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全覆盖的发展分析
作者:王晓丹
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02期
摘 要:政府审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审计全覆盖的局面,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改革更加深入推进,并且能够使审计监督工作达到更高的水平。审计的全覆盖可以有效利用国有资本,保护国家的财产,避免出现贪污腐败问题,与国计民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大数据环境下,传统的审计工作受到了极大地挑战,在这种环境下怎样实现审计全覆盖,充分发挥大数据环境的优势作用就需要人们进一步探究。本文就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全覆盖的发展进行简要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 审计全覆盖 发展
审计全覆盖就是需要在审计机关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权利范围内,审计监督国有财产、资源等,使其更加全面,分环节对审计对象进行监督,不留有死角,深入彻查审计内容,不能将重案、大案遗漏。现如今国家的审计部门已经不仅仅是查错、纠偏,还注重责任的追究,提高效率,保证事件真实性,积极改革发展,反腐,实现综合性的发展。审计全覆盖是国家职能全面履行的必然需要,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保证审计全覆盖的顺利实现。 一、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全覆盖面临的机遇
大数据的数量大,有很多类型,能够快速的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且价值密度比较地,能够从深度与广度方面实现审计全覆盖。现如今审计人员开始接受大数据,也有助于审计全覆盖的实现。会计信息化不断推进,被审计单位也逐渐实现信息化发展,更能够为审计全覆盖提供依据和参考。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不仅是从被审计单位中获取数据,所有有联系甚至看起来没有关系的组织都可能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为审计工作提供相关的数据信息。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数据来源比较广,有很强的关联性,涉及的内容数量大。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能够在很大范围内对数据进行筛选,并实现多角度的分析,使得数据成为出结构化的特点,深入挖掘遗漏、忽视的问题,使得审计深度得以延伸,有助于审计全面覆盖的实现。新事物最初出现时,人们可能无法接受和认可,但是人们很快会发现它的优势,大数据审计也是这样,审计工作人员更加高效的工作,取得更加显著地效果。人们开始积极学习新的技术与知识,并积极应用。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就必须要有大数据作为支持,加之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与饱满的热情,不管遇到何种问题都能够顺利解决。
审计工作要以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信息等作为基础,现如今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水平逐渐增强,审计单位可以更加便利快读的获得审计数据资料,并且更加真实规范。我国的审计部门已经有完善的采集数据、整理以及储存的流程,为数据的收集管理等提供保障。收集到的数据信息更加可靠,能够为审计全覆盖奠定良好的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全覆盖遇到的挑战
审计全覆盖要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碍与困难,我们必须要结合实际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当前我国政府审计中,只是在事后审计时应用大数据,缺乏很好的预测性,不能满足审计全覆盖提出的实时监控与把握。无法深入挖掘收集到的大数据,只是收集到表面的内容,如财务方法等,忽视业务数据的重要性,没有从宏观上进行把握。此外深入挖掘大数据的能力也不强,缺乏一定的关联数据的分析水平,大数据的优势发挥不出来,问题挖掘的不够深入。
审计全覆盖会增加审计人员的工作量,现有的审计人员数量是无法满足这一需要的,此外当前的审计人员中,还有一些缺乏高级数据库知识,对大数据的运用水平还有待提升,缺少高水平的计算机人员。因此必须要强化审计人员的培训,提升其计算机能力,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大数据需要进行收集、转换、使用以及储存等环节,不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极为严重的隐患,因此必须要对信息的安全问题提高重视。建立大数据的储存与应用平台,使得数据的提取、审批等更加规范,并与应用数据的人员签订协议,积极与国家信息安全部门合作,避免大数据被不法人员盗用。 三、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全覆盖的发展策略
1.明确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目标。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单位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平台动态管理审计内容与对象,能够全面的监控和检查国有资产、公共资金等的使用分配情况,依据审计计划明确在国有资产、公共资金等的使用分配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与漏洞。科学分析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信息以及以往的审计结果,明确审计间隔以及已经监督覆盖的区域是否合理,分析以往审计项目的实施情况,依据国家的重大措施与举措,对本年度的审计计划进行科学的制定,明确审计的具体目标,还应建立中长期的审计计划,动态化的管理,保证审计监督全覆盖顺利实现。
2.科学统筹,顺利获取对接数据。由国家审计署进行统一的规范与统筹,建立国家级别的数据管理中心,为审计全覆盖提供依据和平台。不同地区要结合自身的工作需求,在合理的审批下,调取和查阅其他省份的数据。完善网络、安全、运行服务以及应用系统,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审计署的数据中心,完善信息交换标准以及资源目录体系建设,科学的对业务进行审计,管理数据信息,使得数据利用价值得以提升。
3.深入挖掘分析,实现多样化分析形式。数据分析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数据运用的价值,要多角度深入的挖掘数据,能够发现以往忽视的问题,为审计工作提供新的动力支持。是吸纳数据共享,了解资本的整个流向,对比指标和报表间的关系,了解指标的指示作用,将不合理的数据剔除,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要重点关注人为操作和编制的数据。审计全覆盖需要全面覆盖审计国有资产、公共资金以及国有干部的责任履行等情况,能够使数据分析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还能够打破传统数据分析的方法,从全新的角度出发,了解国有资产、公共资金以及国有干部的责任履行等审计中的不足,使审计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更加的治理国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依托大数据,实现数字信息化审计。现如今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手段不断更新和出发,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也应努力实现数字信息化发展,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数据进行收集、共享,实现数据的程序化、多角度和模块化,深入了解审计过程中的问题。数字化的审计需要把握审计的总体内容,明确其重点,系统化的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审计全覆盖需要将数字化审计作为基础和前提。审计全覆盖涉及到很多内容,工作量较大,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审计的实际需要,因此必须要优化和创新审计方法,努力实现数字化的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为审计的全覆盖提供可能。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能够实时监控相关部门的数据,能够很好的预测被审计单位可能出现的行为,将审计的端点前移,顺利实现事前、事中的审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审计全覆盖是比较系统的工程,在大数据环境下,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与作用,科学的收集数据,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挖掘相关内容,实现数字信息化的审计。利用大数据实现审计全覆盖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进一步创新审计工作的方法,保证审计全覆盖的顺利实现,高效利用国有资本,保护国家的财产,减少贪污腐败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戚振东,尹平.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审计全覆盖:一个理论框架[J].学海,2015,06:107-112.
[2]骆碧胜.借力审计大数据推动实现政府审计全覆盖问题探微[J].新经济,2016,Z1:105. [3]傅欣.论大数据给审计工作带来的风险与机遇[J].中国市场,2016,12:44+50. [4]朱玲玲.大数据、云技术对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影响研究[J].审计月刊,2016,05:12-14. [5]吉越.大数据背景下的政府环境审计全覆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6,04:32-33. [6]杨玮宁.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272-2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