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与流程图解读

来源:九壹网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 目的

建立并保持对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工序产品及成品的有效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 期使用,确保不合格品不进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原辅材料、工序产品及成品出厂后发生的不合格品的处置。 3 职责

3.1厂长负责对重大不合格品的评审结果进行审批并对纠正、预防措施进行监督执行。 3.2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工作。

3.3责任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3.4品控部职责:

3.4.1. 品控部确定不合格原因和责任部门,审核纠正、预防措施。 3.4.2. 品控部参与重大不合格品的评审;负责重大不合格品的识别处置。 3.4.3. 品控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审批。根据评审结果和处理意见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处 置并跟踪验证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3.5生产部职责:

3.5.1 生产部参与重大不合格品的评审。

3.5.2 生产部根据评审结果和处理意见及时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3.5.3 生产部按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中的要求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和隔离, 并做好记录。

3.6 采购部根据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原辅材料的处理意见,负责同供方的联络。 3.7客服部职责:

3.7.1因客户投诉而发现的不合格品,由客服部负责按评审结果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3.7.2成品库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中的要求对 因客户投诉评审判定退库的 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和隔离,并做好记录。

3.7.3责任部门根据评审结果和处理意见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4 不合格品的分类

a 不合格品一般情况下分为两类,即轻微的和重大的 ;

b 轻微的不合格品 — 针对产品:是指超出公司内部指标, 或经简单返工、 调整就可 以纠正的不合格品; 针对原料:是指直接使用后不会严重影响成品性能的不合格品; c 重大的不合格品 — 指既违背质量技术要求,又无简单方法处置的不合格品。或只 能报废的不合格品 (包括不合格原辅材料的拒收 /报废 。

5 工作程序

5.1不合格原辅材料的控制程序 5.1.1. 标识和记录

经检验和试验的原料一经发现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时 , 由品控部检验人员出具 《 检验报告 单 》 ,签名并盖“不合格”章及品控部专用章,由原料仓库库管按《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 性控制程序 》中的要求,对不合格原料作相应的标识和隔离,并在进货登记表上予以 记录,防止在适当处置之前使用 ;

5.1.2评审和处置

a 对不合格原料,每发现一批即评审一次 ;

b 对轻微的不合格原料,由品控部检验人员即时评审,并在《 检验报告单》 上,详细 描述不合格情况及提出相应处理意见,经品控部主管批准后放行入库并由原料库库 管按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进行标识。采购部同时将不合格情况及时反 馈给供应商,与供应商沟通并提出解决方案,品控部负责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c 对重大不合格原料, 由品控部主管填写 《 不合格评审表 》 , 交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部 门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可能:1 在供方提出请求时,批准有条件的让步接收; 2 退 货 /报废;评审结果由厂长批准后分发各执行部门 ;

d 辅料在进厂验收时发现不合格情况由采购部立即退货;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 立即隔离和标识,并予以记录。由品控部负责评审和处置。

5.2 不合格 工序产品 的控制程序 5.2.1自检

岗位自检不合格的产品不得进入下道工序,应按生产工艺要求继续调整至合格。如果 无法调整至合格,填《 报检单》 并经生产部主管签字连同样品送至品控部,由品控部复检 并组织评审和处置。

5.2.2标识和记录

a 经品控部检验的工序产品发现不合格时,若通过返工调节可以满足质量要求,则由 品控部填写 《产品返工调节,合格通知书》 ,生产岗位根据其中要求进行返工调节, 同时在工序设备上做 “返工调节 ”标识 ;

b 不能通过返工调节满足质量要求的工序产品,品控部填写 《产品返工调节,合格通 知书》 ,发至生产岗位,并由岗位工作人员在工序设备上做 “不合格” 标识 ;

c 工序产品发生不合格情况应在 《岗位操作记录》 上完整反映。 5.2.3评审和处置

a 生产过程发现的不合格品由发现人填写 《不合格评审表》 , 对发现事实和环节或工序 作出准确描述,检验人员即时分析并评审,判定为轻微的不合格品 即通过返工调 节就可以满足质量要求时,填写《 产品返工调节,合格通知书》 ,提供调节措施,责 任部门负责措施的具体实施,品控部负责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

b 当判定为重大的不合格品或无法作出判定及对检验判定结果有异议时, 提交品控部 主管填写 《不合格评审表》 , 交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评审和处置结果报 厂长批准后由相关部门执行 ;

c 责任部门根据审批结果,尽快地对不合格品做出处置 ;

d 经返工调节的工序产品,仍按 《产品检验规程》 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合格方可 转入下道工序 ;

e 批准报废的工序产品由生产岗位隔离、标识,等待处置,并做相应记录。 5.3 不合格 成品 的控制 5.3.1标识与记录

a 进入包装工序或成品出厂后发生客户投诉退回的不合格产品,包装岗位工作人员及 成品仓库库管应按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的相关规定,对不合格品作出 标识并隔离放置 ;

b 包装岗位及成品仓库库管应对不合格的产品作记录和管理,防止不合格品的误用和 错发。

5.3.2评审和处置

a 对不合格成品的评审,在发生后的三天内进行 ;

b 对重大不合格成品, 由品控部填写 《不合格品评审表》 , 交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

评审,确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意见,评审结果可能:1返工 2报废 3改作他用。 评审和处置结果报厂长批准后由相关部门执行。

5.4 返工和复检

a 生产部根据评审结果或技术部提供的《 产品返工调节,合格通知书》 对不合格的工 序产品和成品返工处理。返工后的产品依然按照 《产品检验规程》 检验 ;

b 品控部对经返工后的成品,仍按 《产品检验规程》 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合格者 入库,不合格者重新组织评审。

5.5 客户退货、追回

5.5.1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已售出的不合格品,客户要求退货或主动追回时,由客服部负 责、营销中心配合退货、追回 ;

5.5.2发生退货时,客服部填写 《退货申请单》 , 经营销中心批准后,交成品仓库办理退货 手续;

5.5.3品控部根据 《退货申请单》 , 检验人员对退货进行评审和确认, 并出具 《退货责任追踪 表》 ,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交客服部和生产部处理;

5.5.4 《退货责任追踪表》 确认的责任部门须进行原因分析, 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对 于已交付后出现的批量不合格品,按质量重大事故对待,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原 因分析并并根据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5.5.5 客户退货的详细作业具体依 《退货流程及退货处理规范》 执行。 5.5.6 如果经与客户沟通协商能就地解决并满足顾客的正当要求, 所采取的措施应与不合格 的问题造成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通过措施的实施尽量减少或消除所造成的影 响。

5.6 不合格品的纠正 /预防措施及其结果的验证按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执行。 5.7有争议不良成品

若属有争议不良成品,需作让步放行时,须遵循以下原则: 5.7.1 无安全隐患。

5.7.2 环保性能须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5.7.3 经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 6. 措施的有效性验证

对于出现的不合格品经相关部门评审, 由不合格品发生部门采取纠正处理措施, 品控 部紧密跟踪实施的过程状况,及时整理及分析相关数据,对采取的措施进行有效性验证, 验证的内容包括过程合格率、原料合格率、成品合格率和返工率等。

7.沟通

对于不合格品处理需要召开会议进行协调并解决的, 由厂长主持召开会议, 并指定会 议记录人员对会议内容进行记录。品控部负责生产过程记录、检验记录的整理及不合格原 因分析,技术部主管负责技术层面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评审与制定。

8.意义

此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建立在生产质量管理程序基础上的, 各部门本着质量第一, 从 自身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原则,尽心尽力共同把好质量关,同时加强“ 以质量求生存,以 质量求发展 ”的企业宗旨意识。所有人员应积极分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部门之间积极 沟通,集思广益,互相协作与配合,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使公司的效益最大化。

9 相关文件

9.1《采购控制程序》 。 9.2《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 9.3《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 9.4《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 9.5《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9.6《原料检验规程》 。 9.7《产品检验规程》 。 9.8《退货流程及退货处理规范》9.9《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0 相关记录

10.1《产品检验报告表》 10.2《产品调节,合格通知书》 10.3《原料检验报告》 10.4《不合格品评审表》 10.5《部门联系单》 10.6《报检单》 10.7《岗位操作记录》 10.8《退货申请单》 10.9《退货责任追踪表》

11、附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超标 判定 标识 轻微 严重 原料、工序产品、成品 原料、工序产品、成品 品控部提出调整处理意见 品控部主管填写不合格评审表 生产部、采购部实施 验收不合格 辅料 使用中不合格 让步接收、限制使用、 可用、合格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评审 退货 隔离、标识 评审结果实施、验证 处置 相关部门意见 验收部门评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