身的特点和市场 表2所示,苍耳根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不同供试 菌的抑菌活性存在差异,除番茄灰霉病菌以外,对其 它菌的活性抑制差异不显著.其中甲醇提取物对番 茄灰霉、辣椒丝核、黄瓜枯萎、番茄早疫和黄瓜黑星 价格,选择甲醇作为苍耳根的最佳提取溶剂. 2.3苍耳茎叶不同方法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 的抑制作用 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6.74 9/6、82.94 6、 7O.37 、63.25 和62.92 ,普遍较其它溶剂提 取物的高,说明苍耳根中的抑菌成分大部分易溶于 极性有机溶剂.但是,二氯甲烷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 菌、辣椒丝核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OO 、 86.OO 9/6,分别比甲醇提取物的96.74 、82.94 如表3所示,苍耳茎叶不同方法提取物对供试 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差异不大,连续回流提 取法提取物抑菌活性相对较高,对番茄灰霉、辣椒丝 核和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93 以 上,对后2种菌的抑制率达到i00 .因此,选择连 续回流提取法为苍耳茎叶的最佳提取方法. 表2 苍耳根不同溶剂提取物对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tab.2 Inhibition of different solvent extractions of the roo1 ̄of Xanth ium sibiricum on hypha of 5 kinds of pathogen fungi 表3苍耳茎叶不同方法提取物对5种瘸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Tab.3 Inhibition of different method extractions of the stem and leaf of Xanthium sibiricum on hypha of 5 kinds of pathogen fungi 注;①为菌落直径/ram,3次重复之平均数}②为菌丝生长抑制率/ . 2.4苍耳根不同方法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 抑制作用 如表4所示,除番茄灰霉菌以外,苍耳根不同方 法提取物对其它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差 异不大,因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时间短,节省溶剂. 因此,连续回流提取法应为苍耳根最佳的提取方法. 表4苍耳根不同方法提取物对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Tab.4 Inhibition of different method extractions of the root of Xanthium sibiricum on hypha of 5 kinds of pathogen fungi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0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06照 3 讨论 对提取溶剂的选取,从成本、毒性、回收的难易 程度等方面考虑,在实验室内可用丙酮做溶剂,因为 不管是苍耳茎叶,还是苍耳根,丙酮的提取效率均较 高,且毒性较低.3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苍耳有效成 分的提取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各有优缺点.提取 少量样品,用索氏提取较好,所需时间较短,并且可 以提取得很完全,但不能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样品;冷 浸法可以提取大批量样品,不需要其他的仪器设备, 方法简单,但对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不高,并且耗时; 振荡提取的提取率比较高,提取时间也较短,可以提 取对热不稳定的样品,但是需要振荡仪,处理大量样 品时不方便.对不同的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提取方 法,如果提取大量样品,用冷浸法多次提取比较合 适;如果要快速提取的话,则用振荡提取和索氏提取 都可以,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加以选择. 目前,在植物杀菌剂的研究中,所用的提取方法 一般都是索氏、冷浸、振荡等比较传统的提取方法. 这些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需要耗费大量有机 溶剂,易引起人员中毒等.当今新兴流行的超临界流 体萃取和微波萃取因在提取样品中有快速、提取杂 质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它们具备许多常规方法 没有的优点n ].用这些方法来提取苍耳样品,其 结果怎样,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1甘肃师范大学生物系.甘肃经济植物[M].甘肃人民出 版社,1961 [21强 胜.杂草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1欧丽红,秦路平.苍耳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化学成分和 生物活性[J1.药学实践杂志.2000.18(5):346~349 [4] 张 兴.杨崇珍。王兴林.等.西北地区杀虫植物资源初 步调查[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3,28(1):93~98 [5]李云寿,邹华英,唐绍宗.等.14种菊科植物提取物对 菜青虫的杀虫活性[J1.华东昆虫学报。2000.9(2):99 ~1O1 [6]冯俊涛.石勇强.张 兴.等.56种植物抑菌活性筛选 试验[J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OOl, 29(2):65~69 [7] 冯俊涛。祝木金,于平儒,等.西北地区植物源杀菌剂初 步筛选[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30(6):129~133 [8]李玉平.慕小倩.冯俊涛.等.几种菊科植物杀菌活性的 初步研究[J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30(1):68~71 [91何静。沈慧敏.张新虎.七种植物粗提物对常见植物 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J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39 (4):447~450 [101黄彰欣.植物化学保护试验指导[M].北京:农业出版 社.1997 [11]赵淑英,宋湛谦.王秋芬,等.植物农药萃取新技术的 研究进展[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7,4(2):102~ 1O5 [12]汪 虹.李义兵.植物药用成分的萃取技术[J].时针 国医国药,2005,16(10):1030 ̄1032 [131郭陈艳,杨顺义,张新虎.瑞香狼毒根中抑菌成分的初 步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39(3):325~ 3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