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九壹网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世纪的数学教育正在呈现新的变化,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过去单一地知识的传授,明确教育的功能是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能够生存。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有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设问、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去适应环境。即是说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学会生存,才能可持续发展。我认为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其次完美的教学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而且要认识到练习的重要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的教育理念

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向导。数学教育家认为:“无论是对于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这个看法是正确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数学教育中培养各种人才所需的共性的东西,既不是数学知识,也不是解题能力,而是数学观念——“数学地”思考、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不论一个人今后从事怎样的工作,哪怕他对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或者不再会解中学的数学习题,只要他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观念他就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观点思考问题。数学观念永远支配着人的思维,发挥着无形的作用。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象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所说的那样,把数学教学看作“数学活动的教学,即看作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教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是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去思考才能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有了这种思维,就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领悟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教学生学会思考,我们的教育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美的教学设计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标,面向每一位有差异的学生。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学设计还必须凸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好的课程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

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应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注意倾听各种学生的回答,即使知道学生可能回答不对,也应让学生表达出来自己的见解。相信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有的来自正面,有的可能来自反面。

四.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们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创新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思维活动要有非模仿性和独特性;实践能力是在学生自主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有自由表达自己思路的宽松氛围,有与同伴交流的平台……,这将有助于发展其创新精神。所以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有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想,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还是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五.以练习设计为艺术,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课堂练习不是对所学新知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教师要用练习设计的艺术吸引学生的心,使他们有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习了概率,我设计了在多项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的环节,培养了学生全面地看问题,加强了思维深刻性和敏捷性训练。又比如在学习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目前阶段,课堂教学依旧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要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和优化,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客观性,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具有初步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同时又强调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社会性,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着重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心体验,注重知识、智能、情感和行为的整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