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庆市渝中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来源:九壹网
重庆市渝中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满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本大题共15小题,每....

小题2分,共30分)

1.小明所在的社区设置得有分类的垃圾桶,但常常居民由于不知道哪些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垃圾,就混在一起扔进垃圾桶。小明为此给居委会提议,让居委会开展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讲座,以便居民更好的做好垃圾分类。这充分说明了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我们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③小明这时候的身份是一名中学生 ④我们要主动关心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中学生小军是一个历史军事爱好者,他常常和爸爸进行交流。慢慢的,随着他阅读面越来越广,小军爸爸越来越难以回答小军提出的一些问题,小军爸爸于是在网络上让小军加入了一个历史军事爱好群里面,让小军可以和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分享。这说明了 ①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②网络可以让我们与共同爱好的人交流、互动 ③网络让我们的人际交往更加方便迅捷 ④网络交往可以取代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的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八年级的同学们列举了一些现象,属于虚假、不良信息的有 ①某网站发布了“中奖”信息,领奖之前要先纳税 ②某网络人际交往工具,告知大家谁建群,谁负责 ③某网站发布了一些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 ④某网站未经核实,对某地要发生地震的信息进行散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在学校,我们既要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反思我们的言行是否妨碍了他人。这说明

A.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B.在公共生活中人们没有自由

C.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是一种被迫行为 D.公共生活的规则使人的生活变得不方便

5.右图中体现的是我们要遵守 A.公共场所秩序 B.生产秩序 C.交通秩序 D.社会管理秩序

6.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这说明了

①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无序化状态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③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④维护社会秩序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 A. ①③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7.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这是因为 ①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④规则约束了人们的自由和权利,应该废除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 对图中小明的做法 ①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②没有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 ③以智能等原因轻视、歧视他人 ④没有体会他人的感受,包容他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患者提出“反对歧视,拒绝排斥”的口号。艾滋病患者的诉求反映了他们

A.勇敢坚定、顽强生存的愿望 C.努力发挥自己优势的追求

10.某校将学生上课玩手机、着装不整齐等扣分,学校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②让同学养成文明有礼的习惯,变得优雅可亲,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③是小题大做,为了约束学生的行为和自由

④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7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此即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要求人们从事民事活动应当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善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这说明了 ①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

②诚信原则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③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④我们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据报道,张宇(化名)1999年就读华南理工大学时,得到宝贵的助学贷款21150元;2016年6月毕业后开始还贷款,今年,他还清了所有的助学贷款。这说明他 A.顽强拼搏,完成学业 C.拒绝谎言,懂得承诺

13.据调查,部分在校学生有过被不法分子敲诈、勒索的经历。假如遇到类似的情况,你的正确做法是

B.信守承诺,履行约定 D.艰苦朴素,努力学习

B.与他人自由平等交往的现实 D.自尊和获得他人尊重的渴望

A.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B.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C.想办法凑钱给他们,花钱买平安 D.告诉老师、家长或拨打“110”报警

14.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分。对这件事情认识正确的是 ①李某等人是刑事违法行为 ②李某等人是行政违法行为 ③李某等人是一般违法行为 ④李某等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15.一天,中学生小华从超市出来,门口的警报器突然鸣叫起来,保安就将小华带到走廊询问,并强迫小华脱下衣物接受检查,因没有发现任何物品,保安才让小华回家。事后经查,小华的妈妈曾在超市给他买了一双旅游鞋,因超市消磁器出现故障,旅游鞋没能消磁,导致报警器鸣叫。对这件事,小明家人有如下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小明奶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孩子也没有损失,就算了吧。 B.小明爸爸:这保安也太欺负人了,我必须找人打他一顿出出气。 C.小明自己:我想自己反正没有偷拿东西,保安要检查就检查呗。 D.小明妈妈:这事情我们要找超市理论一下,必须得有个说法才行。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16. 某初级中学学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上初二后,他更沉迷于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再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初三上学期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网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将对手刺成重伤,最后受到了刑罚处罚。 (1)丁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行为属于犯罪?(2分)

(2)请你说一说,青少年应该如何应对犯罪?(4分)

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17.材料一:《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57.8%的青少年选择微信作为与朋友沟通的媒介,有41%的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朋友圈,有59.4%的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高达69.6%的青少年相信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大部分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甚至很多青少年相信诸如不转发信息就代表没爱心、不孝顺,不转发信息,家人将会如何等诅咒式的理由,就随意转发了。

材料二:近年来,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频发,不法分子通过一些违法违规网络服务平台,传播获取钓鱼木马、个人真实身份和账号信息,利用网络改号电话、短信群发器等大肆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此,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决定从2016年5月初开始集中开展涉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网络服务平台专项整治。 (1) 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4分)

四、活动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8.在学校、社会生活中通常会遇到各种事情或问题。如果你遇到下列情境会怎么做,简要说明理由。 情境一: 我的做法: 你发现 期末考试, 同学把复印缩小的材料带入考场准备偷看。

情境二: 我的做法: 放学的时候,有同学骑飞车、闯红灯,或在马路上追逐打闹。

情境三: 我的做法: 班里的一些男生给同学取难听的绰号,取笑同学。 情境四: 校园里面,经常能看到一些同学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发生。

2017—2018学年度(上期)八年级期中测试

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二、简答题

16. (1)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去卖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参与打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属于犯罪。

(2)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我们未成年人,由于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违法犯罪面前,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

三、分析说明题

17. (l)材料一反映了青少年使用微信比较普遍,但缺乏安全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

(2)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必要的瞬各安全知识,做到安全上网。②提高媒介素养,提高甄别网上信息的能力,拒绝不良诱惑。③增强让会贵任感,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学会理性通过互联网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公懂得维权的方式和途径,用法律手段维权。

四、活动探究题

18. 情境一做法:劝阻同学,告诉他这是不诚信的表现,或报告老师(1分)。

理由:诚实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师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1分)。

情境二做法:劝说并制止这种行为:向学校和班主任反映,在班级组织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教育活动。(1分)

理由:这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同时严重威胁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安全。(1 分)

2 A 3 B 4 A 5 A 6 B 7 B 8 C 9 D 10 B 11 D 12 B 13 D 14 C 15 D 情境三做法:告诉他们不要给同学取不好听的绰号,自己也不参与。(1分)

理由: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1分)

情境四做法:劝说并制止这种行为,提醒和告诫同学注重自己的行为。(1 分)

理由: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1分) 本题做法答案不唯一,只要所答符合问题的解决并说明理由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