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忽视学生生活以及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使语文学习远离学生实际,其实践和应用的价值缺失。学生很少关注周围的世界,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教师也局限于教教材,教学的激情和创造性受到抑制。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难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难以落实。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列入语文课程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的一种崭新的课型正式进入教材,进入课堂。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能够从世界各国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经验较少,虽然美国和日本有一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策略可以参考,但在我国,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突出学科特点进行学科内的整合、学科间的综合、课内外的结合,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没有成熟的经验。虽然课标实验教材编排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但是教学实践的现状却令人担忧。调查显示,其主要问题一是来自教师方面:不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作用以及学习目标;教学资源十分有限,学习内容缺乏;教学设备,如图书馆、电脑网络等严重不足;没有明确的方法和策略;学习组织形式和方法都比较陈
旧,局限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层面。随课文安排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或干脆不上,或草草安排一下,让学生随便做一做。以整个单元安排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或当作课文来上,或当作练习题来做,或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上成综合实践活动,少了语文味。二是来处教材方面,由于综合性学习非常强调实践性,教材内容和形式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地区所有学校的需要。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针对我区教学实际,正视实践中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着力探究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策略方法教学模式设计等问题,丰富和填补课标实验教材的内容和空白,构建其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具有重要价值。二、课题界定语文综合性学习: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共同组成语文课程新的目标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一种全新的课程组织形态。它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现代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统整起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具有主体性的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机地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谐发展。内容:指可以提供给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关学习、生活、社会方面的所有东西。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设计:就是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有计划的创造行为。三、研究目标1.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
他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与联系,提高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2.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适应学情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丰富和填补课标实验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3.探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在一系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中,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努力构建理论框架和教学实践模式。四、研究思路和方法1.研究思路(1)开展针对性调查研究。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针对广大教师对其概念不清,其特点不明,教学目标难以确定,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方法不甚了解,实践操作无从下手的实际状况,加强课标学习,深入教学实践第一线,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了解教师教学现状和原因,弄清师生双边学习的需要,做到心中有数。(2)确定研究教学目标。遵循语文学习一般规律和综合性学习的规律,重点解决怎样引导教师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不会缺失。(3)进行实实在在的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个系列学习活动,对于一般教师来说,设计难度较大。所以,我们调动骨干教师的力量,率先开展设计,引领教师拓宽学习内容,确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广大教师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完善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设计。(4)及时总结交流推广。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原则,及时把研究获得的成果放到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检验,不断提高研究水平。2.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调查法。深入教学第一线,采取观课、议课、座谈等方式,调查教学现状和研究趋势。(2)讨论法。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类型、
形式、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进行学习研讨,增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行动研究法。以案例研究为主,注重在个案之中找规律,在规律之中探路子。以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板块内容为研究蓝本,全面研究不同年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对全区语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他们的研究去推动其他教师的研究。(4)文献法。重视查阅国内外有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资料,吸取别人长处,为我所用。五、研究成果(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研究成果。1.提升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策略设计的认识。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与研究,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以及意义、作用,对总课题组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表述十分赞同。同时,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它通常有一个明确的活动主题和活动目标。活动时间较长,包括课内和课外,常常分阶段进行。活动空间比较广阔,校内外都有,还包括虚拟的网络。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主持人。活动规模大小,形式内容等等都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语文的、非语文的都可以为我所用,只要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行。活动的工具主要是语文的,其次可以是非语文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主要是看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学习并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主要体现在咬文嚼字,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语文综合性学习是
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新在:善于整合一切社会资源,敢于尝试,大胆实践,用语文工具解决实际问题,陈述活动结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不断得到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是:确定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2.明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在总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活动性。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丰富多彩。活动的安排应该井然有序,让学生增强亲身体验,生动活泼地学习。自主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活动主题的选定,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实施,他们都必须全程参与,要让他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真正领悟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真正在语文实践中增长语文才干。
[1][2][3]下一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