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翟续荣
来源:《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第10期
摘 要:6-12岁的小学生进行水中无损伤的运动,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生骨骼肌的增长,锻炼小学生力量、耐力、灵敏等方面的身体素质,同时6-12岁小学生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研究通过一年以上的游泳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于6-12岁小学生学习“自由泳技术”的教学方法,即通过“水陆结合”、“借助游泳浮具”和“多种体位”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更好、更快、更直接地掌握自由泳技术,为小学生自由泳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自由泳;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7)10-0119-3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表明,教学缺少了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增长,国内游泳运动项目逐渐被大众所热爱,然而,我国游泳技能起步时间较短,对小学生自由泳系统的教学方法研究甚少。笔者通过一年以上的亲身参与小学生的游泳培训教学的实践,梳理、总结经验,针对小学生学习自由泳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能够高效率、高程度的掌握自由泳技能。小学生学习自由泳,不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愉悦身心,而且也能作为一种生存技能,在特定场合下可以保护自己。
1 培养小学生对水的熟悉度
对水的熟悉度即为游泳教学中的熟悉水性。在学习任何泳姿前,都需进行熟悉水性的培养。小学生学习游泳与成人学习游泳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小学生对于水的恐惧比成年人要高,而且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也比较差,让其克服对水的恐惧比较困难。6-12岁的小学生学习游泳可以让其带上背漂,漂浮在1.2米游泳池的泳道中进行练习,有效克制其对水的恐惧,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其在水中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这是零基础学生的初步准备阶段。
研究通过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熟悉水性的教学方法,对于6-12岁的小学生采用借助游泳浮具进行教学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小学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能够站在池底的小学生,第二类是不能够站在池底的小学生。这里将在1.2米的游泳池泳道中,身体直立,双脚站在池底,嘴巴能够露在水面上的学生界定为第一类能够站在池底;反之,界定为第二类不能够站在池底。两类小学生的教学步骤如下:
1.1 能够站到池底的小学生
第一步,适应背漂:让学生背上扣上一个浮漂,手上拿着一块浮板,让其双手持浮板在水中进行身体直立行走5米和10米的练习;
第二步,水中闭气:让其双手持浮板,背戴浮漂,在水中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身体直立,双脚站在池底,进行原地低头闷水式的水中闭气练习;
第三步,水中漂浮和站立:让其背戴浮漂,双手抓住池边,双臂伸直,俯卧在水中,进行手、头、脚在同一水平面的低头闷水式原地漂浮练习。漂浮结束时,保持下颚紧贴锁骨动作,
而后屈膝,团身,直至双腿靠近腹部,同时双手向身体后方滑动,直至双臂紧贴身体侧线,保持双臂和双腿的动作,鼻子向外呼气,直至双脚站在池底,然后站直身体。
第四步,水中滑行:让其双手持浮板,双臂伸直,背戴浮漂,俯卧在水中,借助蹬池壁的力度进行手、头、脚在同一水平面的低头闷水式3米和5米的向前滑行练习;而后,让其去掉浮板,双手并拢,指尖朝前,双臂伸直,背带浮漂,俯卧在水中,借助蹬池壁的力度进行手、头、脚在同一水平面的3米和5米向前滑行练习。
1.2 不能够站到池底的小学生
第一步,适应背漂:每个小学生背上扣上一个浮漂,手上拿着一块浮板,让其双手持浮板做无身体姿势限制的5米和10米水中移动练习;
第二步,闭气:让其进行双手持浮板,背戴浮漂,抬头式无身体姿势限制的闭气3米和5米的水中蹬池壁滑动练习;
第三步,水中滑行:让其双手持浮板,双臂伸直,背戴浮漂,先进行无身体姿势限制的原地低头闷水练习;而后,让其俯卧在水中,借助蹬池壁的力度进行手、头、脚在同一水平面的水中低头闷水式3米和5米向前滑行练习;最后,让其去掉浮板,双手并拢,指尖朝前,双臂伸直,背带浮漂,俯卧在水中,借助蹬池壁的力度进行手、头、脚在同一水平面的水中低头闷水式3米和5米向前滑行练习。
2 自由泳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
2.1 自由泳腿部技术
自由泳腿部动作的要点为:髋关节发力,带动大腿,带动小腿,带动脚背做鞭状打水。对于初学者来说,鞭状打水很难做到,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满足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抓住自由泳的要点,不断完善、巩固其自由泳腿部技能,从而形成合理的技术动作定型。自由泳腿部教学无须根据小学生的身高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顺序的分类。教学可以简化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坐体位学习法”,让其臀部坐在岸边,双腿伸直放在池中,左右腿上下交替打水进行练习。
第二步,“俯卧体位学习法”让其双手抓住池边,双臂伸直,背戴浮漂,俯卧在水中做原地漂浮,在此基础上左右腿进行上下交替打水练习。
第三步,“俯卧体位学习法”让其双手持浮板,双臂伸直,背戴浮漂,在浅水区域,借助蹬池壁的力度做水中滑行,在此基础上左右腿进行3米和5米的上下交替打水练习;随后,进行双手持浮板,双臂伸直,背戴浮漂,从浅水区向深水区方向抬头式蹬墙滑行,在此基础上左右腿进行较长距离的上下交替打水练习;最后,让其去掉浮板,借助蹬池壁的力度做水中滑行,在此基础上左右腿进行3米和5米的上下交替打水练习。
自由泳打水的效果与踝关节的柔韧性有很大的关系。不是足背打水,不但不能推动身体前进,反而给了身体向后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倒退。因此向下打水时踝关节要跖屈,而不要背屈,使脚背朝后下方用力,若无法完成,则应进行辅助练习,即先在陆上进行压脚背练习,而后进行压自由泳腿练习,反复多次练习。自由泳打水效果与屈腿下压时所弯曲的弧度密切相关,膝关节弯曲弧度过大,在原地未动,甚至后退,无法掌握弯曲弧度时,需进行辅助练习,即臀部坐在岸边,双腿伸直放于水中,双眼注视腿部打水动作,控制弯曲弧度,进行直腿上抬,曲腿
下压的练习,转俯卧于池边,“半陆半水”上下打腿,多次反复练习。之后,进行自由泳腿部打水的完整练习。
采用“多体位学习法”,一方面,可以加强小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其
身体素质,锻炼其心肺功能。这是零基础的学生为自由泳技术后一阶段的学习所做的初步准备。
2.2 自由泳手臂技术
整个自由泳技术主要动力在于自由泳的手臂动作,它是自由泳教学中的重点。自由泳手臂动作包括四个环节,即入水,抱水,推水,空中移臂。空中移臂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推水动作则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其中自由泳手臂的推水动作是自由泳前进的一大动力,推水动作的好坏要看推水力度的大小、推水速度的快慢以及推水路线的正误等方面来决定。空中移臂需要学习者肩部柔韧性较佳,学习空中移臂动作时,可采用先直臂练习,后屈臂练习的分解教学法,来降低空中移臂动作学习的难度。自由泳手臂划水动作应围绕身体纵轴进行,避免出现过于靠外划水使身体截面积增大,产生较大的阻力。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适宜的自由泳手臂练习方法,可以更好的提升小学生手臂的力量、速度、柔韧等方面的身体素质。按照练习环境来分,可以分为陆上练习和水中练习两个步骤。第一步,陆上练习,采取“站立体位学习法”。让其直立在陆地上,进行“入水———抱水———推水———空中移臂———入水……”单边划臂循环练习和双边交替划臂循环练习。
第二步,水中练习,运用“俯卧体位学习法”。水中原地练习,让其双手抓住池边,双臂伸直,背戴浮漂,做原地漂浮,在此基础上依次进行单边划臂循环练习和双边交替划臂循环练习。
水中前进练习,让其双手持浮板,在浅水区域,做自由泳腿部打水动作,在此基础上,单边划臂和双边交替划臂进行5米和10米的循环练习;最后,让其去掉浮板,在浅水区域,做自由泳腿部打水动作,在此基础上,单边划臂和双边交替划臂依次进行5米和10米的循环练习。
自由泳手臂教学中,教学重点推水动作,小学生在游进过程中,游进的主要动力不来源于推水动作时,则应进行辅助练习,即让其俯卧漂浮在水中,双腿夹浮板,仅靠手臂划水动作进行前进,反复练习。教学的难点空中移臂动作,在学生无法使手臂拿出水面时,则需进行辅助练习,即让其趴在岸边,与游泳池边缘平行,左臂位于水面,左臂沿着泳池边缘进行画圈练习,而后,进行屈臂画圈练习,多次练习后,转换手臂,进行右臂空中移臂动作的辅助练习,多次反复练习。手臂入水动作辅助练习同空中移臂动作辅助练习方法一样,抱水动作可在陆上弯曲身体多次反复练习抱水动作。而后,进行自由泳手臂划水的完整练习。
在自由泳手臂教学结束后,进行自由泳两臂配合教学。根据一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小学生学习自由泳手臂,较多的采用手臂的前交叉配合。两臂配合教学之后,再进行自由泳手臂和腿部动作的配合教学。
向前打腿、划手前进,是自由泳腿部动作和自由泳手部动作教学结束时,应达到的结果。小学生在这两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既能提升自己的体能,又能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
2.3 自由泳呼吸技术
自由泳呼吸技术是头部绕纵轴向水平方向转头换气呼吸,它不同于蛙泳、蝶泳的抬低头式呼吸,仰泳的自由式呼吸的简单,自由泳呼吸是自由泳教学中的难点。自由泳呼吸的好坏决定游进距离的长短。根据一年以上的实践经验,游进过程中,较为舒适的换气方式为双边换气。同时,最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自由泳的身体姿势。自由泳身体姿势对于自由泳游进和换气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身体保持流线型,最大限度的减小阻力。其次,身体围绕纵轴有节奏的转动,有利于自由泳换气动作的顺利进行。学习自由泳呼吸,同样采用水陆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顺序同样为先陆上模仿练习,再进行水中练习,降低自由泳呼吸学习的难度。教学顺序分为陆上练习和水中练习两个步骤。
第一步,陆上模仿教学,采取“站立体位学习法”。让其弯曲身体站在陆地上,低头,单手前平举,眼睛看向斜下方45度,做好换气的基本准备姿势。而后,进行向左转头吸气,转回准备姿势的头部位置向外呼气;向右转头吸气,转回准备姿势的头部位置向外呼气教学。先进行单边换气教学,再进行双边交替换气教学。
第二步,水中练习,运用“俯卧体位学习法”。水中原地练习,让其双手抓住池边,双臂伸直,背戴浮漂,做原地漂浮、打腿动作,在此基础上依次进行单边转头循环练习和双边转头循环练习。
水中前进练习,让其双手持浮板,双臂伸直,背戴浮漂,在浅水区域,做水中滑行,滑行1米后,双腿交替打水,在此基础上,单边转头换气和双边交替转头换气依次进行5米和10米的循环练习;随后进行双手持浮板,双臂伸直,背戴浮漂,从浅水区向深水区方向抬头式蹬墙滑行,滑行1米后,双腿交替打水,在此基础上单边转头换气和双边交替转头换气依次进行较长距离的换气练习。
自由泳呼吸技术是自由泳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抬头换气现象,应进行相应的辅助练习,即在陆上弯曲身体,低头,单手前平举,眼睛看向斜下方45度,伸直右臂,左臂紧贴身体左侧,右耳朵紧贴右臂,头部以右臂为轴向右转头练习,多次练习,反之,亦然。出现转头嘴巴无法露出水面的现象,需进行辅助练习,即在水中抓池壁换气的基础上,两两学生一组,并排站立,让左边的学生俯卧在水中,右边的学生抱住左边学生的腰部,左边同学进行向左转头换气练习时,右边学生轻轻转动左边学生的身体,沿纵轴向右侧小幅度转动练习,多次练习后,两两交换,再进行练习,多次循环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的自由泳换气练习。
自由泳呼气与身体的转动协调配合,才能形成轻松自然的呼吸动作。切忌不要刻意抬头,否则头就偏离了与身体形成的直线,破坏了身体姿势和平衡。
2.4 自由泳完整配合技术
自由泳的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动作都不是孤立的,都要依靠全身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自由泳技术动作完整配合主要是腿部打水、手臂划水和呼吸的协调配合,这些动作互相协调、娴熟地配合,才能产生最佳的完整动作效果。
2.4.1 自由泳手臂和腿部动作的完整配合
在自由泳手臂教学中,涉及到手臂和腿部的练习,为手臂和腿部的完整配合打下基础。根据笔者一年多的实践经验,小学生较多使用用自由泳腿部与手臂配合形式为6:3,即6次腿部打水,3次手臂划水。
2.4.2 自由泳呼吸和手臂动作的完整配合
在自由泳打腿和换气熟练进行时,进行手臂和呼吸的配合教学。让学生依次进行单边1:1划手换气练习和双边3:1划手换气交替练习。教学方法同样采用水陆结合的形式,教学顺序运用先陆上模仿练习,后水中练习。
第一步,陆上模仿练习,采取“站立体位学习法”。让其直立站在陆地上,低头,双手前平举,眼睛看向斜下方45度,做好换气的基本准备姿势。而后,鼻子慢慢向外呼气,左手进行自由泳手臂的抱水,推水,推水时头部开始向左转头,空中移臂时,嘴巴露出水面,张嘴吸气,随着空中移臂头部又转回准备姿势的头部位置,嘴巴向外呼气;反之亦然。
先进行单边换气教学,单边换气要求为一次手臂划水动作,一次转头换气;再进行双边交替换气教学,双边交替换气要求是三次手臂划水,一次转头换气。如,左臂开始第一次划水,头部不动,右臂开始第二次划水,头部不动;左臂进行第三次划水时,转头换气,依次循环。
第二步,水中练习,运用“俯卧体位学习法”。水中原地练习,让其双手抓住池边,背戴浮漂,双腿夹浮板,做原地漂浮动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单边划手转头循环练习和双边划手转头循环练习。
水中前进练习,让其双手持浮板,背戴浮漂,在浅水区域,做水中滑行,滑行1米后,双腿夹浮板,在此基础上,进行单边划水转头换气和双边交替划水转头换气5米和10米的循环练习;随后进行双手持浮板,背戴浮漂,从浅水区向深水区方向抬头式蹬墙滑行,滑行1米后,双腿夹浮板,在此基础上单边划水转头换气和双边交替划水转头换气进行较长距离的换气练习。
2.4.3 自由泳手臂、腿部和呼吸的完整配合
自由泳的完整配合特指在一个划水动作周期中与之配合的腿部打水、手臂划水和呼吸的次数与节奏。自由泳配合技术有多种形式,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得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小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小学生的免疫能力的比例是6:3:1,即6次打水、3次划水、1次呼吸。对于小学生而言,此为长、短距离游进的最佳配合形式。
在自由泳完整配合较为熟练的情况下,去掉学习者的背漂。首先,在浅水区,进行15米和25米的自由泳完整配合游进。其次,由浅水区向深水区的方向,进行长距离的自由泳完整配合游进。
3 结论与建议
1.小学生(6-12岁)学习自由泳的前提是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克服他们的怕水心理,培养他们对水的熟悉度(又称水感)。教学借助游泳浮具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背漂的保护,能够减弱他们的惧水心理,为高效学好游泳奠定基础。2.自由泳教学时,“水陆结合教学法”、“多体位教学法”、“借助游泳浮具教学法”的多样化,对于6-12岁的小学生极具趣味性,且富有挑战性,对于他们快速掌握自由泳技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教学者可将三者结合进行自由泳教学。
3.小学生(6-12岁)学习自由泳,除了采用水陆结合教学外,还应多次采用水中有固定(池边)、无固定(借助浮具)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同时,应初选浅水区进行教学,逐渐过渡到深水区的结合教学,减小学习的难度。进行呼吸技术的教学,应多给予学生信心,给予更多的鼓励,促进小学生更好的掌握自由泳换气技术。
4.小学生(6-12岁)正确的掌握自由泳身体姿势,有助于促进他们身高的增长;自由泳打水、划水的练习,有助于提高他们手臂和腿部肌肉的力量、柔韧以及协调能力;自由泳呼吸的练习,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心肺功能。掌握自由泳技术,作为一种生存技能,在特定场合下可以保护自己,对于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也起到最基础的保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