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验要求
试用ns3模拟仿真一个数据中心网络,并在多对一和多对多模式下进行试验,然后进行抓包,并分析该网络的吞吐量和瓶颈,最后进行改进。网络拓扑如下:
二、 拓扑构建
1. 创建网络,安装节点,共有7个交换机和8个主机
2.创建CSMA链路,共7个区域,area~area7,并设置它们的属性
3.安装协议栈并分配IP地址
三、两种模式的实现
1.多对一
编译
2.多对多
编译结果如下图:
四、 仿真结果分析:
1. 多对一的模式下,在交换机t1上进行抓包分析。
将On-Off Application 的发包速率设为100KBps,用wireshark打开pcap包文件分析。 S3吞吐量图:
S7吞吐量图:
由上图中所示可知s4和s8此时未发生拥塞,吞吐量比较平均。
现将On-Off Application的发包速率设为200KBps,重新抓包,分析pcap包,此时
吞吐量如下图所示: S3吞吐量图:
S7吞吐量图:
由上图中所示可知,S7发生了拥塞,吞吐量波动较大。而S3由于经过交换机较少吞吐量相对变化较小。
比较A,B两次实验可得出,在多对一模式下,系统瓶颈在于与用于接收的主机最近的
交换机与其他交换机相连接的链路上,在本例中即为area 5。
故可改善,将area 5以及area 1(防止下层带宽不够)的带宽属性为2.0Mbps,同时,On-Off Application的发包速率仍为200KBps,重新抓包pcap分析。
S3吞吐量图:
S7吞吐量图:
有上图分析可知,此时S3,S7的吞吐量又回到相对均匀稳定的状态,未发生拥塞。
2. 在多对多的模式下,在交换机a1上进行抓包分析。
将On-Off Application的发包速率设为200KBps,用wireshark打开pcap包文件分析。
此时吞吐量分布相对均匀,未发生拥塞。
将On-Off Application的发包速率设为250KBps,重新抓包,分析pcap包文件。
由上图中所示可知此时发生了拥塞,吞吐量波动较大。 比较A,B两次实验可知,在多对多模式下,系统瓶颈在于顶层交换机相连接的区域上。即area7。
修改area7的带宽属性为2.0Mbps, On-Off Application的发包速率仍为250KBps,
重新抓包分析pcap。
由图可知此时吞吐量分布相对均匀,发生拥塞次数较少。
五、 实验总结
在给定的拓扑结构中,不同的模式下,带宽瓶颈都不同。 1)在多对一模式下,S1为Sink交换机时,带宽瓶颈在area 5 2)而在多对多模式下,带宽瓶颈在于area 7
因此,就算是同一拓扑结构,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改善系统。线路的延迟,数据包的丢失等因素为分析,这些因素也会对系统产生一些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