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肉鸭的饲养管理

来源:九壹网
肉鸭的饲养管理

一、肉鸭饲养管理要点

1、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搞好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2、强化消毒意识,做好卫生打扫工作,重视日常的管理工作。

3、注意药物的使用,由于鸭的消化系统和肉鸡等有一定的区别,所以药物使用时不能完全按照鸡的使用量。同时树立“七分管理,三分用药”的观念。

4、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药物预防程序。树立药物不能代替管理的意识。

5、间隔10天使用一个疗程复方黄芪多糖,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鸭的各种病毒病,提高肉鸭的生产性能。 6、在饲料中添加速效肠毒清或速效鸭疫康,防治肠道疾病。

7、经常让鸭进行洗浴和运动,可以促进鸭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促进发育。 8、鸭耐寒怕热,做好夏天的防暑降温工作。

9、抓住关键点,合理科学的用药,选择合理的用药途径。 饮水给药会造成很大浪费,推荐使用混饲、湿拌料和注射等途径给药。

10、做好卫生清扫工作,注意保持水源的清洁,饮用水最好是长流水。 二、现代养鸭新观念

目的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思想的深度会引起行为改变,要想改变我们目前的养鸭状况,必须从改变我们的观念开始。

l、我养鸭,鸭养我。鸭是我们赚钱的工具,我们每时刻都要善待它,否则它会糊弄我们,给我们带来麻烦。 2、养鸭应不断完善自己,完善饲养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性能赚钱。

3、养鸭是为了赚钱,看的是最终的利润,而不是为了省钱,不要只注重兽药的表面价格,应关注综合生产成本,能带来最大效益的兽药才是最佳选择。

4、在选择饲料添加剂上不要一味追求添油脂,加蛋白,更重要的是鸭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

5、鸭群预防保健比治疗更经济,病死鸭永远也带不来效益,健康鸭群的费用开支为:预防药>治疗药。 6、养鸭要注意细节,将小事做到做好;养鸭的黄金原则:每天观察,每个棚每个圈的每只鸭; 7、不要只关心烈性传染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寄生虫,慢性肠炎,他们会偷走我们很多钱;

8、信息和饲料一样重要,这也是我们在养鸭过程中必须的生产要素,信息不灵,犹如盲人骑马,风险很大,养殖户朋友一定要随时掌握现代科学养鸭信息,才能保证养鸭赚钱,多赚钱。 三、肉鸭健康计划

(一)消毒计划:1天,6天,11天,17天,22天,27天用消毒快线带鸭喷雾消毒(活疫苗期除外);含氯消毒剂因其挥发性、刺激性大不宜用作带鸭消毒,可以用来作养鸭用具的洗刷浸泡消毒;肉鸭出栏后在环境消毒用3~5%火碱效果最好。

在疫苗免疫前后,氯霉素类,磺胺类,丁胺卡那,激素类,痢特灵,抗病毒药物,消毒剂禁用。良好的疫苗免疫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疫苗的运输、保存和使用方法。 (二)药物预防: 方案一:

1、2~6天 用贝贝佳+葡萄糖+红牛快补饮水,对鸭群进行净化,清理垂直携带的沙门细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预防白痢、脐炎。

2、12~16天 用鸭鹅易康或世纪双抗或金锥芪力素饮水,金冰拌料,预防感冒、下痢。

3、22~25天 用鸭鹅杆膜净饮水,大白沙拌料,预防大肠杆菌、浆膜炎、防止中后期死亡尖峰和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发生。 方案二:

1、2~7天 用贝贝佳+葡萄糖+红牛快补饮水,对鸭群进行净化,清理垂直携带的沙门细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预防白痢、脐炎。

2、17~21天 用喜来乐或鸭鹅杆膜净饮水,预防大肠杆菌、浆膜炎、防止中后期死亡尖峰和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发生。用劲感康或独抗饮水,金冰拌料,预防感冒、鸭瘟等病毒性疾病。

本用药程序可根据各地疫病流行情况及饲养环境的不同随时加以调整,仅为参考。

养殖效益=(品种+环境+营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一切方案成功实施的保证。养殖已进入微利时代,每一个养殖户朋友应冷静下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挖掘肉鸭的生产潜力,完善饲养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以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肉鸭饲养管理程序 进雏前1~2周:

准备育雏舍,搞好清洁卫生工和消毒工作。彻底打扫好鸭舍卫生,用2~3%的火碱地面泼洒后,再用高效消毒剂消毒快线消毒,最后用福尔马林熏蒸,空闲1~2周。于进雏前1~2天打开门窗,放掉剩余气体,并将舍温升到30℃左右,因为在常温下通风,福尔马林不能彻底散发,遇热会蒸发有害气体,所以必须提前提高舍内温度,并打开门窗,让有害气体彻底散发。水槽、料糟要加满饮水和饲料;并修补己坏的器具和房舍,每平方米安装5瓦的白炽灯。 1日龄:进雏后300~500只/群一个育雏伞或一小栏,及时开水、开食、自由来食,随吃随添,平均每只全天30克料左右。光照24小时,饮水充足。饲养密度20~30只/米2(地面平养)、30~50只/米2(网上平养)、60~65只米2(笼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9~31℃,育雏室的温度是否合适,除了根据温度计外,还可以从雏鸭的动态表现出来,当室内温度合适时雏鸭活泼好动,采食积极,饮水适量,过夜时均匀散开;若温度过低,则雏鸭密集聚堆,靠近热源,并发出尖叫声;若温度过高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食欲降低,活动减少;若有贼风(缝隙风、穿堂风)从门窗吹进,则雏鸭密集在热源的一侧。饲养管理人员应根据雏鸭对温度的反应动态,及时调整育雏温度,做到“适温休息,低温喂食,逐步降温”。以后各日龄的温度控制方法如下:在第一日龄舍温为29~31℃,到第三周即21日龄时达到舍温即18~21℃,在此过程中需要逐步降温,即1~21日龄每天降低0.5℃左右,直至达到舍温后不再降低。雏鸭的体内水分含量大,约占75%。若室内高温、低湿会因室内环境干燥,使雏鸭脱水,羽毛发干;若群体大、密度高,活动不开,会影响雏鸭的生长和健康,加上供水不足甚至会导致雏鸭脱水死亡。湿度也不能过高,高温、高湿易诱发球虫病等多种疾病。因此肉鸭舍的湿度控制应该为:第一周相对湿度为65%,第二周相对湿度为60%,第三周相对湿度为55%。

雏鸭的开水:教初生的雏鸭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由于雏鸭从入孵到出壳时间较长,且育雏器内的温度较高,体内需水较多,因此,必须适时补充水分。雏鸭一边饮水,一边嬉戏,雏鸭受到水的刺激,生理上处于兴奋状态,促进新陈代谢,促使胎粪的排泄,有利于开食和生长发育:下面介绍饮水器“开水”,在干净的饮水器里注满清洁的饮水,放在保温器四周,让其自由饮用.起初要先进行调教,可以用手敲打饮水器的边缘,引导雏鸭饮水;也可将个别雏鸭的喙浸入水中,让其饮到少量的水、只要有个别雏鸭到饮水器边上来饮水,其它雏鸭就会跟上来。 ※雏鸭的“开食”饮水后一小时左右就可以开食,喂食的原则是“少喂多餐逐步过渡到定时定餐”。 ※2日龄:光照23小时,控光1小时。自由采食,温度下降0.5℃,平均每只鸭全天采食31克。 ※3日龄:光照23小时,控光l小时。自由采食,温度下降0.5℃,平均每只鸭全天来食32克。

※4日龄:自由采食、饮水,每只鸭全天采食34克,光照改为每天5时开灯,晚上9时关灯,白天利用自然光照,温度降0.5℃。

※5~7日龄:同4日龄,采食置每只每天34~36克,至一周龄结束,舍温降至24~26℃,早晚补充光照。

※8~14日龄:饲喂量平均每天每只105克,8~10日龄65~90克,9~14日龄95~116克。饲喂次数改为每天6次,早晚喂料时补充光照。饲喂密度,地面平养为20~30只/米2,笼养有60~65只/米2下降为30~40只/米2,网上平养有30~50只/米2下降为15~25只/米2。并可视情况去掉保温伞和护围。温度每天下降0.5℃,14日龄时温度可达到20~22℃。

※15~21日龄:饲喂量每只每天平均150~165克,在20日龄和22日龄分别加入25%和50%的生长育肥期饲料。整个育雏期,一定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饲喂次数改为每日5次,早晚喂料时补加光照。饲养密度地面平养由10~15只/米2下降为7~10只/米2,网上平养由15~25只/米2下降为10~15只/米2、笼养由30~40只/米2下降为25~30只/米2。至3周龄结束,使其能适应自然温度。 ※22~28日龄:

(l)转群:涉及到转群(笼养转为平养,舍饲平养转为半舍饲平养)的应提前1周做好新鸭舍的准备,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2)换料:育雏料换为肥育料,料槽每只10cm以上,水糟每只1.5cm以上。

(3)温度、光照:采用自然光照育肥,冬季舍温不到10℃时应加温。采用自然光照,早晚开灯喂料,每平方米用5瓦的白炽灯。

(4)密度:地面平养7~9只/米2,网上平养可加至14~18只/米2。

(5)饲喂:共4次/日,早上6时开灯饲喂,上午11时,下午5时,晚上11时开灯加料.4周龄平均每只每天采食160克,自由饮水。

(6)垫料:垫料干燥,更换垫料。 ※29日龄以后:

(l)密度:5~7只/米2,网上平养可加至10~14只/米2。

(2)饲喂:时间安排不更改,7周龄平均每只每天喂料量250克,8周龄220克。 五、肉鸭饲养的常用技术 1、肉鸭饲养的三种方式:

※地面平养:水泥或砖铺地面撒上垫料即可。若出现潮湿、板结可局部更换厚的垫料.一般随鸭群的进出全部更换垫料,可节省清圈的劳动量。但采用这种方式舍内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中否则垫料潮湿、空气污浊、氨气浓度上升,容易诱发各种疾病:选种管理方式缺点是需要大量垫料,舍内尘埃多、细菌也较多等等。各种肉用鸭均可采用这种饲养管理方式。

※网上平养:在地面以上60cm左右铺设金属网或竹条、木栅条。这种饲养方式粪便可有空隙中漏下去,省去日常清圈的工序,防止或减少由粪便传播疾病的机会,而且饲养密度比较大。网材采用塑料或铁丝编织网时,网眼孔径0~3周龄为10毫米×10毫米,4周龄以上采用15毫米×15毫米,网下每隔30厘米设一条较粗的金属架,以防网凹陷,网状结构最好是拆装式的,以便装卸时易于起落。网面下可以采用机械清粪设备,也可用人工清理。采用竹条或栅条时,竹条或栅条宽2.5厘米,间距1.5厘米,这种方式要保证地面平整,网眼整齐,无刺及锐边。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鸭舍长度和宽度分成小栏。饲养雏鸭时网壁高30cm,每栏容150~200只雏鸭。食糟和水槽设在网内两侧。 ※笼养:目前在我国,笼养的方式多用于养鸭的育雏阶段,并正在推广中。笼养可提高饲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60~65只,如果分两层,则每平方米可饲养120~130只。目前一般采用单层笼养,但也有采用两层重叠式或半阶梯式笼养。布局一般采用中间两排或南北各一排,两边或中间留通道,笼子可用金属或竹木制成,长2米,宽0.8~1米,高20~25厘米。底板采用竹条或铁丝网,网眼1.5厘米2, 两层叠层式,上层底板离地面120厘米,下层离地面60厘米,上下两层之间设一层粪板。单层式的底板离地面l米,粪便直接落到地面。食糟置于笼外,另一边设常流水。 2、雏鸭的分群:

※雏鸭转入育雏室后,应根据其出壳时间的早晚、体质的强弱和体重的大小,把体质好的和体质弱的雏鸭分开饲养,特别是体质弱小的弱雏,要把它放在靠近热源,即室温较高的区域饲养,以促使“大肚脐“雏鸭完全吸收腹内卵黄,最终提高成活率。体质差不多的雏鸭也应分群饲养,雏群的大小以200~300只为宜。第一次分群后,雏鸭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又会出现大小强弱的差别,所以要经常把鸭群中体质太强和体质太弱的雏鸭挑选出来,单独饲养,以免“两极分化”。即因抢食抢水能力的差异,而强的更强,弱的愈来愈弱。通常在8日龄和15日龄时,结合密度调整,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分群。 3、雏鸭的洗浴和运动

※雏期内洗浴和运动可以促进鸭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促进发育,但雏鸭的尾脂腺尚不发达,初期洗浴的时间要短,水要浅。一般要在地上铺塑料薄膜.把四周垫高3~5cm,薄膜中间倒入温水,从出壳后的第3天起,每天把雏鸭赶入水中嬉戏5~8分钟,然后赶到无风太阳下或有干草的舍内,使羽毛迅速干燥,以免受凉。天冷时洗浴在中午进行,每天一次,夏季每天可洗浴2~3次,时间稍长一些。夏季洗浴,不但可增进运动,还有防暑降温作用。l周龄以后的雏鸭可在5~10厘米深的水池内洗浴,每次洗10分钟左右。2周龄以后,可放到15~2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洗浴时间,直到自由游泳。

※除水浴外雏鸭的运动还有两种形式,一是室内运动,即每隔20分钟左右,将躺睡的鸭子徐徐哄赶,沿鸭舍四周缓慢而行,避免雏鸭久卧在潮湿的垫草上,导致胸部及腿部疾患.如果此时垫草已经潮湿,一边驱赶一边撒上一层干净的垫草,使雏鸭能舒舒服服的睡在干燥的垫草上;另一种是室外运动,将雏鸭徐徐的赶到运动场上,使它接触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l周龄左右的雏鸭,在室内外温差不超过3~5℃时,即可把它放到运动场上。初放时,以中午为好,每次活动15~20分钟,随日龄增加,逐步延长室外活动时间。雨雪天气,切不可外放。夏季气温高,阳光强烈,室外运动场要搭凉棚遮荫以免中暑。运动场的前方最好要有水面(池塘或河流)或人工挖一水池,天热时,稍大的雏鸭能自由到池中洗澡,可以防暑降温。人工挖的水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高度,最浅处水深可达5~10cm,最深处可达30~40cm.池水必须清洁,最好是活水,以免腐臭。 4、过渡期的饲养管理:

※饲料:从雏鸭舍转到中雏舍的前3~5天,将雏鸭料逐渐调换成中雏料,使鸭子慢慢适应新的饲料。

※温度:鸭舍一般不加温,但在寒冷的季节,若自然温度与育雏末期的温度相差太大(一般3~5℃)会引起感冒,应在开始几天适当加温。

※转舍:转舍前必须空腹方可进行。逐步扩大饲养面积:雏鸭一下地,活动量增大,一时不适应,会造成喘气、拐腿,重者瘫痪。因此刚下地时,地上面积不易过大,应适当圈小些,待2~3天后再逐渐扩大。 5、沙砾的添加:

※为了满足肉鸭生理机能的需要,应在中雏鸭的运动场上专放几个沙砾小盘,或在精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沙砾,这

样不仅能提高饲料消化率,节约粮食,而且能增强消化机能,有助于提高鸭的体质和抗逆能力。 6、疫病防治原则:

※有效的防疫是降低养殖风险的根本保证.切记”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单从药物的使用来讲,治疗用药的剂量是预防用药的两倍,而且,由于鸭的解剖生理特点,不能像哺乳动物一样有横膈膜将胸、腹腔分隔开来,所以容易导致胸、腹腔的混合感染。如果发现不及时,治愈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应根据本地的具体特点,寻找出发病的规律性,制定切实可行防疫计划。例如:鸭子在16日龄左右出现大肠杆菌、浆膜炎症状,则应于5~7日龄于小鸭皮下注射大肠杆菌、浆膜炎二联苗。

※12~13日龄左右开始投喂预防药物,例如金冰或鸭鹅易康,连用3~5天。在小鸭肝炎流行的区域应于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预防病毒性肝炎的疫苗;在爆发小鸭病毒性肝炎的饲养场,及时颈部皮下注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一般而言,只要前期管理得好,三周龄以上的肉鸭不易生病。

无公害食品肉鸭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肉鸭生产过程中引种、环境要求、饲养要求、兽药使用、卫生消毒、日常管理和生产记录各关键环节的管理技术指标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无公害食品肉鸭的大型肉鸭饲养企业和中、小型肉鸭饲养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263 肉鸭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农业部(2001)通知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第193号(2002)公告 《兽药停药期规定》农业部第278号(2003)公告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2002)公告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全进全出制 all-in and all-out svstem

同一鸭舍或同一鸭场只饲养同一批次的肉鸭,同时进、出场的管理制度。 3.2 净道unpolluted road

供鸭群周转、人员进出、运送饲料和垫料的专用道路。 3.3 污道polluted road

供鸭场粪便、其他废弃物及淘汰鸭出场的道路。 3.4 鸭场废弃物 duck farm waste

指鸭场在肉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鸭粪(尿)、病死鸭和孵化厂废弃物(蛋壳、死胚等)、过期兽药、残余疫苗和疫苗瓶等。

3.5 疫区 epidemi cfocus

在发生严重的或当地新发现的动物传染病时,由县以上农牧行政部门划定,并经同级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实行封锁的地区。 4、引种

4.1 生产肉鸭所用的商品代雏鸭应来自具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父母代种鸭场或专业孵化厂,需经产地

动物防疫检疫机构的检疫。应符合 GB l6549 的要求。 4.2 雏鸭不应携带沙门氏菌属的各类细菌。 4.3 雏鸭不应从疫区购买引进。 5、环境要求 5.1 鸭场选址

5.1.1 鸭场应建在地势较高、干燥、采光充分、易排水、隔离条件良好的区域。

5.1.2 鸭场周围3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lkm以内无屠宰场、肉品加工,或其他畜牧场等污染源。 5.1.3 鸭场距离干线公路、学校、医院、乡镇居民区等设施至少lkm以上,距离村庄至少500m以上。鸭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5.1.4 鸭场不允许建在饮用水源、食品厂上游。 5.2 鸭场或鸭舍建筑卫生质量要求

5.2.1 鸭场分为生活区(包括办公区)和生产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生活区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养殖区应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鸭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鸭场净道和污道分离。

5.2.2 鸭舍墙体坚固,内墙壁表面平整光滑,墙面不易脱落,耐磨损,耐腐蚀,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舍内建筑结构应利于通风换气,并具有防鼠、防虫和防鸟设施。

5.3 鸭场周边环境、鸭舍内空气质量应符合 NY/T 388 标准提出的指标要求。 6、饲养要求 6.1 饮水

肉鸭自由饮水,水质应符合 NY 5027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每日清洗饮水设备,保证饮水设备清洁。 6.2 饲喂

肉鸭饲喂一般采用自由采食或定期饲喂。饲料每次添加应适量,保持饲料新鲜,防止发霉变质。饲料应保存在干燥的地方。不应将饲料放置在鸭舍内。 6.3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6.3.1 肉鸭饲料卫生指标应达到 GB l3078 《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饲料配制应以肉鸭生长发育各阶段的营养需要量为依据进行配制。肉鸭饲料营养成分含量建议达到饲养品种《肉鸭饲养手册》提供的指标要求。 6.3.2 肉鸭饲料中不应使用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等。

6.3.3 不应使用被其他化学品污染的饲料、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其他畜禽副产品。不应使用霉变饲料、抗生素滤渣。

6.4 温度与湿度

1日龄~3日龄雏鸭舍内温度宜保持在30℃以上,随后每周鸭舍内环境温度下降3℃~4℃,直至室温。肉鸭舍内地面、垫料应保持干燥、清洁。 6.5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与肉鸭的生长发育、饲料转化率及健康水平紧密相关。表1给出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饲养方式肉鸭的适宜饲养密度。 表1 肉鸭饲养密度

品种类型 饲养方式 生长期(周龄) 1~2 3~5 6至上市

大型肉鸭品种 网上平养 ≤ 25 10 5 (北京鸭系列) 地面平养 ≤ 30 8 4 中小型肉鸭品种 网上平养 ≤ 30 20 10 地面平养 ≤ 25 15 8 6.6 光照

肉鸭饲养过程中,宜提供24h光照。夜间宜采用弱光照明,光照强度为10~15lx(每lm2面积2~3W)。鸭舍内应备有应急灯。

7、防疫与兽药使用

7.1 防疫

遵照 NY 5263 执行。 7.2 兽药使用

7.2.1 药物性饲料添加剂

肉鸭饲料中使用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应符合2001年农业部《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的规定。不应在饲料中添加各种镇静剂、兴奋剂、激素、砷制剂(包括有机砷制剂)等化学品或生化制剂等违禁药物。 7.2.2 治疗性药物

肉鸭禁用药物应严格遵守农业部第193号公告、农业部第278号公告和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的规定。政府部门在本标准发布之后公布的其他禁用兽(禽)药品种同样适用于本标准。 7.2.3 休药期

肉鸭在出栏前应停止使用一切药物及药物性饲料添加剂。休药期长短取决于所用药物品种,应符合农业部第278号公告的规定。 8、卫生消毒 8.1 消毒剂

消毒剂应选择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有生产许可证和批准文号、允许使用的产品,应选择对人和鸭安全,对设备腐蚀性小、环境污染小,在自然界中能分解为无毒、无害产物的消毒剂。消毒剂及其分解产物在动物体内无积累作用。

8.2 消毒制度 8.2.1 环境消毒

生产区和鸭舍门口应有消毒池,消毒液应定期更换。车辆进入鸭场应通过消毒池,并用消毒液对车身进行喷洒消毒。鸭舍周围环境宜每2周消毒1次。鸭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宜每月消毒1次。 8.2.2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工作衣。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人生产区。进人生产区的外来人员应严格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更换一次性防疫服和工作鞋,脚踏消毒池,按指定路线行走,并记录在案。 8.2.3 鸭舍消毒

在进鸭或转群前,将鸭舍彻底清扫干净,应采用0.1%的新洁尔灭或4%来苏儿或0.3%过氧乙酸或次氯酸钠等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允许使用的消毒剂类型进行全面喷洒消毒。 8.2.4 用具消毒

定期对喂料器、饮水器等用具进行清洗、消毒。消毒剂应采用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允许使用的消毒剂类型。 8.2.5 带鸭消毒

鸭场应定期进行带鸭消毒。在带鸭消毒时,宜选择刺激性相对较小的消毒剂,常用于带鸭消毒的消毒药有0.2%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0.1%次氯酸钠等。场内无疫情时,每隔2周带鸭消毒1次。有疫情时,每隔1d~2d消毒1次。

9、日常管理要求

9.1 肉鸭饲养宜实行全进全出制度。至少每栋鸭舍饲养同一日龄的肉鸭,同时出栏。 9.2 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应从事养殖工作。饲养员不应互相串舍。

9.3 技术管理人员、兽医师在检查不同日龄鸭群的生长、健康与管理情况时,应在进人鸭舍时严格消毒,先走访年轻的鸭群,后走访老龄鸭群。

9.4 鸭舍内工具应固定,不得互相串用,进鸭舍的所有用具必须消毒。 9.5 饮水系统不应漏水,要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

9.6 弱鸭应隔离饲养,病鸭、残鸭应由兽医进行诊治,并及时淘汰无经济价值的鸭。不允许在场内剖检病鸭。应及时捡出死鸭,并装袋密封后焚烧或深埋,切忌随意丢弃。使之符合 GB l6548 的规定。鸭场不应出售病鸭、死鸭。 9.7 鸭场内不得饲养其他畜禽。 9.8废弃物处理

使用垫料的饲养场,采取鸭出栏后一次性清理垫料,饲养过程中垫料潮湿要及时清出、更换,网上饲养时应及时清理粪便。清出的垫料和粪便在固定地点进行堆放,充分发酵处理,作为农用肥料。堆肥池地面应为混凝土结构。鸭场产生的污水应进行2级沉淀后排放或作为液体肥料。污水排放标准应达到 GB l8596 的要求。 9.9 灭鼠

定期投放灭鼠药,控制啮齿类动物。投放鼠药要定时、定点,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做无害处理。 9.10 暴发大规模传染病的肉鸭不应做为无公害产品。

9.11 杀虫

防止昆虫传播传染病,用高效低毒化学药物杀虫。喷洒杀虫剂时避免喷洒到鸭体上,避免污染饲料和饮用水。 10、生产记录

鸭场饲养出栏的每批肉鸭应有完整的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饲养的肉鸭品种、进雏日期与数量、饲料来源、饲喂量、鸭舍温度、饲养密度、免疫、卫生消毒、发病、兽药使用等情况。记录档案保存期2年。

第一天至第七天的管理

一、要点:把好“教口”、“温度”关。

1、教口:在雏鸭出壳十二小时内教口为宜,教口即开始“喂水”“喂食”。应坚持“先喂水后喂食,无水不喂食”的原则。

“喂水”常用双抗药水即青霉素800万单位,链霉素200万单位,兑水2.5公斤,可用于1000只雏鸭教口。之后用氟哌酸饮水三天或用万分之二的土霉素饮水三天,亦可用高猛酸钾兑水配成暗红色(千分之一)饮水三天。 喂水之后,应迅速“喂食”。一般用料盘教口,亦可用蛇皮油布(花格彩条油布)喂食。常用小破粒型高能量、高蛋白粒料,采取少给勤添、自由采食方式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雏鸭前三天的饮水中应投入维生素,添加剂等,以利于雏鸭尽快从运输引起的应激反应中恢复过来,同时,雏鸭料必须杜绝大颗粒,防止鸭群生长不整齐。 2、温度

一般而言,育雏温度可分为高温、低温、适温三种方式。

高温育雏:雏鸭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好,饲料报酬高。但对房舍和保温条件要求高,燃料耗用多,成本较大,雏鸭进入大鸭舍时应有个缓冲期,即逐渐脱温,适应外界环境防止感冒等疾病发生。 低温育雏:雏鸭成活率低(相对高温育雏而言),其主要原因是雏鸭早期怕冷而挤压成团,“扎堆”取暖所致。此方式饲料报酬低,雏鸭生长发育较慢,但雏鸭受低温环境的煅炼,体质较为强健,适应性较强,可节省燃料费用。 适温育雏:处于高温或低温之间,从饲养效果看,较为理想。温度适宜,雏鸭感到舒适,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羽毛紧凑而有光泽。休息时均匀静卧。生长发育好、整齐、体质健壮。 第八天至第十四天的管理 一、

要点:把好“脱温”“转舍”“换料”三关。

1、脱温:雏鸭在育雏室一般要渡过7-15天时间才能转入大鸭舍(饲养成鸭的鸭舍)。故此,在转鸭舍前二至三天必须逐渐脱温,即使雏鸭从育雏室的高温逐渐适应室外自然气温。一般逐渐增加育雏室的开窗个数和开窗通风时间为主要方式,使室内与室外温度一致。

2、转舍:转舍即从育雏室转入饲养成鸭的鸭舍。转舍前,首先将大鸭舍清洁消毒,待舍内干燥后,铺上洁净无污染的锯沫或稻草。同时,对雏鸭投喂抗应激反应的药物(如多维)和用青、链霉素饮水。转栏当天,停食一餐,只供饮水,尔后再转舍,并按大、中、小分群。转舍后的前三天,严防鸭群“扎堆”,一般2小时赶动一次。

没有专用育雏室的养户,应视场地情况灵活运用。在渔池或水塘边饲养肉鸭的,应注意水场大小的适度和鸭群下水处斜坡的平整度。水场不宜过大,围网离水底5公分高为宜。鸭群最初几次下水,应在中午或温暖的时候进行,每次十分钟左右,防止溺死鸭子。应当注意的是:鸭舍离水塘边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便于鸭群户外活动和下水后理毛,晒太阳,禁止鸭群下水后直接进鸭舍,杜绝鸭舍潮湿,浠泥烂草遍地的现象发生。

3、换饲料:雏鸭从育雏室转入成鸭舍后,待鸭群适应新环境后,要进行换料工作。全期使用颗粒料的,要用二至三天时间将雏鸭料逐渐变换成中鸭料或直接换成大鸭料。对于后期使用粉料(或黄灰)的用户,要在换料前,准备一些营养价值高的粉料混入粒料中过渡,以减少鸭群因换料出现生长“停滞”造成的损失。同时饲料中开始投放蛋氨酸,赖氨酸、食盐、多维、喹乙醇等(每百斤饲料中添加量分别为:蛋氨酸16克,赖氨酸30克、多维10克、喹乙醇3克,食盐100克,氯化胆碱12克)。待鸭群完全换料后以自由采食方式饲养为宜。

对于单独使用稻谷、小麦等加浓缩料的养户应在雏鸭料使用的最后五天搭配过渡,其配比一般在浓缩料生产厂家指导用量的基础上提高一些,具体视鸭群状况而自定。 二、主要病症及防治

1、流感:

鸭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轻度呼吸道症状的一种疾病,继发细菌感染是致死的重要因素。

临床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两脚发软,蹲地、颤抖。病初打喷嚏,鼻腔内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鼻孔经常堵塞,呼吸因难,鼻音似“爆破”声,常有甩鼻动作,伴随鸭体发执,体温升高。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是鼻腔粘膜发炎,在鼻腔和眶下窦中,充有浆液或粘液,有的病例则呈干酷样,脾脏肿大数倍,肝肿大表面有纤维素性物覆盖。

预防:在作好“脱温”工作的前提下,转入成鸭舍的雏鸭要避免成鸭舍与育雏室温差太大,在选择适宜时机轩栏的同时,要在成鸭舍内每天添加垫料,保持鸭舍干燥。

治疗:青霉素每只1万单位饮水即可。亦可用阿斯匹林或氯霉素类拌粉料治疗。 2、白痢

监床症状:病雏畏寒,拥挤在一起,身体卷缩,不食或少食,拉白色糊状稀粪,肛门周围粘满粪便。 病理变化:心包液增多,混浊,心包膜和心外膜常发生粘连,肝显著肿大、质脆。

预防:保持舍内清洁、干燥。注意饮水卫生,定期消毒。饲料中拌入万分之二痢特灵,连续使用五天。 治疗:

(1)痢特灵万分之四拌粉料或饮水五天。 (2)土霉素千分之四拌料连用三天。

(3)青霉素每只2000单位,溶水拌料连用三天。 3、鸭副伤寒(沙门氏菌病)

鸭副伤寒病是由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严重下痢,引起雏鸭大批死亡。

临床症状:病鸭食欲废止颤抖、喘气、眼睑水肿,眼和鼻流出清水样分泌物。水样腹泻肛门常有稀粪粘糊着。烦渴、步态不稳,常突然跌倒死亡,故有“猝倒病”之称。

病理变化:肝肿大、古铜色、肝实质有细小灰黄色坏死点(副伤寒小结节)。胆肿大、肠粘膜充血或出血。盲肠内有干酪样的物质形成的栓子。

预防:经常搞好鸭群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杜绝成年鸭和雏鸭混合饲养。重视种蛋、孵化器、育雏室、用具及器具的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灭活菌苗预防接种。 治疗:

(1)大群可用氯霉素每只口服10-20毫克,每天2-3次喂给,或用每5公斤料拌入2.5克该药。 (2)可在饲料中拌入0.5%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基嘧啶治疗,连用3-5天。

(3)用0.03-0.04%痢特灵混入日粮中喂给或用0.01-0.02%痢特灵溶解在水中,让鸭群空腹饮服,连用3-5天。停喂1-2天,再用3-5天。

(4)青霉素水剂每只雏鸭口鼻腔内滴服7000单位,每天2-3次,连用3天。 4、大肠杆菌病:

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龄的鸭均易感染,以雏鸭最易感染。

临床症状:精神沉郁、毛松、厌食、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下痢带有青白色粘液或混有血丝、气泡、跛行。 病理变化:肝肿大、易脆。心肝表面出现广泛性白色纤维蛋白样渗出物。

预防:保持鸭舍清洁卫生,作好消毒工作,适当调整鸭群密度,注意空气流通,定期适时更换浴水。用0.3%过氧乙酸对鸭舍进行水消毒,每周二次,可降低空气及鸭体的大肠杆菌含量,减少疾病发生。

治疗: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生素类和呋喃类药物均有较好效果。为防止耐药性的大肠杆菌菌株,要经常变换药物,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

氟哌酸:按0.01%比例,加入饲料中,拌均,连用3天。

土霉素碱:按0.08%-0.1%比例,加入饲料中,拌均,连用5-7天。 氯霉素粉:按0.04%-0.05%比例拌料,连用3-5天。

敌菌净粉:按0.02%-0.04%比例拌料,连用3-5天,也可以单用或与抗生素类药合用。 呋喃唑酮(痢特灵):按0.02%-0.04%比例拌料,连用5-7天。可以单用,也可与其它药物交替使用。 5、鸭真菌性肺炎(曲霉菌病)

鸭真菌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幼龄小鸭,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成年鸭多为散发。

临床症状:病鸭呼吸困难,呼吸时头、颈常向上伸,张口喘气,细听有气管罗音。眼鼻流液,眼发炎、眼睑下有干酪样凝块,舌腭上微绿色痂块及化脓性覆盖物,后期下痢,吞咽困难。 病理变化:肺、气囊和胸腹腔有针尖至小米大结节。

预防:改善饲养管理,不用发霉垫料,不喂发霉饲料,注意保温、防止潮湿,合理密度。 治疗:

(1)用1:3000的硫酸铜水溶液作饮水,连用3-5天,症状明显的可吸管投服。

(2)每只每月日用2-4万单位制霉菌素(每片50万单位)拌在饲料中喂给,也可按每只病鸭1-2万单位溶于水中饮水,连用3-5天。

(3)病初用0.05%紫药水(即结晶紫药水)另加入2-5%糖水混合,代替病鸭饮水,连用3天。对症状明显、食欲不良的重病鸭,每只可用0.1%紫药水胸肌注射0.2毫升,每天2次。 三、注意事项

1、雏鸭从育雏室转入成鸭舍前脱温不易太陡,要缓慢,防感冒。 2、更换饲料要缓慢进行,逐渐调换,不可一次到位。 3、雏鸭转入成鸭舍后,作好防鼠害等工作。

4、使用麦灰、黄灰的养户,注意原料来源地或原料是否清洁无毒无害无污染。

5、在饮水中注意定期投放消毒剂。夏秋季节,场地每周喷消毒药2次,若用水塘中水,要勤观察水质。 6、其它家禽不能混养。

7、本周饲料主要营养水平:粗蛋白21%,代谢能3000大卡/公斤。 第十五天至第二十一天的管理

一、要点:勤铺垫草、合理配方、给足多维、预防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也有称鸭疫里氏杆菌病的)}。 1、垫草:本周龄肉鸭食量逐渐增大,生长速度快排泄量大,因而导致鸭舍湿度过大,特别是阴雨或冷天,更加明显。故保持舍内干燥卫生显得十分重要。其十分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天勤铺垫草(干净干燥的稻草、麦草、锯沫、刨花等)。一般提倡“厚垫料”法,即每天只垫不除,直到肉鸭出栏后一次性清除。 2、合理配方:给足多种维生素(全期使用优质全价颗粒饲料的养户不受此限)。

根据本周肉鸭采食量大,生长速度快的特点,易发生代谢病和软骨病,特别是自配饲料的养户和用麦灰的养户更加明显。为此,其饲料配方应讲究科学性和实用性,配方中应对多维用量给足,注重钙、磷平衡。一般钙、磷用量为0.9%和0.6%。用麦灰和单一用稻谷的养户,应视鸭群情况,充分添加鸭浓缩料,矿添剂,还可用多种维生素饮水或拌料。

3、预防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情况较普遍,以2-3周龄鸭最易感染,并且感染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最低5%,高的可达80%以上。

为此,本周应在饲料中拌入万分之四的氯霉素原粉来进行预防,一般用2-3天为宜。 二、主要疾病防治

1、软骨病(维生素D缺乏症)

临床症状:生长发育减慢,羽毛生长不良,松乱而无光泽,脚爪变得柔软易弯曲。两脚无力,常蹲伏在地上不愿走动,飞节肿大,跛行,嘴壳变形,弯曲以致吃食不便。 病理变化:肋骨与软骨连接处形成圆形结节(串珠状)。

预防:合理搭配钙、磷比例。让鸭群定时到运动场合理运动,使之有充足的“日光浴”。饲喂维生素D含量较丰富的饲料,必要时日粮中加入维生素“AD3”粉。

治疗:每只可口服鱼肝油2-3滴,或口服维生素AD3丸一粒,也可在日粮中投入维生素AD3粉或每只一次喂维生素D315000国际单位,疗效较好。 2、白肌病(维生素E缺乏症)

临床症状:运动共济失调,头向后、向下及两侧弯曲。两腿痉挛,行走时脚板向内,在地上爬行。 病理变化:胸肌和腿肌中出现灰白色的条纹,色泽苍白。 预防:饲喂维生素E含量丰富的饲料。

治疗:每公斤饲料中添加30毫克维生素E。 3、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里氏杆菌液)

临床症状:眼鼻分泌物增多,眼周围羽毛粘连脱落,咳嗽、喷嚏。拉黄绿色稀便。2-4周龄昏睡、缩颈、喙抵地面,两肢软弱,不愿走动、打堆。4-6周龄腿软、频频点头、头颈左右摆动,身体后翻或倒向一侧。挣扎时不停地拍动两翅,后蹲两腿。

病理变化:广泛性的纤维素性炎症。其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及纤维素性心囊炎为最明显。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避免拥挤、受寒、淋雨、曝晒,减少鸭蹼损伤,还可接种菌苗防治。

治疗:用万分之四氯霉素原粉或千分之四到千分之六的土霉素拌料连用3-5天;5%恩诺沙星液(每毫克加1000毫升水)连用3-5天;盐酸林可霉素(200克/吨料)连用3-5天,对病重者可肌注氯霉素针剂;应几种药物交替进行,避免形成耐药菌株。 三、注意事项

1、使用清洁无污染的垫草;

2、勤观察、重管理、不要无病乱投药,严格控制和区别药物的预防量和治疗量。 3、本周日粮的主要营养水平:粗蛋白20%,代谢能2850大卡/公斤。 4、非养殖人员不要进入养殖场地,养户之间不要窜场。 第二十二天至出栏的管理 一、

要点:把好“垫料、饲料、惊群”三关。 1、垫料(垫草):本周至出栏的肉鸭,不仅增重快,而且耗料高、排泄量大,从而导致鸭舍湿度高,鸭体污染性严重。为此,鸭舍内垫料铺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鸭群的生长发育。垫料铺的适当及时,鸭舍内干燥、鸭群有较好的休息场所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能正常增重,而且能减少疾病的流行和发生。反之,不仅影响进食增重,而且还会发生啄羽等弊端,严重的可暴发球虫病等。从而导致“只吃粮不长肉”的败局。

2、饲料:本周至出栏的肉鸭在其饲养上以保膘增重为目标。因此,不可有“后期饲料差点没关系”的错误观点。一定要坚持使用全价饲料,其粗蛋白不得低于18%,代谢能不得少于2800大卡/公斤,尽可能避免28天至32天左右生长“停滞”、杜绝“断梢子”的出现。同时根据其采食量大的特点,可在饲料中添加万分之二升华硫磺粉,可使肉鸭膘肥、肉嫩、油足、味道佳美。

3、惊群:惊群是指外界异常情形突然影响鸭群触其受惊吓。四周龄至出栏的肉鸭,“惊群”对增重影响极大,严重时伴有死亡和批量伤残发生。故此本周至出栏期间的肉鸭应杜绝对鸭群剧烈赶动,严禁陌生人和穿戴刺眼的服装进入鸭舍,严禁其它牲畜、车辆在鸭舍及其周围跑动,防止停电,一般情况下不宜清除鸭舍内的粪便。 二、主要疾病防治 1、硒缺乏症:

临床症状:站立和运动障碍、拉乳白色稀便脱水。

病理变化:腿肌、胸肌、心肌出血、变性、坏死、肌肉色淡但体表皮下无渗出性水肿。

预防:每公斤饲料补硒0.1-0.2毫克,或在饲料中加入0.1PPM亚硒酸钠,同时饲喂维生素E含量高的饲料。

治疗:用0.005%亚硒酸钠肌肉注射,每只注1毫升4小时一次,亦可在大群饲料中添加0.1PPM或饮水中添加1PPM亚硒酸钠1-2天。

2、盲肠肝炎(组织滴虫病)

临床症状:精神不振,不爱吃食,羽毛松乱,有的排黄绿色稀粪,重者出现血便。 病理变化:肠道后段的溃病性损害及肝脏等内脏器管的脓肿。

预防:加强卫生消毒和饲养管理,保持舍内干燥清洁,减少拥挤,定期用驱虫净按每公斤体重40-50毫克服用驱除异刺线虫。

治疗:痢特灵0.015%-0.04%比例混合在饲料或饮水中喂给。 3、葡萄球菌病(传染性关节炎)

临床症状:幼鸭出现败血症、脐炎、发热、恶臭性水痢。成年鸭关节肿大,跛行,翅尖坏死。特征性症状:胸腹部及大腿内侧皮下浮肿,外观紫色或紫黑色有波动感。

病理变化:多发生关节炎。慢性病例可见关节软骨上出现糜烂和干酪样物质;急性病例常见实质器官充血肿大,卡他性胸炎。败血症时,皮肤、浆膜、沾膜水肿、充血出血。

预防:避免拥挤。保持舍内清洁,饲料中要和适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清除运动场杂物。可用0.3%过氧乙酸消毒舍及鸭群羽毛。

治疗:青霉素或红霉素每公斤饲料0.4克,连喂5天,每升饮水中加0.2克连用3-5天。土霉素每公斤体重0.25克拌料。

三、注意事项

1、本周至出栏的肉鸭,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再投药。

2、适时安排鸭群戏水、晒太阳,在鱼池边上的养户,鸭群一定要有运动场地(旱养的不受此限)。 3、若自配饲料,饲料中多投多种维生素,提高应激能力,促进食欲。 4、高温季节勤换饮水,注意防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