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原州区二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

来源:九壹网
原州区二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常温下,向20.00 mL 0.100 mol·L-1 CH3COONa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 0 mol·L-1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挥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所示溶液中:

c(CH3COOH)=c(Cl-)>c(OH-)=c(H+) B.点②所示溶液中:

c(Na+)>c(Cl-)>c(CH3COO-)>c(CH3COOH) C.点③所示溶液中:

c(CH3COOH)>c(Na+)>c(H+)>c(CH3COO-) D.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

c(H+)+c(Na+)=c(CH3COOH)+c(CH3COO-)

2. 25℃,已知KSp(AgCl)=1.8×10-10,将2×10-5mol/L的AgNO3溶液和2×10-5mol/L的KCl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恰好形成AgCl饱和溶液 B.能析出AgCl沉淀 C.不能析出AgCl沉淀 D.无法确定能否析出AgCl沉淀 3. 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苯酚的水溶液呈酸性,说明苯环对羟基有影响,使得羟基变得活泼 B.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环活化了侧链上的甲基 C.苯酚和浓溴水发生反应产生沉淀,说明苯环对酚羟基产生影响

D.甲苯和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反应,说明侧链上的甲基活化了苯环的邻、对位

4. 亚硝酸钠(NaNO3)是工业盐的主要成分,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己知: 室温下,2NO+Na2O2= =2NaNO2,以木炭、浓硝酸、Na2O2为主要原料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前先向装置中通入N2,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N2再熄灭酒精灯

第 1 页,共 8 页

B.可以将B中药品换成NaOH 溶液

C.应在B、C之间加一个盛放碱石灰的干燥管

D.D装置用于尾气处理,标况下,每吸收11.2L的尾气消耗0.2mol 的高锰酸钾 5.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A.HCl 6.

B.CH3COONa

。按

C.FeCl3

D.NaCl

,其反应为: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用CO与

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反应物,测得平衡时混合物中

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该反应的

C. 平衡常数: D. 在C点时,CO转化率为75%

7.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N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化氢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24 g O2分子和24 g O3分子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8. 右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PO4

B.元素Y有两种常见的氧化物且都能与元素R的氢化物反应生成对应价态的酸 C.R、X、Y三者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 D.Z的单质能与Y的某些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

9. 常温下,有甲、乙两份体积均为1L、浓度均为0.1mol·L-1的醋酸溶液,其pH为3,①甲用蒸馏水稀释到

-100L时,②乙与等体积、L-1的NaOH溶液混合,n溶液的pH变为x;浓度为0.2mol·在混合液中:(CH3COO)

+n(OH-)-(H+)=y mol。x、y的正确答案组合为

A. 3<x<5、0.2 B. 3<x<5、0.1 C. 3、0.1 D. 5、0.2

第 2 页,共 8 页

10.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已知青蒿素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青嵩素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B.青嵩素在酸或碱催化条件下可以水解

C.青蒿素分子含三种官能团,分子结构稳定,受热不易分解 D.青蒿素难溶于水,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后蒸馏提取 1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

1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A.能被银氨溶液氧化 B.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C.1mol该有机物只能与1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D.1mol该有机物只能与1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13.已知乙炔(C2H2)、苯(C6H6)、乙醛(C2H4O)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则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60% B.91% C.84% D.42%

14.我国科研人员以传统中药为原料先制得化合物I,再转化为具有抗癌抑菌活性的化合物Ⅱ,有关转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

不同

,下列对其化学性质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化合物I分子式为C19H24O5

第 3 页,共 8 页

B.化合物I 和Ⅱ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 C.化合物Ⅱ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消去及加成反应 D.检验化合物Ⅱ中是否含化合物I可用Br2的CCl4溶液 15.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 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不为0 D.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16.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9Cl,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A.9种 B.10种 C.13种 D.14种

二、填空题

17.如表所示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数据:

温度(℃) 水的离子积常数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25<t1<t2,则α______(填“<”“>”或“=”)1×10−,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14

25 1×10− 14t1 α t2 1×10− 12________________。

(2)25℃时,某硫酸钠溶液中c(SO4)=5×10−4 mol·L−1,取1 mL该溶液,加水稀释至10 mL,则稀释后的

2溶液中c(Na+):c(OH−)=______________。 18.完成下列各题.

(1)常温下,浓度均为 0.1mol•L﹣1 的下列五种钠盐溶液的 pH 如表; 溶质 pH CH3COONa NaHCO3 8.8 9.7 Na2CO3 11.6 NaClO 10.3 NaCN 11.1 上述盐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 ,根据表中数据,浓度均为0.01mol•L﹣1 的下列四种酸的溶液分别稀释 100倍,pH变化最大的是 (填编号). A.HCN B.HClO C.CH3COOH D.H2CO3

(2)有①100ml 0.1mol/L NaHCO3②100ml 0.1mol/L Na2CO3 两种溶液: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个数:① ②(填“>”、“=”或“<”,下同). 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① ②.

(3)NaCN遇水可产生易燃的HCN气体,浓度均为0.1mol/L的NaCN和HCN的混合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则混合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4 页,共 8 页

(4)研究证实,CO2可在酸性水溶液中通过电解生成甲醇(CH3OH),则生成甲醇的反应发生在 (填阴极或阳极),该电极反应式是 。

(5)已知Ksp(CuS)=1.3×10-36,Ksp(NiS)=1.0×10-24;在含Cu2+,Ni2+的溶液中,当Ni2+恰好完全沉淀[此时溶液中c(Ni2+)=1.0×10-5 mol·L-1],溶液中Cu2+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mol·L-1。

19.工业上用软锰矿(只含MnO2和MnO)、H2SO4(过量)和FeS2制备MnSO4·H2O的流程如下(已知流程中的FeS2、FeSO4、MnO2、MnO均完全反应):

(1)已知①中只有三个反应,其中两个反应是

MnO+H2SO4FeS2+H2SO4

MnSO4+H2O FeSO4+H2S↑+S↓

完成第三个反应:

MnO2+

FeSO4+

_________

MnSO4+

_________+

_________

(2)沉淀A、B的化学式分别是 、 。

(3)滤液X中的溶质有 ;实验室中浓缩滤液Y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 H2O的质量分别为96.0 g、321.1 g,②中加入的MnO为0.1 mol,(4)若得到的沉淀A的质量和MnSO4·

则理论上软锰矿中MnO2和M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0.现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市售白醋的含酸量(g/100 mL)。(15分) Ⅰ、实验步骤:

(1)量取10.00 mL食用白醋,在烧杯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100 mL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定容,摇匀即得待测白醋溶液。

(2)用酸式滴定管取待测白醋溶液20.00 mL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2滴剂。

(3)读取盛装0.1000 mol/L NaOH溶液的碱式滴定管的初始读数。如果液面位此时的读数为________mL。

(4)滴定。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滴定,并记录NaOH溶液的终读数。重复滴定3次。

Ⅱ、实验记录 滴定次数 1 2 3 4 置如右图所示,则________作指示

第 5 页,共 8 页

实验数据(mL) V(样品) V(NaOH)(消耗) Ⅲ、数据处理与讨论:

(1)按正确数据处理,可得市售白醋含酸量=________g/100 mL(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2)乙同学仔细研究了该品牌白醋的标签,发现其中还含有苯甲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他想用资料法验证醋酸与苯甲酸钠不会发生离子互换反应,需查找在一定温度下的醋酸与苯甲酸的________(填写序号)。 a.pH

b.沸点 c.电离常数

d.溶解度

(3)在本实验的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碱式滴定管在滴定时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 b.碱式滴定管的尖嘴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锥形瓶中加入待测白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 d.锥形瓶在滴定时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

21.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无机离子:Na+、Ba2+、Mg2+、Fe3+、SO42-、Cl-、CO32-。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预处理后配成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的实验:①取试样溶液100mL,向其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2.33g,滴入足量盐酸沉淀质量不变。②另取试样溶液100mL,向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得到白色沉淀1.16g.再滴入足量盐酸沉淀全部溶解。 (1)该雾霾中肯定不含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 (2)该雾霾中肯定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 (3)1.16g白色沉淀为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反应中消耗的Ba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mol。 (5)操作②中加盐酸沉淀溶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2.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记录】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实验编号 溶液 1 2 3 3.0 2.0 1.0 2.0 3.0 4.0 1.0 1.0 1.0 溶液 稀硫酸 2.0 2.0 2.0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4.0 5.2 6.4 __________

20.00 15.95 20.00 15.00 20.00 15.05 20.00 14.95 第 6 页,共 8 页

请回答:

(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用(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

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实验编号 溶液 4 3.0 2.0 1.0 溶液 稀硫酸 2.0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 ____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t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第 7 页,共 8 页

原州区二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A 11 C 2 C 12 D 3 D 13 C 4 C 14 D 5 C 15 B 6 D 16 D 7 D 8 C 9 A 10 C 二、填空题 17.(1)>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离子积增大 (2)1000∶1

18.(1)CO32- C (2) < <

(3)c(Na+)>c(CN-)>c(OH-)>c(H+) (4)阴极;CO2+6H++6e-=CH3OH+H2O(2分) (5)1.3×10-17(2分)

19.(1)1 2 2 H2SO4 1 1 Fe2(SO4)3 2 H2O (2)S Fe(OH)3

(3)MnSO4、Fe2(SO4)3、H2SO4 玻璃棒、酒精灯 (4)5∶1

20.Ⅰ、(1) 容量瓶 (2) 酚酞 (3) 0.70 (4)溶液由无色恰好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Ⅲ、(1) 4.500 (2) c (3) ab

21.Ba2+、Fe3+、CO32- Mg2+、SO42-、Cl- Mg(OH)2 0.01 Mg (OH) 2+2H+=Mg2++2H2O 22. (1). 同时,增大物中的

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3). 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

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5).

(2). 其他条件相

(4). 生成

(6). 与实验1比较,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

第 8 页,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